快訊
學校防疫資訊
建構安全校園支援網絡-中市召開114年學生校外生活輔導會議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今(5)日在烏日清新溫泉飯店舉辦114年「臺中市學生校外生活輔導會議」,由担任校外會副召集人的教育局長蔣偉民親臨主持,並由警察局、衛生局、社會局及消防局等單位代表及本市高中職、國中及國小校約200人出席;蔣局長致詞期許臺中市「校外會」與市府團隊全力以赴,共同守護學子與校園安全。 教育局長蔣偉民強調,校園安全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生校外生活輔導工作的良窳,與校園安全密不可分;「校外會」無論執行校外聯合巡查、青春專案、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反詐騙宣導及學生交通車安全稽查等工作均能順利推展,對本市青少年學生問題得以有效防範與處理,並獲致顯著成效。 此外,她強調,隨著新興毒品入 ...
114年度中市英語讀者劇場競賽 44校學生「聲」動演創意 展現英語教育成果
為推動英語學習生活化、展現雙語教育成果,臺中市政府教育局今(4日)、明(5日)在大墩文化中心舉辦國中學生英語讀者劇場比賽,共有44所國中、約500位學生齊聚登場,以流利的英語口說、豐富的語調與創意音效詮釋故事,讓觀眾沉浸於聽覺的想像之中。 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市長盧秀燕上任後,加強雙語與國際教育,今年全市外師人數達256人,外師與中師在校合作共備教學,讓課堂更有活力與多樣性,教育局同時持續辦理教師增能研習與三階段的雙語師資培訓,老師們能以更生活化、情境化的方式教英語,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自信,也享受開口說英語的樂趣。 教育局表示,這場競賽不僅展現學生的英語能力,更是一段學習與成長的旅程。學生 ...
中市學校資源共有、共榮、共享 岸裡國小社區共讀站暨大社里/岸裡里市民活動中心落成啟用
臺中市神岡區岸裡國小社區共讀站暨大社里/岸裡里市民活動中心(3)日舉行落成啟用典禮,市府全額補助6,456萬餘元新建的校舍,一、二樓作為市民活動中心,三樓圖書室結合社區共讀站,市長盧秀燕及神岡區各界地方貴賓到場為這座學校與社區雙贏的新地標開箱。 盧市長表示,神岡區大社里、岸裡里是18世紀臺灣平埔族重要聚落,亦為大豐原地區最早開發繁榮區域,近年社區活動蓬勃發展,但原社區活動中心於民國81年在岸裡國小校內興建,經專業鑑定有安全顧慮,市府積極拆除重建,這座新建物有市民活動中心、圖書室、社區共讀站,以大面積玻璃帷幕創造街角特色,成為大社、岸裡社區幸福與活力的新地標。 盧市長進一步指出,市府有責任提 ...
2025臺中市民野餐日梧棲登場 書香海風交織幸福午後
臺中市民野餐日(2)日於全市29區同步登場,為秋日城市注入滿滿幸福能量,由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與梧棲區公所攜手舉辦的「梧棲區市民野餐日」在頂魚寮公園熱鬧展開,現場陽光明媚、海風輕拂,公園中瀰漫著音樂、書香與笑聲交織的美好氛圍。 今年活動以「草地閱讀」為主軸,結合「輕鬆、輕食、輕音樂」概念,許多民眾依循活動 dress code,穿上白上衣與牛仔褲,在陽光下席地而坐,翻閱書頁、聆聽音樂,草地上隨處可見家庭共讀、親子嬉戲、情侶合影的畫面,氣氛溫暖愉悅。民眾紛紛表示,活動讓孩子重新愛上閱讀,也讓大人找回久違的放鬆與生活樂趣。 教育局長蔣偉民與梧棲區長溫國宏皆到場與民眾同樂,也有市政顧問 ...
中市藝術教育大放光彩 3校獲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績優學校獎」居全國之冠
114年度教育部「第12屆藝術教育貢獻獎」得獎名單公布,臺中市共有3所學校榮獲「績優學校獎」肯定,分別為市立大甲高中、西屯區上安國小及大雅區大明國小,表現亮眼,與臺北市、新北市及高雄市並列全國之冠,展現本市推動藝術教育的豐碩成果。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市長盧秀燕高度重視並積極深耕藝術教育,感謝獲獎學校與師長長年來的辛勤付出,讓藝術與美感教育在校園中深耕發芽,讓本市的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藝術素養與美學涵養。 教育局指出,此次獲獎的大甲高中長期推廣藝術教育,已連續28年辦理「荷塘藝術月」,打造與社區共享的藝文節慶;學校還發展多元在地特色課程,如「媽祖行腳文化踏查」紀實創作等,成功連結 ...
打球也能反毒!中市「青春無毒 守護家園」3對3籃球賽熱烈開打
為推廣健康運動風氣,深化青少年反毒意識,臺中市政府教育局連續10年辦理3對3籃球競賽,藉以培養學生全人發展,並鼓勵學生參與正當休閒活動,今年的「青春無毒 守護家園」3對3籃球賽(1)日在臺中市立崇倫國民中學登場,近240名國、高中生組成60隊報名參加,熱烈開打。 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市長盧秀燕相當重視校園的反毒工作,鼓勵學生課餘之外也能參加課外活動;另外教育局今年以反毒為主題辦理各項活動,如反毒飆舞競賽及無毒家園親子同樂反毒探索體驗營等活動,結合教育、體育與社區力量,期盼以「寓教於樂」方式深化反毒觀念,讓青少年在運動中學會自律、建立正向價值觀。 教育局表示,現場除了參賽隊伍 ...
東海大學70週年校慶登場 「牛奶節暨玫瑰園開幕」展現教育與城市共榮新願景
東海大學(1)日舉辦建校70週年校慶系列活動「牛奶節暨玫瑰園開幕典禮」,由臺中市副市長黃國榮親臨出席並代表市府致詞。黃副市長致詞時表示,東海大學七十年來以「求真、篤信、力行」為校訓,培育無數傑出人才,無論在教育、藝術、科技或社會服務領域,皆是臺中城市的驕傲。 黃副市長指出,提起東海,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象徵信仰與理想的路思義教堂,那道向天空延伸的拱形線條,正如同東海精神中不斷追求真理與光明的力量;七十年的歲月,讓這股力量持續啟發青年勇於實踐理想、貢獻社會,並使臺中成為教育與文化並進的城市。 他進一步表示,「牛奶節」是東海學子行動學習的代表作。從「雙手市集」起步,到今日的第三屆活動,學生們以 ...
中興大學106週年校慶 傑出校友及各界人士分享回憶與職涯成果
國立中興大學(1)日盛大舉辦106週年校慶慶祝大會暨第29屆傑出校友表揚典禮,台中市政府秘書長黃崇典代表市長盧秀燕出席致意,與教育局副局長郭明洲、眾多貴賓、傑出校友及各界人士共同祝賀興大再展宏圖。 黃秘書長指出,中興大學是中部地區具代表性的頂尖學府,長期深耕人才培育與科研發展,成果卓著,無論在農業、生物科技或人文社會與工程科技等領域,皆表現亮眼,展現豐沛的創新能量,未來發展更值得期待。他也說市府與中興大學長期保持密切合作,攜手推動產學交流、人才培育與社會服務,未來將進一步強化合作深度,持續為台中市的發展注入新動能。 黃秘書長也向所有在場的傑出校友表達誠摯敬意,讚揚他們在各自行業表現 ...
中市校園「藝術家到校」計畫 成果展11月在文資產園區登場
美感教育從小開始扎根,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致力推動美感教育,推動「藝術家到校」計畫,邀請各領域專業藝術家進入校園,與教師共同設計課程,三年來,已有30所學校參與計畫,內容涵蓋傳統戲曲、漆藝、舞蹈、銅雕、掌中戲、玻璃金工、手作創作、二十四節令鼓、柿染、繪畫與陶藝等多元領域,壓軸成果展將於11月27日至12月21日在文化資產園區1916工坊盛大登場。 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藝術家到校」每一堂課都是一次藝術的驚喜,每一次創作都是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孩子不僅學習藝術技巧,更在過程中培養觀察力與美感品味,為校園注入活潑而深厚的藝術能量。 教育局指出,今年共有10所學校參與「藝術家到校」,其中北屯區逢甲國 ...
中市推動校園心理健康與生命教育,「麻吉貓」入校園貼心陪伴孩子們
為推動校園心理健康,臺中市政府教育局114年度特別與知名IP「麻吉貓」合作,以其溫暖且正向的形象,提升社會大眾對校園心理健康議題的關注與重視;今(31)日教育局於市府惠中樓舉辦記者會,並在活動會場設置打卡拍照區,民眾可手持心理健康標語拍照留念,增進互動性並強化宣導效果。 蔣局長表示,本次活動主題口號為「情緒不怪,你很可愛,我們是好麻吉」,透過簡單易記的語句傳遞接納與支持的正向訊息,各校輔導室將陸續獲贈麻吉貓暖心娃娃及心理健康宣傳海報,讓學生在情緒低落或需要傾訴時,能夠走進輔導室尋求協助,並由麻吉貓與輔導教師共同陪伴,打造溫暖且支持的校園環境。 此外,為深化生命教育推廣,教育局今 ...
我會曉報電話號碼
「學校的電話是22332110…」台語課時老師運用九宮格數字,來讓學生們練習數字的「文讀音」。閩南語數字有「文言音」和「白話音」兩套讀音,會根據使用情境而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文言音用於序數、日期(如月初)、電話號碼、西元年等,例如:「第一名」(chi̍t ê miâ)、「一九八五年」(it-kiú-pâ-gōo-nî)。而白話音則用於數數、算物件等。 ...
【潭陽母語日線上教學-用閩南語迎重陽,傳愛也傳根】
在秋意漸濃的十月,潭陽國小以一場溫馨的「母語日線上教學」活動,帶領師生共慶重陽節,讓節日的意義在閩南語的吟唱與笑聲中延續。這次課程不只讓孩子們學會用閩南語說「登高 ting-ko」、「敬老 kìng-ló」、「賞菊 siúnn-kiok」等詞語,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明白,語言是記憶文化的橋樑,方言中藏著祖先的智慧與情感。 活動中,老師用生動的圖片和影片介紹重陽節的由來,並帶領孩子們比較各國類似的敬老節日,從日本的「敬老の日」到韓國的「重九節」,讓學生發現:不論語言怎麼不同,尊敬長輩、珍惜親情的心意卻是共通的。 當孩子們以閩南語祝福「阿公阿嬤身體健康、久久久久(kiú-kiú) ...
大忠國小「閱讀理解與思維力培訓營」——閱讀不只是看字,更是看見世界!
大忠國民小學舉辦的「閱讀理解與思維力培訓營」,在校內圖書館熱鬧登場,吸引多位中高年級學生參加,特別開放給需要閱讀與寫作補救的孩子,一同在書香世界裡重新發現閱讀的樂趣。 活動以「強化閱讀理解、培養批判思維」為主軸,課程內容豐富又多樣。從認識不同文本類型、預測故事情節,到探索角色內心、分析作者觀點,學生們一步步學會如何「讀懂」文字背後的深意。老師設計了許多有趣的任務,例如根據封面預測故事內容、以圖表整理情節發展、找出文中的比喻與象徵意義等,讓閱讀變得像一場充滿驚喜的尋寶之旅。 課程後期,學生們還挑戰了「書評寫作」與「閱讀成果展示」活動。他們親手設計書封、繪製插圖,並勇敢上台分享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
臺灣花生尚讚—忠信國小114學年度學生雜糧食農體驗活動
為推廣在地農產與食農教育,忠信國小於114學年度開學初,舉辦「臺灣花生尚讚」系列體驗活動,帶領學生從多元感官體驗中,認識臺灣國產花生的特色與價值。 一開學,忠信國小的學生就可以在學務處前欣賞各式花生實物與介紹海報,驚喜發現原來臺灣的花生這麼多樣!像是台南9號顆粒細小、台南16號具黑色種皮,而台南17號則擁有彩色花紋,讓孩子們對臺灣花生品種的多樣性有了全新的認識。營養師也利用週二升旗時間,舉辦趣味的「花生什麼事」有獎徵答活動,讓學生在輕鬆互動中了解國產花生的種類與營養特色,現場氣氛熱烈,學生們都能夠積極參與。 除此之外,利用本學期食農教育的課程時間,營養師帶領四年級學生進一步透過視覺、嗅覺與 ...
📚✨【故事媽媽來了!愛的故事悄悄發芽】✨📚
今天,一年級的教室變得特別不一樣~ 五位充滿愛心的故事媽媽走進教室,用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陪伴孩子們進入文字與想像的魔法世界!💖 👩🏫 翠蔓媽媽:《石頭湯》— 學會分享,湯就更香甜 👩🏫 婉琪媽媽:《大頭妹》— 接納自己,勇敢成長 👩🏫 玫儒媽媽:《蠟筆小黑》— 每種顏色都有價值 👩🏫 郁美媽媽:《星月》— 友情與夢想一起閃耀 👩🏫 佳君媽媽:《大象艾瑪》— 與眾不同,就是最棒的你 🌈 孩子們全神貫注、笑聲與驚呼不斷,這不只是「聽故事」,更是一次溫柔的心靈之旅。💕 謝謝每一位故事媽媽,把愛與閱讀帶進班級,讓孩子們在故事中找到力量、學會感動,種下喜愛閱讀的小種子🌱 #故 ...
玩出無限潛力,從遊戲中帶領孩子快樂學習、成長
為了協助家長更了解孩子、促進家庭中更良好的親子互動,由東寶國小輔導室主辦,於昨(2)日上午特別邀請知名兒童職能治療師吳姿盈蒞校演講,主題為「玩出無限潛力」。 “玩出無限潛力”,對3C時代的許多孩子而言,滑手機、看影片似乎比「玩遊戲」更有趣,因此他們花更多時間在盯著螢幕,而非與人真實地互動、體驗遊戲的樂趣。而這樣的情況也使得有越來越多孩子出現感覺統合失調與專注力不足的問題,但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玩」得不夠。在此次的講座中,講師透過「遊戲的體驗」教家長們如何陪伴孩子,並透過這些遊戲增加兒童的認知思考、口語表達以及專注力。家長們反應熱烈,氣氛溫馨感人。 ...
西屯國小足球隊雙喜臨門,勇闖全國賽!
在2025年全國學童盃足球錦標賽中區預賽中,臺中市西屯國小足球隊傳來捷報──U10組榮獲亞軍、U12組勇奪殿軍,雙雙晉級全國賽,將代表中區前進臺東,挑戰更高殿堂,為校爭光! 本次賽事競爭激烈,各路勁旅齊聚一堂,但西屯國小的足球小將們憑藉著平日紮實訓練、場上臨危不亂的表現,展現出極佳的團隊默契與堅定意志。U10與U12兩支隊伍一路過關斬將,不僅在比賽中踢出亮眼成績,更展現出屬於西屯的精神風貌──勇敢、自信、堅持不懈。 在比賽過程中,孩子們於綠茵場上全力以赴,每一次進攻、每一次防守都令人熱血沸騰。尤其U10組更以穩定節奏與靈活戰術脫穎而出,奪下亞軍寶座;U12組則在激戰中展現強大韌性, ...
科技點亮教學 先進LED電視牆啟用
逢甲逢福里福德祠不僅熱衷於社會公益也長期關心惠來學子,除積極扶助弱勢家庭之外,亦多次捐資興學,為學校整修專科教室地板、擴增圖書室書櫃。此次捐贈大型LED電視給學校,安裝於視聽教室,此顯示器為最新COB封裝技術產品,尺寸約為高2.2公尺乘以寬 3.8公尺,市價達60萬元,得以取代傳統投影機。這種無縫拼接的高科技電視牆,同時可整合學生人手一台平板電腦投影到電視牆進行互動功能,提升教學靈活性及成效。本校視聽教室使用頻率甚高,除了教學及親師生會議,教育局及社區亦常借用召開重大會議及辦理各項活動,因此新的LED顯示器建置嘉惠層面甚廣。 10月9日(星期四)上午於惠來國小視聽教室進行電視牆啟用儀 ...
忠孝學子文采飛揚 李祥知榮登《國語日報》小作家榜
忠孝國小再添文學佳績!六年級李祥知同學以優異的寫作實力,作品入選並刊登於《國語日報》,榮獲「小作家證書」殊榮,讓全國讀者一同欣賞到忠孝學子的文字魅力。 李祥知同學平時熱愛閱讀與創作,文字細膩、情感真摯,作品內容兼具創意與深度,獲得評審一致肯定。這項榮耀不僅是對他努力的肯定,更展現忠孝國小長期推動語文教育的成果。 在張耀中校長的帶領下,學校積極營造優質的閱讀與寫作氛圍,教師群透過多元教學與寫作指導,啟發學生思考與表達能力。忠孝國小持續深耕語文教育,讓孩子在字裡行間找到自信、寫出感動,寫下屬於自己的精彩故事。 ...
紅豆小梯田 幸福來發芽
在南屯幼兒園的食農課程裡,有一項相當特別的學習模式—「班群課程」。這是由同年齡的班級共同組成班群,一起種植同樣的作物。孩子們透過共同耕作、照顧與交流互動,不僅體驗了農作的樂趣,也學習到合作與分享的精神。與一般班級內的食農課程不同,班群活動是全體統一進行的,孩子們能更深入了解作物的生長習性,同時透過合作的力量,讓耕作面積與收穫量達到最大化,感受集體耕作的成就感與喜悅。這次要進行種植的是小班群,而他們要種的作物,正是當季適合栽種的—紅豆。 這次開墾的新田地也相當特別,使用的是存放了兩年多的落葉堆肥作為基土,因此土壤肥沃、養分充足,為紅豆的成長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同時,各班在活動前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