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身海洋小公民~再續海洋奇緣
位處海線的梧棲區永寧國小為符應聯合國永續發展SDG 14保育海洋生態目標,並進一步結合108課綱「海洋教育實質內涵」,六年級師生在11月份參加臺中市高美觀光文化促進會辦理的「海洋小公民潮間帶生態探索工作坊」。出發前,彭文貞校長特地勉勵孩子們,要好好珍惜師長規畫這麼別具意義的課程,也期勉同學們透過走查高美濕地,探索多元豐富的潮間帶生態,感受人與大海和諧共生的關係,進而能親近海、認識海、擁抱海、守護海!
本次活動涵蓋在地人文與生態探索,學生們透過深度導覽走讀高美社區,拜訪紅白相間的高美燈塔,探索它的前世今生。接著走訪文興宮,當地歷史最悠久的廟宇,聆聽關於「王船」神奇傳說。一行人再往海邊漫步,進入高美濕地木棧道,了解常見底棲生物,在永續利用區潮間帶沙灘進行生態探索、螺貝種類調查與記錄。
高美濕地擁有寬約3 公里的潮間帶,包括草澤區、沙地、泥灘地、石礫堆、潮溪區、低潮區等多種棲地類型,濕地範圍延伸至臺中港北堤,結合來自大甲溪注入的營養鹽,吸引大量的生物棲息於此。學生們在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近距離的接觸潮間帶,孩子們喊著「彈塗魚、招潮蟹、白鷺鷥…」興奮地觀察與記錄各種各樣的生物,並深入了解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解說員說:「濕地是水與土之間的緩衝,在極端氣候、強降雨頻繁出現時,濕地能發揮滯洪功能。」聽完解說員講解,六年級的書妤說:「原來溼地不僅養育許多生物,也像媽媽一樣在背後默默地守護我們。」宇桓說:「我是巨蟹座,我也要好好保護我的同類招潮蟹。」大家聽了都開心地笑了起來。每個孩子深刻體認,不該讓工業汙染及人為破壞來傷害這片濕地。
此次走讀與探索活動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對生長在海線的永寧兒女們,更是親近海洋母親的一次心靈洗禮。永寧國小的同學們會將這片美麗的溼地與美好的經歷銘記於心,期待在未來的日子裡,能為保護我們的海洋和生態環境貢獻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