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體,自己保護」—性別平等教育宣導
性別平等是近年來校園中熱門的議題之一,教育部也於2022年將4月20日定為「性別平等教育日」,在國小與國中常常進行性平教育相關的宣導,但在幼兒園中卻較少見。事實上,性別平等也涵蓋了「身體界線」的議題。隨著社會中關於身體觸碰的新聞案例增多,過度的關心與保護反而可能讓孩子缺乏身體自主的能力。孩子年紀尚小,為什麼要學習性別平等教育呢?有些孩子看似早熟,但對這個概念仍然很模糊。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對身體部位產生好奇,會觸碰自己或他人的身體部位,卻常常不自覺地造成不舒服的狀況。在這樣的情況下,性別平等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從幼兒園開始扎根。
那麼,如何在幼兒園建立孩子對性別平等的觀念呢?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對身體界線的理解存在差異,除了運用「紅綠燈」概念與身體做連結,還需透過圖卡、故事和實際的戲劇扮演來加深他們對身體界線的認識。而身體界線的程度,會因為對象的不同而有所改變。例如,對親近的人,我們認為勾肩搭背、擁抱是可以接受的,但若對象是陌生人,這些行為可能會讓對方感到不舒服,甚至在社會上,這些行為是不分男女的。因此,讓孩子學會理解身體界線,除了大人身教與言教外,還要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自我保護的概念,因此,家園合作在這方面也顯得格外重要。
對於幼幼班的孩子來說,他們對性別和自我身體保護的概念理解有限,學習主要依賴具體的感官經驗。因此,重點是建立基本的自我概念,幫助孩子認識身體的不同部位,區分哪些部位可以被碰觸(綠燈),哪些部位屬於隱私部位(紅燈),從而學會尊重自己的身體界線。
進入小班階段後,孩子開始理解性別差異,並對基本的自我保護概念有初步認識。他們會用更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學會如何在社交互動中尊重他人,並能用「不!」的拒絕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身體界限。
在中班階段,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逐漸增強,能理解性別平等和自我保護的概念。這時,他們需要在尊重自己與他人的基礎上,建立更健康的社交互動,並學會如何維護自己的身體界限。透過鼓勵,讓孩子分享他們對性別和身體界限的看法,也有助於深化他們的理解,而大人的傾聽也是很重要的。
大班的孩子即將升上國小,他們能理解更加複雜的社會規範和倫理問題,並具備道德判斷的能力。他們能夠理性思考性別角色和自我保護的概念,並學會如何在尊重與人際關係中進行更高層次的社交互動。這個階段的孩子,能學習將這些價值觀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甚至能應對不同情境的問題。
宣導的最後,我們透過實際的戲劇扮演,讓孩子學習在面對不同情境時該如何保護自己,捍衛自己的身體自主權。山羌班的幼生錡頤彤說:「別人碰到我讓我不舒服,我要告訴他不要碰我。」白鼻心班的幼生黃可晴說:「不能自己離開大人的視線,想上廁所時,等一下就好。」山羊班的幼生鄭宇晴說:「有陌生人想碰我時,我會大聲說『不要!』」這些簡單卻強而有力的話語,正是孩子們學會捍衛自己身體自主權的重要步驟,也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更加勇於表達,面對各種可能的情境。
松鼠班關新蓓老師說:「性平宣導透過遊戲互動與多媒體呈現的方式深深吸引大家的注意,過程中孩子們踴躍的回應著各種議題,對於身體界線及保護自身的安全有了更加深度的認識與了解!」梅花鹿班梁佑任老師說:「性別平等一直是現在社會非常重要的課題,在幼兒園的階段,能夠好好的尊重自己及他人的身體界限,是性別平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心慈老師利用淺顯易懂的方式,為孩子們做了非常詳盡的宣導,讓孩子們對於自己及他人身體的界線有了更明確的瞭解,也學習到了如果遇到他人做出了自己不喜歡、越線的舉動時,應該如何處理。回到教室後,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孩子更加成熟與進步,非常謝謝心慈老師為孩子精心設計的這次宣導」保育組長蕭心慈老師說:「與其單純灌輸孩子在面對身體觸碰時要『勇敢說不』,不如讓孩子正確認識如何尊重自己的身體,並建立正確的身體界線。在家中,家長也可以透過實際案例與孩子討論,傾聽他們的想法,幫助孩子表達需求,並教導他們如何保護自己。同時,也要以尊重他人身體自主權的態度來面對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