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高中與澳洲昆士蘭VPSHS國際交流第二PART
來到 Victoria Point State High School (VPSHS) 的第二天,學生們在 早上 8 點前由寄宿家庭接送到校,經過一夜充分的休息,今天的精神狀況明顯更佳,早上見面時,大家都顯得更加輕鬆自在。經過第一天的適應,學生們逐漸熟悉學校環境,也對接下來的課堂與活動充滿期待。
課堂學習:發揮專長,適應不同的學習方式
今天的課程依然由學伴帶領,學生們分別進入不同的班級,體驗 VPSHS 的學習模式。課程內容因科目不同而有所變化,數學課 上,台灣學生數理能力發揮了優勢,與學伴一起解題時顯得格外得心應手,甚至還被學伴們包圍詢問。
在 歷史課程 中,老師運用大量的圖片與資料,讓學生們自行閱讀並整理重點。雖然全英文的歷史教材對部分學生來說是個挑戰,但他們仍然積極參與討論,透過學伴的協助,逐步掌握課程內容。部分學生發現,這樣的學習方式與台灣傳統的「老師講授為主」有所不同,在 VPSHS,學生需要自己尋找答案,並與同學討論交流,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大家開始重新思考不同文化下的學習習慣。
茶點時間與午餐交流:更加熟悉的學伴關係
茶點時間(Morning Tea),學生們帶著簡單的點心與飲料,三五成群地在校園內找尋適合的地方休息,這段時間也成為學生與學伴增進感情的重要時刻。昨天還有些害羞的學生,今天已經能夠自在地與學伴聊天,甚至有些人開始學習當地的口音與用語,彼此交流越來越熱絡。
午餐時間(Lunch Break),學生們依舊按照 VPSHS 的習慣,在固定的午餐區用餐。台灣學生發現,澳洲學生大多自備午餐,簡單的三明治、水果、餅乾,搭配果汁或水,而不像台灣學生在台灣會統一在教室用團膳,提早用完餐的同學,會與同學聊天、運動、遊戲,甚至是學生自治會開會時間,還有人好奇地詢問關於台灣的食物文化,這些互動讓大家更加熟悉彼此的生活習慣與文化。
文化體驗課程:動手學習,感受當地特色
下午的文化體驗課程帶來了更多的實作與體驗,今天的課程包含 烹飪課 和 原住民藝術課。
在 烹飪課 上,學生們學習製作 Anzac Biscuits(軍人餅乾),這是一款歷史悠久的澳洲傳統點心,最早是家人為遠在戰場的士兵製作的耐保存餅乾。學生們親自動手,依照老師的指導混合材料、塑形、烘烤,當餅乾出爐的那一刻,教室裡瀰漫著濃郁的香氣,每個人都迫不及待地品嚐自己的成果,也與學伴分享彼此的作品。
在 原住民藝術課 中,學生們則學習 澳洲原住民壁畫,老師先解釋各種圖騰的象徵意義,然後讓學生們運用顏料與畫筆,創作屬於自己的故事畫作。有些學生選擇描繪旅行的經歷,有些則嘗試以圖騰表達自己的個性與興趣,這堂課不只是藝術創作,更讓學生們透過繪畫理解澳洲的文化背景。
從適應到融入,交流逐漸加深
學生們開始快速適應當地學習節奏,從課堂學習到文化體驗,每一項活動都幫助他們適應這個新的環境。與學伴的關係也從原本的拘謹逐漸轉變成自然的相處模式,許多學生開始能夠更自在地用英文表達自己,也更勇於參與討論。
這不只是語言的學習,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與生活的體驗。隨著適應力的提升,學生們開始真正融入這段國際交流旅程,期待接下來的更多挑戰與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