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小農夫:首部曲」—食農教育紀錄
南屯幼兒園正夯的特色教學之一便是食農教育。學校後院擁有廣大的腹地,讓各班級得以種植不同的作物,這片遼闊的後院成為孩子們最天然的教室。我們112學年度,山羌班也在這股風潮中,開啟了與種植為伴的熱潮!那麼,為什麼要進行食農教育呢?根據臺灣農業推廣學會的說法:「食農教育是一種強調『親手做』的體驗教育。」所謂的食農,就是「飲食」與「農業」結合而成的學習歷程。孩子們透過實際耕作,從中了解食物的來源,並學習與大自然共存的智慧。為了讓孩子們留下與南瓜一年的耕作回憶,老師將孩子們與南瓜的故事一一記錄下來,回顧這段美好的旅程,也為未來有意種植南瓜的班級提供參考。
從種籽開始的旅程:誰是主角?
迎接新學期的到來,老師心裡充滿期待,想到孩子們已經升上大班,能力不斷提升,這次要開啟種植做為課程教學,應該難不倒他們吧!老師問孩子們:「我們要種什麼呢?」孩子們將這個問題帶回家後,隔天一大早,大家紛紛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種籽,有龍眼、木瓜、紅蘿蔔、萵苣,還有南瓜……,班上瞬間變成了一座種籽博物館!每顆小小的種籽看起來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為了提高發芽率,我們決定進行一場種籽發芽的小實驗,將種籽分為水培法和土培法,用這兩種方式培育種籽。大家都覺得讓種籽發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沒想到幾天過去了,種籽們卻依然沒有動靜,大家開始猜測,該不會種籽壞掉了吧!直到秉睿突然提出一個可能的原因:「應該是教室吹冷氣,種子太冷了!」亭筑也說:「我們太冷的時候也不想動啊!」於是,我們查閱了工具書,發現原來種籽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更容易發芽。接下來,我們決定改變策略,把透明的玩具盒當作小溫室,蓋在種籽上,模擬一個溫暖的環境。沒想到,奇蹟發生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南瓜種籽搶先發芽了!它們直挺挺地佇立在器皿上,像是一群小勇士在迎接新生活,其他種籽的發芽的進度則比較慢,有些甚至泡在水裡太久,開始發臭了。這時,大家的目光不約而同的聚焦在南瓜上,南瓜種籽強而有力的生命力,讓我們無法忽視,成為了我們這次種植課程的「主角」。
南瓜苗危機:誰偷吃了葉子?
原本在器皿中生長的南瓜苗,悄悄地從種子發芽,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逐漸長高,我們決定把它移植到一個更大的小盆栽中,給它更多的空間來舒展身心,讓它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感受微風的的輕拂。看著那些翠綠的嫩葉隨風搖曳,大家心中充滿了成就感,回想著從最初的種子發芽到現在的小嫩芽,這一切都讓我們感到無比的療癒和滿足。然而,有一天早晨,我們像往常一樣去澆水時,卻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景象,我們心愛的南瓜苗的葉子竟然被吃得只剩下光禿禿的莖!那一刻,大家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紛紛驚呼:「是誰偷吃了我們的南瓜葉?」討論一下子變得熱烈起來,有人認為是蟲子偷吃的,有人猜測是小鳥,也有的認為可能是弟弟妹妹不小心摘掉了。老師也向家長發布了這個消息,鼓勵孩子將問題回家後,與家人交流意見。我們認為,教學的有趣之處就在於,課程中有家長適時的熱情參與。孩子們回到家裡後,和家人分享這個突如其來的謎題,老師也很快收到了家長們的反饋,紛紛提出各自的見解與猜測,還提供不少防範的方法。多數家長們認為,調皮的「罪魁禍首」應該是小鳥,於是提供了不少防鳥的妙招。語恩的家長建議使用飯菜罩:「把南瓜苗蓋住,小鳥就吃不到葉子了!」鉑叡的家長則提出用光碟片:「光碟片可以反射陽光,嚇走小鳥!」勝閎的家長也提供了鋁箔紙:「鋁箔紙能反射陽光,達到相同效果!」這些創意十足的建議讓大家覺得既有趣又實用,我們決定結合這些創意,正式展開了「南瓜守護大作戰」!
防鳥神器:光碟片×飯菜罩
孩子們帶來的防鳥工具終於派上用場了!但問題來了,怎麼擺放這些工具才能有效地防止小鳥呢?大家熱烈討論後,決定將飯菜罩直接罩住南瓜苗,像廚房裡罩住飯菜防蒼蠅一樣,來防止小鳥啃食。隨後,大家將光碟片掛在竹竿上,讓它隨風擺動,孩子們信心滿滿地說,CD片反射陽光可以嚇走小鳥。為了完成這項任務,我們開始練習綁繩結,將麻繩的一端綁上CD片,另一端綁在竹竿上。剛開始時,孩子們在打結時遇到了一些困難,很多人都需要老師在旁邊協助。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在手中的繩結上,挑戰的氣氛頓時升高。有些孩子屢次失敗卻不氣餒,也有人一開始就哀嚎著說:「老師,我不會!」當老師正在思考這樣的任務是否對孩子們來說有些太難時,突然間,第一位孩子成功地綁好了繩結,整個小組瞬間沸騰起來!大家開始互相幫忙,逐漸地,越來越多的孩子成功綁好了光碟片。軒甫自信地說:「這個是我帶的CD片,我要自己綁繩子!」銛馨則觀察到:「CD片的亮光反射得好漂亮,應該可以趕走小鳥耶!」在陽光的照射下,光碟片閃閃發亮,隨風擺動,光影在地上投射出美麗的圖案,宛如一幅精緻的畫作。這時,語恩也興奮地將飯菜罩小心地蓋在南瓜苗上,微風輕拂,整個場景充滿了生氣。終於,我們的「南瓜守護系統」正式完成!大家圍在一起,看著這些小小的防護工具,不禁對我們的努力感到滿滿的成就感,心中也暗自期待,南瓜苗一定能在這些保護下健康成長。
南瓜的蟲蟲危機:自製辣椒水
在一如往常巡視菜圃的某一天,孩子們驚訝地發現,南瓜葉上出現了被啃食的痕跡!亦庭的阿嬤推測:「可能是蝴蝶的幼蟲,不是害蟲喔。」但孩子們並不放心,於是翻閱工具書、查找資料,結果發現還有另一種可能的兇手,就是「蚜蟲」!「蚜蟲是害蟲,還會生蛋!」、「真的耶!南瓜葉上有好多蛋!」在這場「害蟲大搜查」中,孩子們甚至發現,「瓢蟲」也是害蟲?!這些訊息顛覆了大家的認知,也讓我們更加謹慎思考如何驅蟲。孩子們發揮創意,提出不同的方法,秉綸說:「用夾子夾走蟲!」光引說:「用筷子夾!」以昕說:「用醋噴一噴!」庭睿說:「撒鹽巴!」子瑜說:「用檸檬水!」最後,鉑叡的阿嬤提供了一種天然的方法:「可以用辣椒水驅蟲!」翻閱資料後,我們發現最常見的天然驅蟲方法是自製辣椒水,只要用辣椒水混合蒜頭、醋、薄荷,就能有效防治害蟲。於是,孩子們開始分工合作,有的負責帶材料,有的負責查資料,記錄各種驅蟲方法,還有力愷的媽媽熱心出借我們果汁機。當我們調製好第一批辣椒水後,孩子們小心翼翼地將它噴灑在葉子上,期待它發揮神奇的力量,幫助南瓜對抗害蟲!而神奇的是,隨著辣椒水定時的噴灑,葉片上的蚜蟲真的少很多唷!
南瓜開花了:母花在哪裡?
「哇!開花了!」一天早上,孩子們驚喜地發現南瓜苗上長出了一朵小花。可是,這是公花還是母花呢?我們查資料,發現如果是母花,花苞底部會有一顆小小的圓球,像「小BABY」一樣。而這朵花並沒有圓球,因此孩子們判斷這是公花,也就是雄花! 這個發現讓孩子們興奮不已,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南瓜需要公花與母花同時開放,才能授粉結成果實。可是母花在哪裡?孩子們提出各種推測,以昕說:「感覺花很小,和資料上看到的不一樣。」宸赫說:「它還只是花苞,還沒完全開。」若喬說:「這株南瓜葉子很少,所以開花了。」秉睿說:「其他的南瓜都還沒開花,會不會是因為缺少養分?」銛馨說:「這棵南瓜的莖很細,可能快要枯萎了,所以才趕快開花繁殖!」幾天後,南瓜又陸續開出4~5朵公花,但母花仍然沒出現。該怎麼辦呢?孩子們開始思考如何讓母花綻放,以昕說:「要先開公花,之後才會開母花!」宸赫說:「母花本來就比較少!」庭睿說:「南瓜需要更多養分,才會長出母花!」勝閎說:「繼續用蛋殼肥!」若喬說:「可以把肥料混在辣椒水裡,讓南瓜更健康!」亭筑說:「落葉肥也可以幫助植物成長!」於是,我們展開了一場「催生母花計畫」,期待南瓜能順利結出果實!後來,隨著南瓜的藤蔓越長越長,孩子們發現藤蔓開始向四周蔓延,蜷曲的氣根也攀爬至四處,抓住其他藤蔓或是土壤,顯得有些雜亂。我們在工具書上找到資料,適時地將新的嫩芽摘掉,能幫助集中養分,讓南瓜更好地生長,而這一個動作就叫做「摘芯」。於是,孩子們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去一些新芽,體驗南瓜的修剪管理功夫。剪下的嫩芽帶著青草與蔬菜的味道,摸起來還有點毛毛的,捧在手上的觸感像剛出生的小寶寶一樣軟軟的。這次的「摘芯任務」,不僅能讓我們的南瓜養分集中,獲得更好的照顧,也讓孩子們更深入了解植物生長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