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小農夫:二部曲」—食農教育紀錄
請願聯署書:讓南瓜苗曬到太陽!
經過一個寒假,終於開學了。當我們滿心期待地回到菜圃,迎接我們的卻是讓人擔心的景象,發現南瓜植株不僅沒有長大,葉片還枯黃無力,看起來像是快要凋萎了。一瑜觀察後這麼說:「因為太陽太少了啦!」秉睿接著補充:「落葉和雜草太多,把陽光都擋住了。」於是,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展開調查。大家發現菜圃真的被一旁的大樹遮住,幾乎照不到陽光。接著,我們用眼睛觀察大樹影子的方向,再用石頭鋪排出影子的長度,測量菜圃到底曬到多少太陽。結果發現,每天日照只有短短3到4小時,難怪南瓜怎麼樣也長不大!「那就叫小賴叔叔把樹砍掉啊!」存暘提出這個直接有力的建議,立刻獲得大家熱烈的附和。但老師提醒,雖然砍樹或修剪樹枝是方法之一,但這可不是一句話就能解決的事情,還得經過一連串申請的流程,而且,要出動叔叔幫忙修剪樹枝,還需要園長同意,這應該要由孩子們自己出面去爭取。我們藉此機會帶領孩子認識「聯署」的概念,學習什麼是公民行動。而在學校這個小型社會裡,若想實現這一件事情,得經過老師、教務組長、總務組長、出納人員,最後由園長蓋章核可,層層關卡,缺一不可。孩子們開始著手製作請願聯署書,寫下自己的訴求和理由,一張張收集大家的簽名,然後拿著聯署書,親自走進辦公室,逐一請求行政人員蓋章、批准。最後,他們帶著滿滿努力的成果,向園長正式提出請求:「菜圃需要陽光,請支援修剪樹枝!」園長終於點頭同意了,但同時也派出任務給我們,希望我們一起清理收拾善後。到了修剪樹枝的那天,叔叔戴上安全帽與護目鏡,拿著電鋸和長枝鋸,爬上梯子、站上高高的樹枝,小心翼翼地工作著。孩子們也不缺席,他們分工合作,幫叔叔加油,貼心叮嚀安全,再分工合作一起搬運被剪下的樹枝,送到清潔隊載運的集中區。修剪完成後,我們再次測量,驚喜地發現:菜圃每天可以曬到六個小時以上的陽光了!
重新開墾大菜圃:保護南瓜苗
「學校的土都是紅土,基本上種什麼都活不久。」從園長口中得知這個消息時,我們有些錯愕,也有些不甘心,難道我們的南瓜就只能這樣嗎?老師和孩子們決定不輕言放棄,要重新整頓這塊屬於我們的菜圃。我們先測量了菜圃的範圍,重新規劃排水溝渠的位置,再動手除草、鬆土。孩子們脫下鞋子,赤腳踩在土地上,一邊拔雜草、一邊翻土,竟然在土裡發現了一個熱鬧的小世界,有螞蟻、蚯蚓、雞母蟲、蝸牛、馬陸、蜈蚣……,各種小生物成了最好的自然教材,各個都不怕蟲,孩子們的探索欲望瞬間被點燃,知識的對話也隨之展開。以昕開心地說:「挖土整地不會累,就像玩沙一樣!」當他們遇到大石頭和樹根阻礙時,也沒有人退縮。秉睿還帥氣地喊著:「我要放大招!」像是在闖關一樣,他們呼朋引伴、分工合作,把一顆顆阻礙的巨大石頭清除,一天挖不掉,隔天再來挖,終於挖出了菜圃的雛形。每天與土地為伍,孩子們在汗水與笑聲中享受過程,而老師們則一邊扶著酸痛的背與腰,一邊感受到當農夫的辛勞與價值,心裡還默默想著:「今天的健身運動量應該夠了吧……」。這片菜圃,慢慢地越來越有樣子,是我們用雙手一點一滴打造出來的希望之地。
南瓜苗搬新家:全班動員起來
在移植南瓜植株之前,孩子們想到,要讓南瓜長得更好,就要給它更多的營養。這時,銛馨提到亦庭的家長開早餐店,應該有很多蛋殼可以拿。這個點子一說出口,大家眼睛都亮了!當家長知道孩子們的想法後,也二話不說,熱情地送來了一大袋蛋殼。蛋殼送到學校後,我們先把它們攤在陽光下曬乾,接著開始思考,要如何將這些蛋殼變成植物更好吸收的養分。孩子們紛紛動腦想辦法,有人用腳踩蛋殼、有人用石頭敲,還有人試著用紙筒滾,進行了一場創意小實驗。最後我們發現,還是用腳踩踏最有效,最能把蛋殼踩碎成接近粉末的狀態!當蛋殼營養粉準備好後,我們開始進行下一個任務,幫菜圃鋪上黑布。黑布能夠遮光,抑制雜草生長,還能減少水分蒸發,為南瓜提供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為了讓南瓜有足夠的間距,我們得在黑布上測量、挖洞。孩子們拿起鏟子量距離,並在鏟子的頭尾放上小石頭做記號,再用粉筆圈起來,最後用剪刀將畫好的位置一一剪開,陸續成功完成定植的準備。一切就緒,我們正式啟動「南瓜移植大作戰」!孩子們個個架勢十足,彷彿已經是小小農夫了,挖土、撒上蛋殼肥、埋苗、澆水,步驟一氣呵成,最後還不忘讓南瓜苗好好曬曬太陽。我們的南瓜,就從這片被用心照料的土地上,重新出發。
搭建南瓜支架:讓南瓜找到依靠
上學期我們搭建的南瓜支架太高了,南瓜植株還沒長高、長大,就因為爬不上去而枯萎了。孩子們記得這段經驗,決定這次重新調整策略。經過討論,我們一致認為要改搭建比較矮的支架,讓南瓜更容易攀爬。不過,老師心中還是有些擔憂:萬一南瓜又長不大怎麼辦呢?孩子們卻毫不氣餒,熱烈地提出各種想法,同時也開始思考實際的條件——支架不能太密,還要預留澆水的走道空間。最後,我們決定將竹竿插在南瓜苗旁,並設置適當的距離作為定位點。孩子們親自動手,用石頭輕輕敲打竹竿底部,發現這樣不但能固定位置,還能讓竹竿站得更穩!就這樣,我們搭起了一個兼具功能與美感的南瓜支架,也搭起了孩子們面對問題、重新出發的信心。這時,其他班級的老師經過,好奇地問:「南瓜不是應該長在地上的嗎?為什麼要搭竹竿啊?」我們笑著回答,雖然知道南瓜結果之後果實可能會很重,但我們一心只想打造一座結果纍纍的南瓜隧道啊!有些事,不做也不會怎麼樣,但做了,真的會很不一樣。這不只是一次種植南瓜的旅程,更是我們想傳遞給孩子的信念。勇敢嘗試吧!生活總是會在不經意間回報你一份驚喜。就像那一株株在陽光下茁壯的南瓜藤蔓,誰說它們一開始不是一粒粒看不出希望的種子呢?
母花落果後的春天:南瓜授粉了
孩子們用心種植的南瓜,也悄悄地回饋給我們,默默地長出了好幾朵母花。為了守護這些母花,孩子們每天都期待著去探望它們,細心地保護著。一天早晨,子妤發現,原本好不容易長出來的母花竟然掉了,還沒來得及長大,就發黑斷頭了。大家都很失望,紛紛猜測原因。以昕說:「應該是有人碰得太大力了。」軒甫說:「可能是因為下大雨。」存暘則推測:「可能是營養不夠!」宸赫也疑惑地說:「會不會是弟弟妹妹不小心拔掉了?」孩子們數了數,發現菜圃裡至少還有八朵母花藏著,於是他們決定更加細心地保護這些母花,希望它們能順利結成果實。有一天早晨,老師在巡視菜圃時,驚喜地發現,母花終於綻放了!孩子們興奮地圍過來,發現除了母花外,還有兩朵公花。於是,我們開始進行人工授粉。子妤小心地將公花剪下,銛馨輕輕剝去公花的花瓣,盈諾、一瑜、悅曦輪流將公花的花粉觸碰到母花的花蕊上。大家小心翼翼地操作,生怕傷到母花。授粉成功後,我們用海綿包住果實,再用夾子輕輕夾住海綿,讓它完美包覆住南瓜,防止果實蠅叮咬幼小的南瓜。希望這顆南瓜能夠順利成長,帶著孩子們的愛與期待,茁壯成長。幾天後,以昕觀察到果實上出現了一層透明的物質,像是果凍一樣,詢問園長後得知這是「果粉」,是南瓜用來保護表皮的天然機制。儘管如此,孩子們也發現了一些南瓜果實上有果實蠅叮咬的痕跡,於是他們開始討論解決辦法。一瑜提議:「用黏蟲瓶!」以昕則說:「噴辣椒水!」孩子們進一步查找資料,發現還可以用網袋來保護南瓜!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果實蠅和瓜實蠅的外觀有所不同,但其實它們都屬於「實蠅科」,因此防治方式是相似的。最後,我們決定結合使用網袋和黏蟲劑來保護南瓜,並讓孩子們畫下果實蠅的樣貌,回家後和家長一起討論更多可能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