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去上課才知道小番茄是怎麼長出來的
在臺中市西區大勇國小幼兒園的戶外小園地,巧巧班的小朋友正忙著當一日小農夫。這不只是一場農耕課,更是一段關於自然、土地與親子連結的成長旅程。
為了讓孩子們體驗食物的來源,老師們精心設計了小番茄種植課程。從鬆土、種苗到澆水,小朋友親自參與每一個環節。由於小番茄具有攀爬特性,老師們先搭起竹竿籬笆,孩子們在一旁觀察學習。老師說:「我們希望他們明白植物需要支撐才能向上生長,這是自然的合作,也是一種耐心的學習。」
雖然孩子們起初像是在玩泥巴,但隨著時間過去,當第一批番茄漸漸成熟,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真的種出了食物。老師回憶道:「當我把紅通通的小番茄放進他們手裡時,他們眼神變了。原來他們以為只是玩,沒想到會長出真正的果實。」
孩子的驚喜也延伸到家中。一位家長分享,她接孩子放學時,孩子拉著她跑去牆邊,指著垂下來的小番茄說:「媽媽妳看,紅了沒?我要採一顆帶回家給奶奶看!」那一刻,孩子眼中閃耀的不只是喜悅,而是一份當小農夫的驕傲。
這位家長笑著說:「其實我也是跟著孩子學的,從他們的園藝日記裡,我才知道番茄原來這樣種。我們大人習慣直接在市場看到成品,但孩子讓我們重新理解這個過程。」
另一位媽媽也提到,孩子在家認真地說:「媽媽,我去上課才知道小番茄是怎麼長出來的。」她聽了忍不住笑出聲,因為平時孩子根本不會思考食物從哪裡來;在家都是飯來張口,平常看到的小番茄,都是盛在盤子裡送來的,完全不知道種植的概念。「學校安排這種課程真的太好了,讓孩子知道每一樣食物都不是憑空出現的。」
園地裡的小番茄如今結實纍纍,果實飽滿,枝葉攀上竹架,甚至垂落到矮牆外。老師在藤蔓上掛了一張小卡片:「親愛的路人好:我們的番茄是沒有用農藥、化學肥料種植的,若紅了,歡迎摘一顆品嚐,我們想跟更多人分享。勇幼 巧巧班 敬上。」
這句話不只是一個溫馨的提醒,也是一種分享精神的體現。孩子們從中學到的不僅是種植技巧,還有與人分享的快樂與自然共處的尊重。
這堂課不只是教會孩子怎麼當個小農夫,更讓家長們也重新建立起與土地的連結。在這塊不大的園地裡,一顆顆番茄默默長大,也讓一段段親子關係、自然觀念悄悄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