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雙語偶劇團開演~孩子用影子說出大大的夢!
新興國小五年級近期在藝術與人文課中開展了一場結合故事改編、傳統藝術、雙語學習與社會關懷的跨領域課程。學生們在老師引導下,親手創作皮影角色,重新詮釋經典童話,透過光影戲劇傳達溫暖力量。
課程從耳熟能詳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展開。孩子們閱讀後討論主角的處境與社會現象,並進一步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特別聚焦「SDG 1:終結貧窮」。老師藉由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自己處在類似環境,會如何應對?能為他人做些什麼?這樣的討論讓孩子不只理解故事,更關注現實中的社會議題。
隨後,課程走進傳統藝術的世界。學生認識皮影戲的歷史與特色,了解如何利用光影講述故事、傳遞情感。課堂中搭配中英文詞彙教學,例如「皮影戲」(shadow puppet),以及表演相關語句,讓語言學習與藝術創作自然結合。
進入製作階段,教室彷彿成了熱鬧工坊。每位學生都親手設計並製作自己的影偶角色,從構圖、剪裁到上色、黏貼,一手包辦。有人為角色戴上帽子,有人加上象徵勇氣的道具,也有孩子細心刻畫角色神情,讓故事更生動立體。每個戲偶都展現出孩子獨特的創意與用心。
排練時,孩子們化身小小劇場工作者,用竹棍操控角色,以聲音詮釋情感。有人模仿老人溫暖語氣,有人設計火柴點燃的音效。孩子們還練習用簡單英文介紹角色,例如:「This is the mayor. She helps the girl.」教室中笑聲、掌聲和討論聲此起彼落,合作中也培養了表達與自信。
正式演出時,孩子們專注地在布幕後操作影偶,一邊述說故事,一邊呈現心血結晶。台下觀眾看得聚精會神,不時報以掌聲。演出結束後,有學生分享:「原本很怕講不好,但表演完覺得很有成就感!」也有學生說:「我發現貧窮問題不是一個人能解決的,我們可以一起幫忙。」
藝文老師表示,這堂課的價值不只在於學習技巧或語言應用,更在於孩子們透過表演藝術學會表達關懷,用行動感受團隊合作的力量。未來學校將持續推動類似的課程,讓學生在探索中培養同理心、創造力與世界視野。
這門課最感動人心的地方,是看見孩子在光影之間,不只是學會表演與製作,更學會用心看世界,用創意傳遞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