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德國中特教入班宣導-「小耳症」
報導日期:2021-09-17
報導單位:烏日區 光德國中 廖佳紅老師
點閱數:405
光德資源班成立19年來,今年首次有「小耳症」聽障生入學,於是刻不容緩的馬上著手安排入班宣導事宜,希望能讓同學們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用最合宜的態度一起相處與學習。
「小耳症」的主要成因是在於懷孕期間,胚胎期形成外耳時,外胚層的胚胎細胞產生病變,造成的後續影響。其發生率根據統計,亞洲地區小耳症的發生率為1 / 5000 ~ 1 / 6000。換言之,一年約有三十~四十位小耳症新生兒出生。而本校這位小耳症學生,主要影響範圍是耳朵的缺損,包括外耳缺陷,內耳耳道狹窄及缺少耳道。因此,僅單耳配戴助聽器,另一耳閉鎖無功能。
在宣導過程中,學生落落大方不畏懼的紮起馬尾,露出可愛的小耳朵;頭上戴著文青的髮箍,其主要功能是要能繫上助聽器,這也是其與外界取得溝通聯絡的主要管道。一整節宣導活動課中,同學們首先透過影片「傾琴記」瞭解「小耳症」這名詞及在生活中會遇到的困境;再透過報導得知小耳症的重建及照護重點;然後有成功的案例分享,小耳症僅是在聽覺部份形成障礙,但認知及其他各方面,其實都與一般生無異。最後,有獎徵答讓同學們再次複習同學的「優耳」是哪一邊?為何要戴著髮箍?該如何幫助同學?哇!同儕們熱烈的回應了很多很棒的答案,如:要站在左邊而且慢慢跟她說話,比較清楚;如果老師的問話,她沒回答,就要提醒老師,可能是助聽器沒電了,要換電池;在下課時跟她確認老師的作業指令……等,同學們真的太厲害了,很仔細聽又能舉一反三地想出更多的好答案,入班宣導大成功,YA!!!
希望透過這次的活動,能讓個案本身及週遭的同學都瞭解:「不一樣,又怎樣」,經由科技輔具的協助及友善關懷的環境,「不一樣,都一樣」,這才是共融和諧的正向學習場域。光德好棒,同學好樣~~~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