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回憶2.0
報導日期:2022-01-12
報導單位:潭子區 新興國小 陳一之
點閱數:343
老師、老師,為什麼有工人在拆溜滑梯?那教室旁的攀爬架也要拆嗎?
孩子,抱歉,它不符合現在的法規,為了你們的安全,我們恐怕不得不這麼做了。
畢業學長姐返校練球也在問,可是,老師,它還好好的、也很堅固啊,最重要的是有我們滿滿小時候玩鬼抓人的回憶耶!好可惜、好不捨得喔!
正是孩子們的這段話,讓行政團隊重新思考,這座突然變為有安全疑慮的設施,除了遭受無情的拆除,我們真的無計可施?於是或許把攀爬架變成另類的裝置藝術,讓回憶與安全都留存,並且在最少經費開支下,還要能維持校園的主題性與整體感,為公共空間帶來調和的美感,「蒜香藤的家」便在腦力激盪下應運而生。
「徵稿」是讓師生共同參與認識蒜香藤最便利的暖身活動,各班在為期二週的綜合活動課熱烈搜尋討論後,四年甲班青禾同學以蒜香藤第一人稱的自述方式,獲得簡介最高人氣獎,並得設置張貼於攀爬架宣傳:
蒜香藤的家
我是「蒜香藤」,因為當我心花怒放時,聞起來會有一股濃濃的蒜香味!
也有人喜歡叫我「紫鈴藤」,每年的春天和秋天是我心情最綻放的時刻~
我有一點脆弱,需要攀爬架的陪伴、支持,請愛護我,讓我健康長大喔!
過去臺灣曾採用國外慣用自律管理的方式規範兒童遊戲場,但發生遺憾的意外、甚至危害兒童性命,為了保障兒童安全,近年衛福部已修法規範強調第三方檢驗後使得開放。現行遊戲場的檢驗,即是以「零風險」的最高指導原則在檢驗,然而,遊戲場的安全性和多元化並非天平的兩端,再嚴格的法規,都難以避免遊戲場上的風險,因此除了要求遊具設計須兼具遊戲、兒童發展的認知外,唯有培養正確的遊戲場素養,才能保護孩子免於不必要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