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食飄香~大墩食農Follow米
報導日期:2022-04-12
報導單位:南屯區 大墩國小 郭珮淳
點閱數:2515
清明連假剛過,大墩國小四年級師生延續飲水思源的悠悠情懷,舉辦「大墩食農Follow米」活動課程,跨領域配合國語第四課「米食飄香」,不只認識臺灣早期農村生活,更是為了加深瞭解「米」對於臺灣,不論是禮俗文化還是糧食安全的重要性,老師和學生利用雙手或食品模具,自己動手做的飯糰、壽司,一層飯、一層料、再一層飯,小朋友直呼:「太美味啦!」好像有魔法一般,變得特別好吃!
「人們對於『稻米』有著濃濃的情感,因為這一顆顆白亮香甜的米飯,讓一家人得以溫飽。從前……」教室裡傳來孩子們動聽的朗讀聲,現代孩子對於米的情感不深,認識也不多,所以此次特別與食農教育進行跨領域結合,希望從「糧食自給率」開始認識種植稻米的重要性,打破營養迷思,除了更認識米,也宣導如何吃才健康!四年四班吳予衫同學說:「經過老師的介紹才知道,稻米好重要啊!原來吃米好處多多,不會變胖!」
好幾位孩子都說:「因為自己動手做,今天吃的更多!」大家依照防疫規定,洗手、打開午餐隔板、排隊裝飯,飯和配菜盛裝在自己的碗中,然後在自己的小廚房開始DIY,人人都成了飯糰師傅、壽司師傅,飯的量要怎麼抓,配菜要放多少、要捏成甚麼形狀,要不要包海苔,一邊嘗試,一邊修正,一邊解決問題,一碗接著一碗,四年二班尹子毅說:「平常都吃不太下,但是今天吃了好多喔!我還自己設計創意飯糰。」有的人在飯糰上做了笑臉,有的人捏了愛心形狀,有的則模仿日式三角飯糰……自己做,最好吃!
都市裡的孩子雖然對農村生活較為陌生,但是我們可以用美味米食來創造回憶,我們可以在課堂上認識選米標章、探討惜食議題,一樣可以讓孩子愛上米食,學會尊重並感恩,「粒粒皆辛苦,惜食不挑食」這句話,藉由食農教育,也成為大墩孩子的日常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