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出蝸牛小方案
日前南屯幼兒園山羊班的孩子,在棒球場運動奔跑時,意外地發現到了一隻非洲大蝸牛,孩子們對於這小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師生們一起決議,要將牠帶回班級飼養。不過對於第一接觸牠的山羊班來說,其實都還是不瞭解如何照顧,甚至喜歡的食物、居所或者環境也都不知道。於是老師們趁這著個機會,順勢引導孩子一起探索牠的生態與習性,萌發了照顧非洲大蝸牛的小小課程方案。
由於牠的身形圓滾俏皮,孩子們為牠取了一個名字「小可愛」。而飼養的第一步就是要好好餵飽,孩子們在瞭解他特別喜愛吃菜葉後,也向廚房阿姨要了一些不要的剩餘菜葉,經過挑選後每日新鮮直送。師生們也認真研究非洲大蝸牛的資料,依據所得的知識與經驗,打造一個最適合牠的飼養箱。同時為了讓牠得到最好的照顧,老師與孩子們一起擬定了蝸牛值日生制度,並且細心討論出值日生所要負責的工作內容,讓孩子們輪流每天清理飼養箱與協助餵養。而遇到假日的時候,也邀請家長一同合作,由志願照顧的孩子帶回家裡,做最安全貼心的外宿照顧。因為非洲大蝸牛雌雄同體,山羊班師生們決定想要飼養一個月,看看牠產卵孵化出新一代的小蝸牛;只能說這隻小可愛真的很幸福。
雖然中途遇到疫情而停課幾日,但照顧牠的歷程卻從未停歇;每日老師仍為牠餵養、清理環境與拍照做紀錄,透過網路將這些影像分享給心繫小可愛的孩子們,在家也能知道牠的生活狀況。朱紀蓉老師說:「孩子們第一次看到蝸牛的排泄物是條狀,不少孩子都覺得很噁心或害怕,但再問當爸爸媽媽也是這樣在照顧自己時,孩子就沉默也能體會父母的辛苦,也開始表示自己願意幫忙照顧蝸牛與清理飼養箱。透過這樣的過程,孩子們不在只是被保護者,自己也要成長為照顧者,這一些也是從生態的發現而萌發的一連串有意義又有趣的活動。」劉靜憓老師說:「這個歷程是偶然發現而產生的,但卻對孩子們產生無比興趣與教育意義。透過照顧的活動,孩子們學習到溫柔輕拿的動作,也從中瞭解到生命不能單單只有興趣,更重要是要有負責任的態度。包括整理飼養箱要懂得仔細、觀察時要注意哪些特徵,這都是培養專注用心的科學精神,也是生命教育的落實。」陳議濃園長認為:「山羊班的照顧蝸牛的活動雖然是小小的萌發活動,但其中所引起的心情共鳴與學習投入卻是非常有意義的。不管是一開始對於孩子興趣的支持,到後續的學習的探究、生活材料的取用、生命價值的體認或負責合作的態度,都是一個很棒的課程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