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發環保再運用
作為地球公民應善盡一份環保責任,公民除了日常消費要減塑,節省不必要的資源耗竭外,企業也要在環境建立低污染、省資源的綠色產業。台灣靠IT產業撐住半邊天而富裕,更應該在IT產業製造的產品創新,發揮思考回收再利用的新價值。
循環經濟有五種商業模式,包括「循環供應、資源回收、產品生命延續、共享平台與產品即服務」,建議購物前運用環保採購網消費指引,融入環保循環模式。
為使校園財產能更有效利用,可參考以下作法:
一、公務採購應優先到「臺中市政府財產管理資訊系統」網站查詢各機關財物交流平台,是否有符合自己需要的財物;同理,自身保管閒置財產,評估未來不再運用,簽請同意後通知財管辦理移撥它機關分享。
二、財產物品如有損壞時,送修商家維修前請檢視,如小損可解決就自己修護,如不得已需送廠商維修時要考量”修護成本與重置成本執低”概念,節省行政成本。
三、當財物確定損壞,無法修護或維修不經濟時,就採取報廢方式,將財產除帳上架台北惜物網拍賣,分享給民眾標購作為拆解零件維修備品,也是使報廢物品重獲新生。
平日學校行政用的小額消耗物品,也可推動環保循環共享:
一、購買可換筆蕊的原子筆、可充電的乾電池類,儘量選用環保品。
二、學校各行政人員應拒絕印製不環保的校務行政廣告宣傳單。
三、導師應宣導學生放學離開教室後,請隨手關燈或其他電源。
四、教導孩子愛護掃具、垃圾桶等校園公物。
五、學期結束後或是轉換班級,清理教室時,閒置或未用完文具品,留下一班級用或移轉給總務轉贈其他同仁運用,將不用的文具拿到文具回收區給其他同仁分享,可讓同仁互相分享體認到環保的重要性。
「資源,放錯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對地方就是資源。」地球資源不會永遠源源不絕,廢棄物也不會憑空消失。因此,學校要建立資源循環再生的運作機制,打造學校成為低廢棄、低污染、永續再生的循環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