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繪陶 美感共學
「顏色是琴鍵,眼睛是琴槌,靈魂是鋼琴的琴絃。藝術家就是演奏的手,撫觸著一個又一個琴鍵,讓靈魂震顫。」— 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點線面》
一進入立人國小的校園,從校門到穿堂,視線隨著步伐落在走廊穿堂至建築壁面,四色分陳、鮮明強烈的幾何圖形—藍色圓形、紅色三角形、黃色六邊形、綠色正方形,在校園隨處可見。不僅是創校精神:「有教無類 立人達人 多元包容」的視覺體現,也是立人國小創校三十餘年以來的群體空間記憶。
在校園空間的認知上,小至教室大至戶外活動場域,立人的孩子在校園玩耍與學習的每一天都在累積對空間的情感;而我們很幸運也很期待的是,即將有一件與校園共存共生,乘載呼應著立人國小空間特色的藝術品要誕生了。經過多次的企劃會議討論與專業公開的評選流程,公共藝術徵選結果評定為第一名的藝術團隊作品--《巧學》,預計明年寒假完工後,將會在校門口迎接立人的孩子們。
即將以嶄新面貌呈現在社區中的校門,不僅是藝術家對立人校園的觀察與美感呼應,也乘載教師團隊對立人孩子的期待,並融合立人孩子們的美感學習。在視覺藝術課程中,美術老師曾介紹日治時期負笈日本的前輩西畫家們,在東京美術學校畢業作品中指定項目為「自畫像」的製作,因此留下臺灣美術史上早期的一批自畫像作品。在西洋美術史中,自十五世紀起「自畫像」成為獨立的繪畫主題,隨著時代演變成為藝術家創作風格的實驗、身分的認同,乃至於發展為自我追尋的歷程與印證。因此,老師指導五六年級的孩子們在視覺藝術課程中,認識了西方印象派畫家梵谷、臺灣前輩畫家陳澄波等不同藝術家的自畫像風格,透過畫筆留下對自我形象的追尋,也創造出與歷史名畫對話的自畫像。再由外聘的陶板老師指導,完成了一片片風格各異且精彩獨特的陶板自畫像,這些作品將在窯燒後,將會嵌在立人國小校門口的公共藝術牆面上。
我們期待立人國小的美感教育種子,不只萌芽更要深耕。立人國小的公共藝術品有老師與孩子們的創意發揮,更有校園空間記憶的傳承延續,透過與藝術家合作共創的過程,共譜悠揚的藝術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