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動報導
-
梧棲區大德國小多功能活動中心落成啟用 1億餘元打造優質學習環境及活動空間
2024-12-02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783 次教育動態臺中市梧棲區大德國民小學(30)日舉辦多功能活動中心落成啟用典禮,邀請媽媽市長盧秀燕及梧棲區各界地方貴賓蒞臨共襄盛舉;學校特別以歷年參加臺中市音樂比賽成績優異的直笛隊、學校特色課程彈腿隊及課後社團武術隊表演,熱鬧揭開活動序幕,並在與會嘉賓的見證與祝福下剪綵啟用。 盧市長表示,臺中市教育單位預算占比是六都第一,市府大力挹注經費投資教育軟硬體建設,提升孩子們的學習環境;大德國小師生人數逾1,200人,自89年創校以來,校內一直沒有足夠的專科教室及大型室內活動場所可供學生上體育課或進行大型集會使用,學校位於海線地區,冬季東北季風強勁、有時雨天或酷熱天氣影響學生學習權益,所以非常需要一個多功能的活動中心。 盧市長表示,中央與市府共投入總經費1億516萬2,786萬元(中央3,097萬5,000元、市府7,418萬7,786元),協助學校興建這座包含專科教室、階梯式視聽教室、室內球場及表演舞台的多功能活動中心,並如期在今(113)年圓滿完工,提供大德國小師生舒適、快樂、自在與安全的教學場域,以完善校園師生需求,也期許大德國小航向新的里程碑,培育更多國家重要的菁英棟樑,為臺中市帶來新希望。 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大德國小活動中心外觀設計建築融入梧棲地區海洋特色意象,象徵在蔚藍的天空中映出湛藍色海浪,圓弧狀的屋頂如同澎湃的浪濤,一浪高過一浪湧向前方,帶領著大德莘莘學子湧向廣闊浩瀚的未來,也成為一個美麗的新地標。 蔣局長進一步指出,大德國小學生在語文、藝術、體育各領域相關競賽上屢屢獲得傲人佳績,大放異彩,多功能活動中心的啟用除紓解大德國小教學設備環境不足,為學校整體發展開創嶄新局面外,也將對大德學子創意多元能力的培養有更大的助益和發展。
-
中市沙鹿區邁向教育新里程 鹿峰、鹿陽國小禮堂聯合動工
2024-12-02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766 次教育動態臺中市是最重視下一代教育的城市,市府投入許多資源弭平城鄉差距,海線沙鹿區有幾項「教育大禮」,包括新設學校「鹿陽國小」正在興建中,同時也計畫興建禮堂,還有鹿峰國小也將興建禮堂及幼兒園,(30)日兩校的禮堂及幼兒園舉行聯合動土典禮,市長盧秀燕與各界民意代表及貴賓到場一起為沙鹿區的教育大禮開箱。 盧市長表示,這幾年沙鹿區發展快速,新興人口增加,為讓孩子就近在優質的環境就學,市府挹注2億3,600萬興建「鹿陽國小」一期校舍,114年即可完工招生,二期校舍將再投入3億3,696萬元,完善校舍軟硬體建設;此外,鹿陽國小及鹿峰國小兩校都列入市府「給孩子一個禮堂計畫」,由市府的自籌經費興建禮堂,很開心兩校的禮堂今天動土,很快沙鹿區的孩子和市民可共享教育大禮。 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市府108至111年的教育預算占總預算比均為六都第一,今天動土的鹿峰國小活動中心主體工程經費8,260萬元,並配合幼兒園舍經費2,946萬元興建,為地上兩層建築,一樓有規劃為5間幼兒園教室,二樓為活動中心,預計115年完工,完工後除提供學校活動空間外,也可滿足當地幼兒教育需求,減輕家長負擔。 蔣局長說明,另外還有鹿陽國小是本市新設學校,一期校舍工程正在施工中,將於114學年度招生,至於禮堂的主體工程及設備費計1億640萬元,將興建地上兩層建築,預計115年完工;還有二期校舍正在辦理規劃設計作業,一、二期完工後,將達36班規模學校,滿足當地就學需求。 蔣局長補充指出,沙鹿位在海線地區,冬天風沙較大,學校有了禮堂之後,孩子的活動不用再受天候影響,待兩校禮堂完工後,市府將補助設備經費各1,200萬元,以提供學校舒適的室內集會空間,還納入各校發展特色,提供藝文社團、體育團隊訓練等,打造共融的學習空間。 他強調,鹿峰、鹿陽國小興建禮堂,將校園打造成具有美感、永續與多元學習功能的教育空間,也是市府對於教育投資的承諾,沙鹿區的教育將邁入新的里程。
-
結合書本與森林意象的創意空間 中市「龍峰共讀站」揭牌啟用
2024-12-02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722 次教育動態臺中市龍井區龍峰國小「龍峰共讀站」(30)日啟用,市府教育局郭明洲主任秘書到場感謝龍峰國小師生的辛勤努力,讓共讀站順利啟用;截至113年,臺中市已有135所學校設置共讀站,總經費達3億5,747萬3,565元,盼透過閱讀為城市充電,提升軟實力。 郭主秘表示,閱讀力是城市競爭力,市長盧秀燕自上任以來,市府積極推動閱讀,為豐富學校的閱讀資源、讓學校師生享受閱讀樂趣,教育局與文化局自去(112)年攜手推動「臺中愛閱點」校園閱讀推廣計畫,為學校直送精選好書,今年更擴大服務100所學校。「龍峰共讀站」不僅為孩子們提供書籍與學習資源,也可為當地居民提供親近文化、共享知識的場所。 龍峰國小校長張素蓉分享,「龍峰共讀站」的設計主題為「品悅龍峰」,強調以書籍為媒介,開啟學生的心靈之窗;學校特別選擇校內的建築物裝置藝術「生命樹」作為象徵,代表孩子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寓意著閱讀能夠讓心靈成長並開花結果。 此外,學校將藉由「龍峰共讀站」舉辦各式各樣閱讀活動,邀請作家、學者等來校舉行講座和交流,培養孩子們廣泛的知識面與多元的世界觀,並成為全校師生、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文化熱點,無論是文學、科學、藝術還是漫畫等領域,都可以在這裡自由探索。
-
中市承辦113全國工業類技藝競賽 30金手43優勝榮耀留臺中
2024-11-29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587 次教育動態「精工巧藝揚金手,群雄薈萃耀臺中」,113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工業類技藝競賽今(113)年由臺中市承辦,全國計123校、970位選手於11月26至29日聚集在臺中高工同場競技;臺中市有16所技高、150位選手參賽最終獲得30金手43優勝;今(29)日由行政院長卓榮泰、教育部長鄭英耀、國教署長彭富源、市府副市長賴淑惠、副祕書長林育鴻、教育局副局長葉俊傑、主任秘書郭明洲出席頒獎典禮,一同為獲獎學生喝采。 賴副市長表示,非常感謝承辦的臺中高工和所有參與的選手及指導老師,讓這個競賽可以順利圓滿,相信在這群認真的老師及同學的努力之下,未來的競爭力一定不在話下,恭喜並祝福大家。 林副秘書長也說,經濟成長有三個要素,充分的資金、充沛的勞動力和優秀的技術,技術跟產業升級是密不可分的,在座同學未來將是技術升級的舵手,勇敢往前衝,就像中華隊拿下了世界冠軍,期許各位能做自己的人生冠軍! 教育局蔣局長表示,非常感謝臺中高工一年多來的辛勤籌備,讓本屆賽事能圓滿順利,也感謝家長、老師、學校對於選手們的支持,讓賽場上的同學皆能無後顧之憂的完賽,期許所有選手在賽事結束後也仍能繼續精進自己的技能,在實作中不斷學習及成長。 教育局葉副局長表示,市長盧秀燕用心推動技職教育,並積極落實人才培育,近年陸續於山區東勢高工、屯區臺中高工成立「電動車術教學中心」及「智慧製造技術教學中心」,透過教學共備、相關競賽等策略提升師生專業素養;另為加強本市113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技藝競賽師生培訓,亦積極辦理「鉗工」、「電腦修護」等職類培訓計畫。 教育局指出,臺中市擁有精密機械科技的黃金縱谷及產業聚落明顯的特性,不僅帶動轄內工科學校的發展,也提供相當充足的產學資源。因此,工業類技藝競賽雖多達29個職種,是各類別中賽事規模最大的競賽,但在產官學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仍抱回30金手43優勝的佳績,顯示技職教育的推動有成。
-
全國高中職工業類技藝競賽今臺中登場 近千名選手大展身手爭取榮耀
2024-11-26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715 次教育動態113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工業類技藝競賽(簡稱工科賽),今(113)年輪由臺中市政府教育局承辦並委由臺中高工辦理,今年競賽主題為「精工巧藝揚金手、群雄薈萃耀臺中」,11月26至28日一連3天分別在臺中高工、朝陽科大、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彰師大附工及嘉義高工辦理競賽;市府教育局今天上午出席工科賽捐贈儀式記者會,感謝眾多廠商善心提供產學媒合機會並捐贈獎學金。 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市長盧秀燕非常重視技職教育發展,在教育局與中市各校用心發展下,臺中市已連續七年獲中央評鑑為「優等」縣市;而今年承辦全國工科賽,歡迎來自全國各地123所工業類高中,共970位選手來臺中大展身手,預祝所有學生都能發揮所長,獲得佳績。 教育局表示,全國高中技藝競賽是技術型高中爭取榮耀的重要指標,競賽的項目從傳統的砌磚、鑄造到新興科技的飛機修護、機器人、機械手臂技術等共29種職類,促進校際間相互觀摩切磋以提高技術水準。 為提升中市選手技術實力,教育局今年特別委請大甲高工、東勢高工、神岡高工等三校承辦「臺中市金手學生跨校交流暨指導教師研習實施計畫」,讓選手有機會於比賽前參與跨校交流模擬競賽,展現訓練成果,指導老師也可以針對選手的優缺點進行調整訓練。 臺中高工黃尚煜校長表示,學校很榮幸承辦全國工科賽,競賽不僅是技術能力的檢驗,也是一次學習、成長與挑戰自我的寶貴機會;本次活動不僅展現國內技職教育的培訓成果,更是未來取得國際技能競賽的選手資格的重要賽事。 臺中高工表示,除了競賽活動之外,特地邀請國內近90家廠商進行參展以及產學媒合,從中發掘企業所需要的人才,達到互利雙贏的目標。為激勵技術的精進,國內熱心企業或個人捐贈汽車、電動機車、iPad等700餘萬元金額的獎品作為獲獎師生的獎勵,尤其是傑出校友點將家企業陳景松董事長,近四年來持續捐款獎勵工業及農業類科獲獎師生,累計金額已近4千萬元,此義舉在激烈競賽活動中,增添溫馨感人的一面。
-
加拿大蒙特婁省EMSB教長來台分享雙語教育經驗
2024-11-25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619 次教育動態臺中市國際教育週活動於11月18至22日在惠文高中盛大舉行,除了邀請國際知名學者、本市國際教育特色學校以及參與國際教育師生以進行經驗分享與專業對話外,也邀請遠自加拿大前來的蒙特婁省EMSB教育局長Nicholas Katalifos進行雙語沉浸式教學經驗分享,來自各縣市高國中小校長、主任與師長們受益良多。 教育局郭明洲主任秘書到場致詞表示歡迎,教育部國教署及國際司也派代表出席。教育局表示,市長盧秀燕非常重視雙語及語言教育的發展,加拿大是雙語國家,擁有法語及英語兩種官方語言,並擁有大量法語和英語社區,因此蒙特婁省的沉浸式雙語(英、法語)教育推動經驗,可做為臺中市在推動雙語教學上的借鏡。 教育局指出,透過Nicholas Katalifos局長的分享,了解到雙語教學不僅是語言的傳授,更涉及到不同語言碰撞後,所產生的衝突、交融與相互理解。臺中市在語言教育方面,除推動雙語教學外,也同時著重本土語言及新住民語言教學的推行。 Nicholas Katalifos局長表示,EMSB教育局成立於 1998 年 7 月,並提供全面的英語及法語教學。這樣多語並存的現象源於蒙特婁省的族群發展歷史,學生在家庭中使用的語言紛雜,這也使得雙語教學在推動上面臨著一些挑戰。而EMSB教育局的雙語教學目標為增進學生使用兩種語言的流暢性、文化意識覺醒、學業成就及認知發展等。 臺中市國際教育中心專業工作人員,同時也是教育局補助赴加拿大全時進修獲獎者的吳彥慶也說,加拿大母語是英語,但教育現場學校有沉浸式法語課程,且政府以GDP總額的固定比例挹注經費,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三年級,都是以法語教學,四年級後讓學生自行選擇是否回到英語系教育體制或持續在沉浸式學校就讀,後端的升學與配套都有完整規劃。臺灣在推行雙語教育同時,可以借鏡加拿大在推行沉浸式雙語課程的系統性觀點,並提供學生家長更多的教育選擇權。
-
中市府積極改善教學環境 清水國小老舊校舍重建工程啟動
2024-11-25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650 次教育動態台中市清水區清水國民小學(23)日舉行128週年校慶運動會暨老舊校舍拆除重建動土典禮,市府將以1億1千多萬元經費拆除重建老舊校舍,市長盧秀燕及教育局長蔣偉民與地方民代到場共同主持開工,盧市長強調孩子們上課的安全最重要,116年8月完工後可提供學生更優質學習環境。 盧市長表示,辦好教育、嘉惠學子,台中一定更好,她上任市長後積極向中央爭取經費,同時也自籌經費來促成拆除老舊校舍進行重建工程,108年至115年計投入30億元協助21校拆除重建27棟校舍。 盧市長說,市府的腳步積極,以教育為優先,接二連三的老舊校舍改建與落成,要讓家長放心,孩子也開心;后綜高中(國中部)老舊校舍去年底率先動土改建,10月份豐原區豐田國小、大雅區大明國小的老舊校舍改建已開工,11月份有清水區清水國中的老舊校舍改建完成落成啟用,霧峰區光正國小、大甲區日南國中、豐原區豐東國中的改建也將本月接連開工動土,今天清水區清水國小的老舊校舍改建也啟動,後續北屯區新興國小、龍井區四箴國中的老舊校舍也將改建。 蔣局長則指出,台中市是六都中最重視下一代教育的直轄市,盧市長上任後,教育預算佔市府總預算比例為六都第一,教育局除了推動「老舊校舍拆除重建」之外,還有「給孩子一個禮堂」及「可調式課桌椅」的計畫也持續進行中,讓孩子們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中成長。 蔣局長說,清水國小這幾棟校舍設施設備已老舊,有使用安全上的疑慮,市府積極向中央爭取經費,也自籌經費促成拆除重建工作,重建工程經費1億1,366萬餘元為一般性補助款由市府編列預算執行;建築師融入百年底蘊的古蹟校園紋理,新校舍立面材質延續了古蹟雅致的紅磚、白牆、灰瓦質感的設計,為校園增添活潑現代的律動感,預計興建地上3層樓,共12間教室,完工後可提供安全舒適且現代化的教學場域。 清水國小洪瑞佑校長表示,感謝各級長官的支持、民意代表的協助、地方人士的關心,讓學校拆除重建工程得以順利進行;工程全部完工後,整個教學環境設施將更為完善,創造優質教學環境。
-
中市梧棲國小社區共讀站「書海梧優」揭牌啟用
2024-11-25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630 次教育動態臺中市梧棲區梧棲國小社區共讀站「書海梧優」(23)日啟用,市府教育局副局長王淑懿到場感謝梧棲國小師生的辛勤努力,讓共讀站順利啟用,同時為在地民眾,提供一個便捷的共學及樂活場域,讓書香文化得以在社區蔓延,嘉惠更多居民。 教育局長蔣偉民指出,市長盧秀燕上任以來,市府積極推動全民閱讀,連續三年每年編列1億元購書經費,為市民提供豐富的圖書資源。此外,為活化學校與社區連結、營造書香氛圍,教育局也積極爭取教育部補助學校設置社區共讀站,截至113年,教育局已經補助135所學校設置共讀站,總經費達3億5,747萬3,565元。 梧棲國小校長羅文興表示,閱讀教育長期以來都是學校發展的重點項目,民國99年曾獲教育部閱讀磐石獎殊榮,每年積極向教育局申請設置閱讀推動教師,集結學校、社區及家長的力量,推動多項閱讀活動;除了實體書和電子書外,學校還利用圖書館的線上閱讀平台資源,讓學生的閱讀方式更具多樣性,另透過走讀、藝術欣賞等活動,讓學生不僅習慣閱讀,也能夠藉由閱讀拓展視野,與世界接軌。 羅文興校長還分享了「書海梧優」共讀站的設計理念以國際港口城市為意象,打造出具有海洋特色的閱讀空間,包括船型服務台、海鷗飛翔的電腦檢索區、博物館風格的書架、海洋主題的閱覽區及充滿科技感的影音展演台等。 羅文興校長說,「書海梧優」共讀站的啟用不僅將提供師生一個高品質的閱讀空間,還將成為學生及社區居民心靈的補給站,帶來更多學習與成長的機會;學校將持續促進閱讀文化,營造更為豐富的學習環境,並為社區帶來更多元的文化與學習體驗。
-
中市和平區平等國小 110 周年校慶 高山上的教育風華發光發熱
2024-11-25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594 次教育動態臺中市和平區平等國小是本市最偏遠的國小,創校已 110 週年,( 23 )日熱鬧舉辦校 慶活動,系列活動從 4 月起就熱烈展開,有校慶主題命名暨 LOGO 徵選、泰雅文史展、學生學習成果展、部落踩街活動、校慶運動會、校友籃球聯誼賽等,學校廣邀歷屆校友、退休師長 、家長及全校師等人,共同為學校 110 歲生日慶生。 教育局指出,平等國小位在和平區,海拔1,600 公尺高的環山 ,因位處深山,學生四十多 人並以泰雅族原住民孩子居多,學校每學年都設計豐富的彈性課程,比如與泰雅族文化相關 的傳統知識課程、親近自然的山野課程,還有獨步全國、與雪霸國家公園合作的「櫻花鉤吻 鮭」生態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童的生態保育意識及延續原住民族文化知識。 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為提供孩子們更好的學習環境,近年來教育局向中央爭取補助,市府也挹注經費補助平等國小各項經費,進行球場整修、 冷暖氣裝設、廚房設備優化、教學設施、兒童遊戲場及電力設備改善;也大力補助智慧教室與資訊相關的設備,改善了教學環 境與設施,讓小朋友們有更安全、舒適的學習空間,市府也將持續投入更多的教育資源,讓偏鄉的孩子享受平等教育資源。 校長劉姿芬分享,平等國小民國3年創校至今,培育了眾多社會的菁英及優秀的運動員至今,在台灣各地發光發熱;另外對於原住民語推廣、文化深耕不遺餘力的校友們,也長期關心平等國小的發展,身為校長感到光榮與溫馨;校慶籌劃期間也特別感謝盧市長、教育局、籌委會與家長會的幫忙,讓校慶圓滿成功,110年來學校奠定教育風華的基礎,將持續發光發熱,相信往後會更好。
-
113全國技藝競賽再傳捷報 中市農業類學生獲2金手4優勝2團體獎
2024-11-22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685 次教育動態繼「113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技藝競賽」海事類及家事類競賽陸續完賽後,農業類競賽於11月19日至21日在桃園北科附工登場,全國計30校、255位學生同場較勁,臺中市參賽學校為霧峰農工及新社高中,表現不凡,獲得2金手4優勝2團體獎的佳績,其中新社高中參賽師生全數獲獎,值得鼓勵。 市府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市長盧秀燕大力推動技職教育,教育局與本市各校攜手用心發展,本市已連續7年獲中央評鑑為技職教育「優等」縣市;另教育局每年也挹注經費補助霧峰農工及新社高中辦理「提升學生實習實作能力計畫」及「農業職場適性探索計畫」等計畫,以加強學生與產業之連結,提升就業準備。 教育局指出,臺中新社地區位於中興嶺北麓大甲溪南岸的高原上,具有得天獨厚、適合園藝發展的地理環境,故孕育出香菇、花卉等在地特色農產品,每年11月所舉辦的花毯節更吸引不少民眾前來觀賞。新社高中乘此地利之便,即透過農業職場適性探索計畫讓學生就近至在地的農場、果園觀摩與學習,為本市「在地人才,在地培育」、「在地產業,在地用才」的技職典範,學生能在這次競賽中取得優異表現絕非偶然。 蔣局長說,農業類科平時的訓練多需在外風吹日曬,費心費力且有場地方面的要求,在少子化的浪潮下,都市地區選讀的學生更是愈來愈少;但在科技的進步下,現代農業已可透過AI人工智慧輔助搭建智慧溫室,紀錄土壤濕度、酸鹼值及成長軌跡等,讓農作物的栽種更加便利,並成為學生學習之輔助工具;未來期望有更多學生選讀相關類科,為農業發展注入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