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報導
-
熱血志工護交通,學童安全不落空 ~大墩國小教育志工隊交通組側寫
2024-03-28 南屯區 大墩國小 輔導室 黃靖雯 報導點閱數:672 次校園新聞大墩國小教育志工隊的交通組成員,不論晴雨、炎熱或寒冷,在路口堅守著值勤崗位。他們身穿明亮的反光背心,手持導護旗幟,紅燈時陪著孩子在行人停等區耐心等待,綠燈時引導孩子安全的走在斑馬線上,隨時掌握安全通過路口的各種條件,他們的努力獲得大家的尊重和感激。 為了求精進,隊上今年邀請臺中市的交通警察大隊小隊長涂志明來授課,課程中探討導護工作的細節與問題,小隊長鼓勵大家繼續帶著熱誠與信念,投身交通導護的行列,達到「人車安全」的最終目的。課後許多志工表示:更清楚交通導護工作的各項實務及應有的積極作為,有助於提高值勤時的專業度與信心。 學校三年三班的賴同學談到:「我的爸爸、媽媽都是學校的交通導護志工,看到他們在路口保護大家過馬路時,我跟妹妹都覺得他們很厲害、很勇敢,深深以他們為榮!」 三厝里里長黃俊銘擔任本校交通導護志工多年,他回憶:「小時候看自己的阿母當導護志工,就立志向她看齊。現在,一大早的導護工作,也成為了我的日常……。」有機會,他也號召社區熱心民眾,一同加入交通導護行列。 交通組長曾文誠感動的說:「不管天氣有多冷,一聽到孩子熱情的問候,心頭就跟著暖和了起來啊!」 副隊長賴文星則分享:「值勤交通導護時必須全神貫注,其實那也是我解壓的時刻。」或許是因為心無旁鶩,自然就暫時放下了生活瑣事的煩憂吧? 大墩國小位於都會區,附近路口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學校將學童安全擺在首位,積極落實交通安全教育課程,也不停研究改善安全通學廊道等議題。志工隊交通組用最實際的行動來支持學校的決心,共同守護學童安全。在各方的努力下,交通安全的觀念,深植於孩子的心中,落實在每天的生活。 目前在臺中市政府的大力提倡下,優先禮讓行人路權的共識逐漸形成,對於志工帶孩童過馬路的安全性,大有助益。「安全百分百」是我們最衷心的目標與期盼!歡迎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志願服務的熱血行列!
-
大墩國小母語日 燈火璀璨 「臆燈猜」
2024-03-28 南屯區 大墩國小 教務處 郭珮淳 報導點閱數:2654 次教學活動南屯區大墩國小舉辦豐富有趣的活動,熱烈響應聯合國提倡的「221世界母語日」,自2月21日起,展開一系列本土語沉浸式學習,透過海報製作競賽、猜燈謎、多媒體影音播放等活動,彰顯母語文化的價值,成功引起學生對母語的學習興趣。 教務主任鐘于菁表示 ,本土議題可以巧妙結合時事節慶,今年首次召集師生與家長一同佈置充滿元宵節氣氛的教學情境,由學生繪製創意燈籠點亮校園,並由教務處主辦燈謎海報製作比賽,以本土語跨領域融合藝文領域,促使學生在自然情境下接觸母語並產生好奇和興趣,教學組長郭珮淳受訪時特別強調,本次收件數量達到歷年來的新高,多虧了親師生積極合作,一張張寫著閩南語燈謎的精美海報張貼在穿堂佈告欄,吸引著全校孩童的目光。 除了成功營造學習情境,2月21日世界母語日當天,閩南語教師吳馨如在全校集會教大家說母語,熱鬧展開「逐家做伙臆謎猜」閩南語猜燈謎活動,搭配闖關單與抽獎將活動推向最高潮,針對母語日活動,低年級導師受訪表示:「小朋友開始追著我問謎語的答案,並在生活中開始使用母語,我覺得這就是活動成功的地方。」趣味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在解謎的過程中能更深刻地體會到母語的魅力所在,成功引發孩童的自主學習。 大墩國小今年的母語日活動,不僅成功將母語融入了學生日常,更是讓學生們在輕鬆愉快的節慶氛圍中學習,感受母語的重要性。透過這樣的努力,大墩國小正在為學生們打造一個豐富多彩、充滿文化底蘊的學習環境,相信在學校對於課程活動的用心規劃下,母語文化將會在這片燈火璀璨的校園中得到更廣泛的傳承與發揚。
-
點燈照路,溫情處處~大墩國小教育志工隊生命故事組側寫
2024-02-15 南屯區 大墩國小 輔導室 黃靖雯 報導點閱數:539 次教學活動大墩國小教育志工隊生命故事組在每週二晨光時間帶領中年級的孩子聽故事、透過有趣的繪本、美勞、遊戲、腦力激盪等活動來打開孩子的五感覺察力與互動能力。三年級的課程重點在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獨特的特點,進一步可以將自己的特點變優點,能欣賞與接納自己,帶著自信,活出應有的價值。為四年級設計的課程重點,則是在引導孩子欣賞大自然的美好,從環境中體會生命的奧秘,引導孩子認識環境與人相互間的密切關係與影響,以真誠的態度與環境和諧相處。 生命故事組志工們在每週二晨光時間值勤,課後還利用2個小時的時間繼續進行團體討論與共同備課,分享當日與孩子的互動心得之餘,也為下週的精采內容進行準備與練習,為了更充實的課程內容,大家不斷的精進著。 在12月份,配合學校輔導室的歲末感恩活動,生命故事組志工帶著孩子實際走到林新醫院附設安養中心與創世基金會等關懷據點,透過實際參與社會關懷行動,希望孩子能以感恩的心,珍視生命,知福惜福。 孩子們分頭在生命故事組志工與學校師長的陪同下,走訪不同的關懷據點。訪問林新醫院安養中心時,大家用歌聲、手作聖誕花圈與高齡住院者同歡,共享短暫溫馨的交流片刻。另一邊則是走訪創世基金會,有些孩子帶著些許忐忑不安與疑惑,擔心自己看到植物人的狀態時會受到太大的衝擊。不過,因疫情之後基金會也提高防疫準備,為了給院內的植物人更高的防護,孩子沒有直接接觸的機會。透過基金會人員的解說,孩子們清楚了解只要能遵守交通規則、穿戴符合規格的安全帽及繫好安全帶等好習慣,就可以大大降低意外發生的機會及傷害程度。 最後在提問互動時間,孩子們紛紛提出他們的關心與看法:”他們會不會好?會不會哭?會不會難過?”怎麼捐錢給他們?”用他們小小真誠的心,希望可以為正在苦難中的人們帶來些許關懷與希望,同學們更互相提醒回到家也要提醒家人都要更加注意交通安全,避免發生遺憾的事…….。 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句說:「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爲你不知道,誰會因爲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 生命故事組很榮幸有機會跟著孩子一起學習與成長,用心打開視野,一起學習用生命影響生命,讓愛的循環永不停歇,歡迎有興趣的人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大墩十五~漫秋中的共舞
2023-12-29 南屯區 大墩國小 體育組長 楊和淦 報導點閱數:352 次校園新聞若說運動是一國國力的展現,那校慶活動就是一個學校的活力PARTY舞台。 大墩國小十五年的校慶,涼秋暖陽,歡樂的表情洋溢在師生與家長的臉上,大家無不想在自己的舞台上跳出絢爛的一幕。 「森巴」嘉年華般的創意進場 創意進場是本校極具特色的活動之一,讓孩子們藉由肢體動作與趣味創意,搭配設計的道具,乘載熱情的勁歌熱舞,六年級的大孩子們好似螢幕上的韓團,專業地扭動身軀,擺動手臂,滑動腳步,足以見得他們花了許多時間練習;二三年級的孩子們,在熱烈音樂的烘托下,努力地舞出動感,還有些班級呈現異國風情,甚至看到純媛主任情不自禁的振臂點頭;今年還有一年級的生力軍,看著他們稚氣下扮演各種不同動物,彷彿整個大自然都在替大墩慶生,看到所有孩子們的精彩開幕,見證了導師們多麼用心的指導,也能期待接下來的各項活動。 快慢交織的「探戈」譜出的健身操 八連霸!一提到臺中市普及化健身操比賽,就會想到大墩國小八連霸的佳績,孩子們為了繼續享此榮譽,將士用命,抖擻著精神,雄糾糾氣昂昂圍繞操場一圈,抑揚頓挫的音樂一下,擺頭頓足的點踏,剛強有力的出拳,嘹亮清脆的吆喝聲,場邊的嘉賓們不只狂按快門,更覺得熱血沸騰,此時健身操的風格充滿豪邁精神,旋律一變,長吸吐著氣,輕柔的伸推雙臂,緩和的旋轉身軀,太極般的健身操,甚覺飄逸,整套健身操跳完,各班情感的交流更團結了! 似「捷舞」快節奏的各項徑賽 決賽的精采度總是讓人屏息,因為這是高手與高手間的對決,不分軒輊的速度所帶來的激情,六人並駕齊驅,幾乎同時通過終點的畫面,只能用攝影機不斷重播畫面來確定勝負的瞬間。眾所矚目的大隊接力,此起彼落的加油尖叫聲中,每一步、每一棒、每一個過彎,節奏強烈,你超我搶的緊張,不斷的換位,連播報台都拉高八度音,選手們不禁更擺動手臂,跨大了步伐已似跳躍,衝線後,有著整班簇擁著歡呼,也有分散的落寞,連體育老師們都談論不休。 唯一的小插曲,六年級60公尺決賽,第二道的同學因太緊張,造成撐地不慎而壓傷大拇指,再一次的起跑後,竟然奪下第一名的殊榮,俗話說:「傷痛能使人成長。」這也許是另一種印證進步的寫照吧! 舊經驗結合新刺激,適當的引導,跳出動人的圓舞曲,交融出美好的回憶!
-
解放界線、聯誼情感-野餐趣
2023-12-28 南屯區 大墩國小 總務處 蔡藻藻 報導點閱數:354 次校園新聞其實野餐,重點不是在哪裡,吃什麼,而是大家相聚在一起找到聯繫情感的那份感動。大墩國小家委會為了凝聚共識,讓彼此更熟悉,讓支持校務的力量更整合,決定舉辦歲末野餐趣活動。 這天天氣不佳,冷氣團南下,太陽沒露臉,讓宜婕會長擔憂,這樣的溫度,大夥在室外會不會凍僵了,小朋友的活動會不會受限,本想移至地下室大墩的秘密基地。但是大家討論念頭一轉,只要風不大,所有的人歡喜聚在一塊就有能量了。 架起了小印地安帳篷,家委們帶著小朋友陸續到了操場,放好了禮物。大人們攤開野餐墊及食物;小朋友找「四條溝」哥哥(副秘書長文星)報到,今天的活動是「打造一條溪」,沿著墩小的綠圍籬,河流在彎道上流著,四條溝導讀繪本《野溪怎麼了》,小朋友扮演起河流裡的角色,有水、有石頭當然還有小魚、小蝦、青蛙、螃蟹等等,風、太陽及雨也不可少,當然還有著人為垃圾漂過來、颱風颳過來的困境,透過角色扮演,讓孩子的心靈種下一顆守護自然的種子,四條溝哥哥說:帶著小朋友們一起來認識城市發展的同時,人為因素對野溪環境的干擾與愛惜自然的重要性,也很開心發現他們對這個議題相當感興趣。 大人們話起家常,淵輝校長也參與其中,大夥笑語不斷和樂融融。接著因時序接近聖誕節,秘書長軒邑安排了交換禮物的活動,需要賓果連線才能領到禮物,志工隊長依芹與羽蓁委員聯手讓數字搖出來,賓果卡上有81個數字,家長跟孩子圈號碼,要連線可要費一番功夫呢!經過一段時間終於產出了第一位勝利者,抱走了校長禮物,小朋友詩恩向小娟說:今天好開心了,有許多活動,認識了溪流,填飽了肚子,還有禮物可以拿,在大墩國小真幸福。 宜婕會長與淵輝校長說:辦這活動最讓他感動的是:活動日期早已確定,可天氣無法預測,大墩的家委,迎來寒流的天不放棄聯誼機會,願意帶著孩子走出來,到這校園,認識彼此與大家同樂,這凝聚的力量是不可言語的。
-
大墩十五 校慶藝文展–「玩美墩小 齊聚藝堂」
2023-12-28 南屯區 大墩國小 教務處 鐘于菁 報導點閱數:324 次校園新聞大墩國小的孩子允文允武,15週年校慶運動會除了有運動場上揮灑汗水的田徑賽事外,在大墩藝廊–大墩森遊繪中,也有孩子在美術課程中創藝童趣的藝文作品。 美感學習是本校重點發展課程,期望孩子從生活中感受美,進而擁有良善、美麗的心靈體悟。大墩森遊繪在今年五月亮麗落成,此次配合校慶辦理「玩美墩小 齊聚藝堂」展覽,展出作品均是孩子在校美術課程的學習成果,各年級有不同的主題,讓孩子用其獨特眼光看的校園與世界,豐富展現創意與童趣。 本校美勞課均由專任教師上課,張雅惠老師、詹斯匡老師、蔡藻藻老師與林思宏老師在開學初就啟動藝文展活動籌備事宜,一年級孩子用彩筆畫出校園可愛的角落,二年級與四年級孩子則共同創作瓶花設計,雖是相同主題,也能看到不同年級展現的童趣畫筆。三年級配合今年的兔年,創意發想短耳兔設計。高年級主題為纏繞畫,五年級繪製提袋與姓名纏繞畫設計,六年級則用毛線編織菱形圖騰,全年級的作品妝點在樹上,生命樹打卡點亮眼呈現。 校長林淵輝表示,學校各角落的妝點,都是美感學習的最佳體驗,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學習特質,適逢15週年校慶,除了在運動場上揮灑汗水的動態美外,也透過藝廊展,給喜愛藝術的孩子有個展出舞台,讓家長、貴賓看到墩小孩子的靜態美。教務主任鐘于菁特別提到,本次布展特色,除了藝廊室內的展覽畫作,也將展場延伸到戶外臺灣之心,運用緞帶拉出彩色線條,象徵校慶慶祝煙火之意。 美感體驗無所不在,我們讓孩子在動態活動中展現力與美,也引領他們用心觀察,感受藝術畫作之話音與美麗。
-
大墩蛻變 再創高峰
2023-12-28 南屯區 大墩國小 學務處 呂岳霖 報導點閱數:362 次校園新聞大墩國小15歲了!在林淵輝校長的帶領下,學校持續創新卓越,成為名副其實的明星小學!讓我們一起回顧大墩國小的成長與蛻變~ 【空間活化 設備更新~看見孩子的需求】 林校長到任後,盤點校內空間資源,在孩子的需求上看見自己的責任,積極爭取各項經費,包括興建運動場跑道、半戶外球場、風雨廊道,讓孩子有更多的運動活動空間。電力改善、安裝冷氣及空氣清淨機,提供孩子舒適高品質的學習環境。 品德大富翁、中庭遊戲場、共融遊樂場,是孩子們下課遊戲的快樂天地。大墩森遊繪藝術廊道,是學校閒置空間改造的成功典範,提供孩子展示藝術創作的專屬空間。 「智慧教室」全面升級,各班教室配備75吋觸控電視,搭配無線AP,讓科技融入教學暢行無阻。打造「智慧安全校園」,安裝新型IP紅外線攝影機,結合車牌辨識系統與太陽能路燈,全面提升校園安全。建置「智慧圖書館」與「多媒體廣播系統」,提高自助借還書效率與多媒體傳播效能。 【多元展能 適性揚才~大墩亮起來】 在林校長的帶領下,學校團隊表現優異,榮獲多項殊榮,包括教育部閱讀推動績優-閱讀推手團體獎、教育部閱讀盤石學校、教育部品德教育特色學校、食農教育特色學校。學生表現同樣出色,榮獲全國語文競賽國小閩南語及國語朗讀特優、健康小學堂益智搶答賽第一名、健身操錦標賽七連霸等佳績,這都是送給大墩國小最棒的生日禮物。 【大墩十五 有目共睹~攜手同心 共創璀璨未來】 大墩國小於112年11月25日舉辦15週年校慶暨運動大會,當天除了有精彩的「創意進場」與「健康操」表演,「趣味競賽」與「大隊接力」也是全場矚目的焦點。「BOOK能的任務-徵的就是您」募書活動與「玩美墩小齊聚藝堂」藝文展活動,吸引親師生共襄盛舉,大家用行動祝賀大墩國小15歲生日快樂!
-
知足感恩,富足大墩!
2023-12-27 南屯區 大墩國小 輔導室 田曼力 報導點閱數:305 次校園新聞又來到了溫馨幸福的時節,在這個充滿愛的日子裡,我們也要親自到社區踏查並傳遞活力與祝福給他人,我們安排到鄰近的創世基金會和林新醫院老人院進行生命教育的活動。認識創世基金會創立的理念與工作內容,並且了解植物人的一天,也要學習如何珍惜生命與交通安全的相關知識。參訪林新醫院老人院時,我們帶給爺爺和奶奶聖誕祝福,並且唱歌跳舞讓他們笑得合不攏嘴呢!更安排與他們互動,運用描繪長輩們的手來製作出獨一無二的聖誕花圈,這是意義非凡的祝福,即便他們沒有力氣可以完成,也可以由小朋友的團結合作讓他們更有參與感!我們也要回家跟家中長輩一起分享這份心意。 12月是大墩國小一年一度的歲末感恩活動,本次活動結合了多媒體影音創作的徵選,學生們可以透過影片或動畫方式表示自己的感謝與祝福,並且能與家人一起完成增添親子互動。大墩國小各個臥虎藏龍啊!透過歌唱、戲劇、鋼琴或舞蹈……等方式呈現出多樣的才藝,並勇敢表達出自己平時想感謝的人事物,也讓學生透過最熟悉的短影音呈現出創意,給予學生發揮的舞台。 本次活動中安排了許多師生闖關活動,透過難得的時刻讓學生和老師有更多的接觸,也能讓彼此看到平時無法欣賞到的長才,也是本校重視多元發展的理念。有趣又精彩的活動包含:數感挑戰、支援前線、愛的傳接球、圈叉跳跳樂、記憶力挑戰、影片欣賞……等,其意涵有數學與耐心的結合、反應力與手眼協調能力、平時對學校的了解、記憶力與觀察力的訓練,學生們從玩樂中不知不覺也在學習,並且是充滿歡樂的氛圍。六年級的主持人更是整場活動的引導者,五年級的小幫手更要能臨機應變,能一同完成這個任務讓學生們都非常有成就感! 知足感恩,富足大墩!祝福大家珍愛每一天。
-
開學醒腦派對─大墩國小「悅讀-同樂繪」主題書展
2023-09-26 南屯區 大墩國小 教務處 曾麗如 報導點閱數:335 次教學活動「Back TO School!」開學啦!小朋友都做好開學收心操,將作息調整成「上學模式」了嗎?大墩國小九月份特別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合作,由國資圖相借出展100本繪本,推出「同樂繪」主題書展,透過多元形式的閱讀醒腦派對,協助孩子們穩定身心,重新找回學習步調,迎接美好的新學期。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認為:繪本,是噴湧而出的語言世界,繪本讓孩子感受感受生的快樂,給予孩子生的力量,也是讓成人恢復青春活力的語言的源泉。因此,本次書展主題命名「悅讀-同樂繪」─期待孩子們通過繪本,搭建起閱讀的橋樑,進而擁有一片溫暖而明亮的心靈視野。 參與書展的二年三班鐘同學說:「我在幼稚園看過彩虹魚的故事,這次書展好驚喜,竟然看到其他本故事書《彩虹魚和大藍鯨》、《彩虹魚救了條蚊魚》。」 還不太會閱讀的一年級弟弟、妹妹也別擔心,此次書展另一項別具意義的活動就是─「故事親親說」,由五年級的圖書小志工利用晨光享讀時間,大手牽小手的為小一新鮮人朗讀書展繪本。當學長姐與小一新生親切的相依而坐,高年級學生輕聲朗讀一個又一個繪本中的故事,一年級孩子們睜大了眼睛,好奇地看著一頁頁的圖畫,聽著故事,彼此的心也跟著故事輕輕地飛揚起來,閱讀的種子正輕聲巧語的埋進心田裡······這聲音、這圖畫、這美麗的故事,這些暖心的時刻,將會是圖書館最溫馨的記憶! 教務處鐘于菁主任說:「故事親親說活動,藉由朗朗書聲,高年級大孩子體驗「大手牽小手」分享、奉獻的快樂;和弟弟妹妹一起領略閱讀的樂趣,實現了「做自己和別人生命裡的天使」共好精神。這份愛的朗讀,不只是傳承知識,更是愛的傳遞。」 小小的繪本中,蘊藏著大大的世界!閱讀教師曾麗如表示:「繪本的題材能夠統整學科領域,若能以繪本扮演媒介,將繪本中蘊涵的核心價值,經由對話、分享、思考和討論的方式,內化於學生的生命裡,提升學生反省與實踐的能力。」如此一來,當各種形式的閱讀與生活交會,我們尋覓的純真、想像與美好,就在眼前。
-
智慧友善校園 永續教育願景
2023-09-22 南屯區 大墩國小 總務主任 報導點閱數:356 次校園新聞近年來,永續發展的議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各界也紛紛投入相關的實踐與研究,而學校作為培育未來世代的重要場域,更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越來越多的學校致力於建立智慧永續校園,大墩國小更是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率先申請建置智慧友善校園計畫,以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受惠大墩學子。 一、建置智慧管理系統-活化學校行政運作 E化行政公文系統、形塑班級智慧教室、建置智慧廁所的智慧鈴、校園電子圍籬、雨水回收系統、發展品德文化校園,活化學校行運作體系。 二、營造智慧科技校園-深化校園科技網絡 建置智慧科技校園,活絡校園科技網絡,諸如智慧教室、智慧圖書館、3D列印、校園安全防護、多媒體影像串流系統以及空氣清淨系統,建立科技化校園。 三、形塑自發專業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激勵教師自發性組成教師專業發展社群,透過智慧社群共同建構領域課程和特色課程教學計畫,在「共備-觀課-議課」的專業成長歷程,提升教師的核心素養與核心能力,以達成「自發-互動-共好」的終身學習理念。 四、發展學生創價學習-優化智慧學習內涵 在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後,展現創意教學,創造力語文教學、跨領域協同教、STEAM教學、3D列印動畫教學…等,在各學習領域進行創價學習,以建構其知識能力,優化智慧學習內涵。 開拓永續美學空間, 建立智慧永續校園不僅能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還保護了環境,讓學生們不斷地學習如何以永續的方式生活與學習,確保未來世代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