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報導
-
音樂教育花路米
2020-12-29 新社區 東興國小 羅忠良 報導點閱數:1189 次教學活動12月25日新社區東興國小舉辦了一場感恩音樂會,活動中有本學期師生學習烏克麗麗成果展演、花式陀螺、獨輪車與跆拳道表演,及今年榮獲客家歌謠比賽第一名的東興社區發展協會演出,現場也邀請了國樂團體-「4度C樂團」為東興國小師生及社區里民帶來一場溫馨的音樂饗宴。 東興國小位居新社山區,是典型客家莊,家長大都以務農為主,弱勢學生比例高且是文化學習不利地區,尤其在藝術與人文領域資源略顯貧乏。校長廖梅芳非常注重學生多元學習與藝術人文涵養,希望孩子除保有基本學力外也能適性發展,培養多元興趣並兼俱「一人多藝」,落實十二年國民教育核心價值「自發、互動、共好」理念。因此,特別邀請好朋友-謝碧珠、尤麗雲及許麗卿老師義務來教導孩子學琴,用「烏克麗麗」開啟孩子藝術人文教育涵養。 在三位退休老師耐心指導下,孩子們不論持琴姿勢與背譜能力,都讓指導老師與家長們刮目相看;首先登場的是低年級綿羊班演奏「瑪莉有隻小綿羊」、中年級貓熊班演奏的「小星星」及高年級長頸鹿班「春神來了」,壓軸的是國蓓妮護理師「捉泥鰍」及教務主任許燕真表演「平安夜」,孩子們雖然初試諦聲但也有模有樣,老師和家長們紛紛拿起手機相機為孩子們拍照留念,捕捉孩子專注且充滿自信的神情。 接著,由「東興社區發展協會」歌唱班帶來「茶山姻緣」、「青山綠水好風光」客家歌謠,演出者穿上客家傳統花布衫,配上素月曼妙的舞蹈,精采的演出贏得滿堂彩。最後,由4度C樂團做音樂教育教學,透過方國龍指揮「得意的笑」介紹笛子、吳姍蓉老師「胡琴組曲」介紹二胡、余珮欣團長「青花瓷」介紹琵琶、戴珠誼老師「小手拉大手」介紹貝斯、吉他、電子琴等樂器,讓孩子認識中西樂器的組合,最後在尤麗雲老師的帶動唱「耶誕鈴聲」,為今天「音樂會」活動畫下美麗的句點。 冉齡軒議員說:孩子們充沛的活力讓校園嗨翻天,傳統與新潮音樂交融與激盪,也讓今年的耶誕節充滿熱情與感恩,希望這樣的感恩情懷能永遠在校園中傳遞且生生不息。 校長廖梅芳表示:學生多才多藝,勇敢秀出最棒的自己,真的好棒喔!東興國小的學習和活動是多元多面向的,期待學生在這樣的幸福園地裡,能自信快樂地成長!
-
「郵」愛列車 暖心送愛到東興
2020-12-22 新社區 東興國小 新聞聯絡人 報導點閱數:1064 次校園新聞叮叮噹!叮叮噹!感恩的季節又到了~在2020年的歲末,孩子們雖然開心的吃完冬至湯圓,心中卻還有一個更大的期待~耶誕節。今天一早新社區的濃霧為涼冷的冬天更添寒意,但在此氣氛下更顯得節慶的溫暖;上午第一節下課,孩子們興奮的齊聚走廊為迎接耶誕老公公的蒞臨。在引頸企盼下,綠色的郵車終於駛入東興國小校園,所有的孩子們開心地拍手叫好。 臺中郵局關懷偏鄉兒童「溫馨耶誕 郵愛相伴」校園公益活動,為新社區東興國小師生帶來溫馨小確幸。副局長李木順親自率領企劃行銷黃翠蓮科長、湯雅芬股長、張森能專員、林子婷和黃建銘業務襄理及帥帥熊叔叔化身耶誕老人,陪伴東興國小師生提前歡度耶誕節。 校長廖梅芳開心的說:今天看到曾共事過的老同事非常開心,因為校長當老師前也曾在中華郵政服務過,校長由衷感謝臺中郵局為偏鄉孩子帶來歡樂,陪伴東興師生共度一個難忘的耶誕節。 首先,主持人林子婷及黃建銘先為孩子介紹郵政業務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並透過有獎徵答讓孩子瞭解寄信和明信片的書寫方式,接著,帥帥熊叔叔帶來今天的高潮-魔術表演,在互動中孩子們笑聲不斷,副局長李木順說:東興的孩子很活潑,很有有禮貌。最後,由廖梅芳校長和李木順副局長、黃翠蓮科長扮演小朋友最喜愛的聖誕老公公發送爆米花與冰淇淋餅乾,把耶誕節的氣氛帶到最高點,讓所有孩子在驚嘆聲及歡笑中度過一個難忘的耶誕節。 校長廖梅芳表示,在每個拆禮物及享用美食的瞬間,孩子們展露出開心幸福的笑容,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有孩子的一份期待與收到禮物的渴望,孩子的願望,今天在東興國小校園實現了。感謝臺中郵局帶給東興師生的歡樂,也期許收到禮物的孩子,秉持感恩惜物的精神,日後也能效法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協助他人,將愛與幸福傳承下去。
-
東興「料理小達人獎」 一級棒!
2020-12-08 新社區 東興國小 楊紫娟 報導點閱數:901 次榮譽事蹟今天一早,楊紫娟老師和邊明欣組長帶著六年級三位小廚師,到月眉國小參加「109學年度校園食農教育計畫山區學校-料理小達人活動」。各校派出了熱情活力的料理小達人參賽,小廚師們各個自信滿滿,準備大展身手秀廚藝。「料理小達人」競賽時間共90分鐘,參賽者到月眉國小教學農場採摘新鮮蔬菜當作料理食材並轉化為美味佳餚,落實「食在地、吃當季」產地到餐桌的最佳寫照;且全程由學童自己進行料理,需在時間內完成包含:蛋炒飯、青椒炒肉絲、炒時蔬及蘿蔔玉米湯4道佳餚,選手們料理完成的菜餚,便是自己豐盛的午餐。 吳彥廷說:為了參加比賽,除了在學校練習外,假日媽媽也會親自督導我從洗菜、切菜到料理等,原來「蔥爆肉絲」的步驟需1.醃肉(加鹽、糖、太白粉、醬油、沙茶醬)2.先熱鍋3.加入油4.放入蔥、肉,肉有一點微焦時用鍋鏟翻面,炒到肉全白,先把肉起鍋肉才不會老。張誠說:經過這一次活動,我終於體會到平日媽媽作飯的辛苦,以後我不會再挑食,也會心存感謝媽媽做的料理。蔡珮甄說:原來擺盤和雕花很重要。今天紫娟老師為我們準備石斛蘭、生菜葉,蕃茄醬….等,讓我們的菜色色香俱全,東興國小獲得「料理小達人獎」,真是實至名歸。 新社區東興國小與周遭農民一直有著美好的合作關係,校園外的農田是東興孩子的實習農場,平日老師會帶著學生走出校園,和依季節耕作的菜農、果農鄰居們請教與合作;老師和學生一起種蔬菜、採收木耳,觀察農作物生長……,落實很在地、很親土的食農教育體驗活動。 校長廖梅芳表示:為了讓學生學習正確的飲食觀念和培養動手做技能,學生透過料理小達人比賽的練習,學習到挑選食材,洗菜、切菜的技巧,也學習到分工合作的重要,參賽學生充分展現料理技能以及對環境愛護和不浪費食材的惜福態度,指導老師也觀察學生的改變,從練習到參賽,學生非常投入,非常開心,使學生有發揮的舞臺,東興的孩子,真的一級棒!
-
攀樹趣!東興師生一起「童」樂
2020-12-03 新社區 東興國小 林谷穎 報導點閱數:1186 次校園新聞「在校園裡爬樹,不會被老師處罰嗎?」「你曾經爬過需三、四個小朋友合抱的鳳凰木嗎?」因海拔與氣候優勢,新社區東興國小得天獨厚有成群的大樹,孩子們經常在大樹下捉迷藏玩耍,卻未有攀樹體驗經驗。學務處林谷穎主任邀請修平科技大學探索研習社(USR) 在12月2日下午放學後辦了一場攀樹體驗活動,吸引了十六名學生參加,護理師國蓓妮也全副武裝綁上安全索,忍不住跟著「上樹」,攀上大樹鳳凰木。 攀樹教練說:在校園裡推廣攀樹,通常會選擇樹身直徑五十公分以上的大樹當攀爬目標,一開始教練會先上樹設定安全扣環,兒童上樹前,還會在樹下做講習並先練習,確定安全帽、安全索都穿戴妥當以後,才會讓兒童上樹體驗,這是最基本的安全措施,接著提醒小朋友保持身體的協調性及運用手腳的力量,讓自己一步一步的往樹冠慢慢接近。 蔡珮甄說:剛開始感覺一直轉圈圈,但當我身體放鬆,想像自己是一隻毛毛蟲,我調整自己的平衡和重心,一伸一縮終於到達目的地。廖妍恩說:樹上涼風吹來,好舒服哦!懸吊在半空中好像超人,我一點兒都不想下來。」傅子涵說:剛珊始雖然有些害怕,但我玩得非常開心。一年級廖紫瞳說:我剛開始有點緊張,但是教練告訴我「有我在,不用怕」,我終於爬上去了。「校長,我是不是很棒呢?」「當然囉!校長在樹下一直幫妳加油呢!」教練笑著說:「真像一隻無尾熊抱著樹。」蘇若璇說:「我在樹上盪來盪去很舒服!雖然手很酸,腳有點痛,但我還是玩了好幾次哦!」 活動中最令人感動的一幕,有拒高症的黃螺紅和吳蘅峻在樹下觀望了很久很久,眼巴巴看著小朋友玩得很開心,最後,在大家的鼓勵下也穿戴好裝備,非常努力地克服心中的恐懼與不安,但…還是害怕,緊緊拉著繩子,臉色泛白,班上同學廖妍恩上前抱著黃螺紅,拍著她的肩說:「螺紅,沒關係!妳勇敢的試試看。」雖然最後他們還是踏不出去第一步,但是吳蘅峻說:「校長,我們勾勾手,等我準備好了,下次我一定會勇敢的試試看。」 校長廖梅芳說,攀樹是我小時候最快樂的經驗,現在卻是許多人遙不可及的回憶。「學攀樹的孩子不但不會變壞,還會變健康!」古早缺乏遊樂器材設施,孩子們只能用爬樹來滿足遊戲慾望,現在有了攀登技術的輔助,攀樹成了既安全又健康的新活動。「鍛鍊體力、集中注意力,是兒童學攀樹的最大收穫!」每當有人爬上去時,樹下總是有熱情的掌聲,甚至加油聲「沒關係,就像坐椅子一樣,想像自己是一隻毛毛蟲哦!」這種鼓勵同伴奮勇向上爬的運動精神,真讓人感動。 希望東興國小孩子們可以帶著一連串獨特的經驗回到生活中,期待孩子們不只自己能有所成長,更能對大自然有不同的尊重與感動,並且開始關注生活週遭的樹木,讓愛樹護樹觀念深植在心中。
-
走讀「大遷徙歷史遺跡」愛戀「校際交流」
2020-12-02 新社區 東興國小 羅忠良 報導點閱數:1160 次校園新聞十二月一日上午,清水區大楊國小師生130人,由校長陳盈達、家長會長曾世鑫領隊,歡喜到新社區東興國小走讀,尋覓「陽明山計畫大遷徙」省親活動;新社區東興國小則由廖梅芳校長、周政行會長、廖香如隊長以「我們都是一家人」、「歌聲滿行囊」帶動唱及獲獎無數的跆拳道小將(張宸偉、廖妍恩、曾彥蓉、張心甯、詹竣惟),熱情迎賓。新社區東興國小家長會、志工隊及社區發展協會家政班以客家庄辦喜事的心情,準備道地的客家滷肉、客家小炒、板條、菜脯蛋、木耳炒麵腸、有機蔬菜、仙草冰….招待遠道而來的貴賓,中午的餐敘,賓主盡歡,兩校小朋友開心的互動,並留下聯絡方式,兩校進行校務經驗交流,彼此無私分享,努力追求共好,並擴展彼此之視野。 在教務處規畫下,首站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參觀,由社區發展協會彭玄巧理事長、張月麗志工及楊紫娟老師導覽。接著,參訪七村保安宮,主委陳宗永(蘇煜崴、蘇若璇的阿公)指出,民國45年陽明山計畫移民中,最平坦的大肚山台地被徵收並闢為清泉崗機場,傳統聚落因而默默消失;大肚山台地472戶移民大遷徙,其中有一部分遷入新社區,政府提供苗圃地讓他們在新社區建立七個新村,被「疏開」的移民離鄉背井,一輩子與親朋好友疏離,在陌生土地上漂泊,來到異地生活的移民與原居民(客家人)因生活習慣差異,產生了無數的衝突與爭執,雖已超過了一甲子,陳宗永說,每當再提到當年遷村的無奈與辛酸時,還是會忍不住掉下眼淚;問起當地老年人當年遷村移民的景況,許多人還是很激動,「覺得是他們人生中最大的挑戰。」 下午參訪紫明宮,祭典組長韋炎明說:新社舊村最重要的宗教活動就是每年農曆春節期間舉辦的「九庄媽遊庄」活動,從清水來的鄉親每年農曆九月十八日上午,由二村紫安宮及五村紫明宮輪流至清水紫雲巖進香拜拜,每一年到清水紫雲巖進香都是全村總動員,扶老攜幼熱情參與,可說是新社新村最盛大的宗教活動;而隨著時間與空間的改變,經歷了與舊村原居民因生活習慣差異所產生的衝突與爭執,如今他們不僅擁有自己的民間信仰方式,在產業方面(農產品-蔬菜、水果、花卉)也極為亮麗,這是移民們努力心血換來的。 本校三位導覽員蔡珮甄、張誠及蘇煜崴小朋友以穩健的台風,訴說當年閩南人阿公阿嬤及客家人交會的生活故事,讓聽者印象格外深刻。 這是一段關於山與海交融的歷史,海口人與山頂人的飲食、生活、風俗及信仰,在同一塊土地上(新社台地)交織出獨一無二的風景,這次大楊國小校長陳盈達率隊尋找與紀錄當年清水區部分遷村的歷史回顧及長輩目前的生活概況,並找回清水區及新社鄉親的共同回憶;明年大楊國小百周年校慶時,新社區東興國小校長廖梅芳也將帶領全校師生與當年移民的長輩到清水區尋根,這是一段美麗的省親-尋根之旅,透過今日校際交流活動,不僅能讓孩子多元學習,也能教導孩子飲水思源,不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