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報導
-
安全必修課程 親子闖關玩出防災力
2025-10-18 后里區 后里國中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92 次教學活動10月18日上午后里國中思源樓傳來陣陣歡笑聲,一場結合教育與遊戲的親子防災闖關活動正式登場。活動吸引超過43組家庭踴躍報名參與,由家長或祖父母親自帶領幼兒園孩童挑戰地震避難、火災應變、防災避難包準備、消防體驗…等八大關卡,讓孩子在闖關的專注與興奮中,自然培養危機應變的敏感度與正確觀念。闖關成功的家庭還能獲得精心準備的小禮物,現場氛圍熱鬧又充滿學習意義。 活動於上午9時準時開始,由臺中市教育局幼兒教育科陳怡如科長致詞揭開序幕。陳科長表示,台灣地處多災環境,防災教育不能等到災害發生後才開始學,而應從學齡前紮根。本次闖關形式讓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不僅強化孩子的安全意識與判斷能力,更透過親子合作提升家庭關係的凝聚。她特別感謝臺中市防災教育輔導團縝密規劃,也肯定家長願意陪伴孩子把防災教育帶進生活。 本次活動課程由宋淑娟榮譽督學依多年辦理經驗,規劃八個道具與情境俱足的闖關站,內容從知識到行動全面涵蓋。首站「親子共讀」以互動繪本引導家庭討論地震發生時的正確反應;第二站「防災包一包」讓孩子親手將防災必備物資放進避難包,深化災前整備概念;第三與第四站透過「角色任務」讓幼兒認識消防員及報案流程,理解打119時需清楚說明位置的重要性,並實際穿著消防衣體驗。第五站模擬「火災逃生術」練習逃生姿勢與路徑判斷;第六站「保命三動作」以實作演練強化「趴下、掩護、穩住」反應;第七站「消防偵探」則拆解火災的成因與滅火器、防燙裝備等基本常識;第八站「礙你在心」透過教具模擬地震時櫥櫃傾倒的情境,讓孩子們親身感受到地震時的危險,並學會如何應對檢視家中安全死角,找出潛在危險來源。透過真實場景的情境分站與親子共學設計,讓防災不再停留在口號,而是被看見、被碰觸、被練習的生活技能。 活動尾聲,完成全關卡考驗的學童獲頒通關證書,以肯定其防災學習成果;同時工作人員也提醒家庭回家完成避難準備作業,將今日所學真正落實於日常。一位參與家長分享:「今天不只孩子玩得開心,我也重新檢視了家裡的防災準備,真的很有收穫。」 賴勝豐校長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廣類似親子防災教育活動,讓防災觀念不只停留在校園,也走進家庭,成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此次活動成功展現寓教於樂的力量,把看似嚴肅的防災教育轉化為家庭共同參與的溫暖課程,為防災韌性與安全文化扎下深根。
-
【🌈愛要說出來!「五種愛之語」生命教育活動溫暖登場🌻】
2025-10-18 和平區 梨山國中小 輔導室 報導點閱數:24 次教學活動為培養學生表達關懷、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本校申請辦理學生生命教育多元活動實施計畫特別邀請「點亮生命教育協會」高郁婷講師(小郁老師),舉辦「五種愛之語」生命教育課程,對象為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課程透過活潑有趣的活動與真實情境引導,讓孩子學習用行動與語言傳遞愛,營造友善與互相支持的校園氛圍。 小郁老師以蓋瑞‧巧門(Gary Chapman)提出的「五種愛之語」理論為主軸,分別是:「肯定的言語、精心的時刻、接受禮物、服務的行動、身體的接觸」。她透過故事、任務分析與互動練習,帶領學生認識不同的「愛的表達方式」,並找出自己最常使用、也最喜歡被對待的「愛之語」。 課堂上充滿笑聲與驚喜,學生們不僅學會表達感謝,也學會用對方能理解的方式說愛。 一位學生分享:「原來我自己的愛之語是『肯定的語言』,我喜歡別人肯定我、稱讚我。」 另一位同學也說:「原來對朋友說『謝謝你陪我』也是一種愛的表達!」 學校表示,希望藉由這堂課,讓孩子們懂得欣賞、體貼與回應他人的愛,從生活中學會尊重與感恩。未來也將持續結合更多生命教育主題課程,讓校園成為充滿理解與溫暖的地方。🥰🥰🥰
-
西區中正附幼花鹿班 字由字在__教學報導
2025-10-17 西區 中正國小 黃雅芳、賴怡伶 報導點閱數:32 次教學活動本學期主題課程為「字由字在」。透過「字由字在」主題,期許孩子們能發現生活中他們所見的文字,進而去觀察比較,也能透過來自不同文化的同學,藉由家人分享,了解其他文化的文字樣態;並帶入文字的演變及文字一開始的保留方式,感受文字的演變及文字被紀錄時的演變。 首先請孩子先觀察教室裡是否有文字,大家一起找出來,並說一說這些字的功用是什麼。發現孩子對於名字相當有興趣,因此我們加以探討什麼是名字,透過影片故事介紹名字的組成是由「姓+名」所組成的,姓是家族帶來的,名是家人給予的。孩子也從中得知「號」是可以自己命名的,大家也練習分辨與書寫自己的姓名,也為自己取了一個「號」喔!藉由回家的學習單更深入了解到每個人名字都具有獨特的意義,回到學校我們一一上台說明自己名字蘊含的意思,然後把理解到的名字涵義畫下來,這樣的過程除了深刻的了解自己名字的意涵外,也感受到名字是家人們深切的祝福與期待呢!除此之外,針對字的外型,我們也發現班上小朋友名字都有些相同之處,譬如:「姓」一樣,或是名字中有一樣的字呢!還覺察到有很多字有相同的部首,「艹」是草的意思,「宀」是房屋的意思,文字實在是太有趣了!!
-
Break a leg!忠孝學生勇敢開口說英語,校園洋溢雙語學習熱!
2025-10-16 西區 忠孝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86 次教學活動114學年度忠孝國小雙語生活化校園持續熱力推動中!十月起推出的「每月一句英語成語」活動,由外師Grace親自挑選生活化成語(俚語),並在每月第一個週一朝會時間親自向全校學生介紹。本月因中秋連假順延至10月13日進行,Grace教大家的成語是「Break a leg」,原來就是「Good luck」的意思,孩子們聽得興味盎然。 第二節大下課時,教務處走廊排起長長人龍,三到六年級學生們帶著成語小卡迫不及待要來闖關,勇敢開口把成語念給外師聽。忠孝學生開心學英語,與外師Grace面對面互動超興奮!Grace熱情稱讚孩子們的表現,現場洋溢歡笑與成就感!忠孝國小提供孩子多元雙語學習平台,讓英語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也讓學生一步步接軌國際教育。 提醒大家:每週一第二節大下課,外師Grace都會在教務處,等你來說英語喔! #忠孝國小外師 #忠孝國小雙語
-
親子一起來編織幸福的祈福稻草娃娃
2025-10-16 北屯區 逢甲國小 教務主任林夙敏 報導點閱數:32 次教學活動臺中市北屯區逢甲國小於114年9月24日(星期三)下午1時30分,熱鬧舉辦「藝術家到校系列活動」——親子共創祈福稻草娃娃! 創造親子間的幸福感,營造一座幸福城市,是盧秀燕市長的政見,教育局開辦藝術家到校邁入第三年,逢甲國小是今年10所藝術家到校的學校之一,這次特別邀請知名藝術家顏桂英老師親自到校,帶領大小朋友發揮創意,用稻草與天然素材打造獨一無二的祈福小娃娃,把滿滿的祝福與心願編織進作品裡。 逢甲國小校長游玉芬表示:「藝術家入校不僅豐富了孩子的美感經驗,更讓社區家庭透過藝術活動共享溫馨時光,進一步營造美感校園的氛圍。」參與學生羽婕開心地分享:「能和媽媽一起完成一件藝術作品,真的很有成就感!」 四甲學生以勤表示:「這次活動把很多大自然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做成很美的作品,又能和媽媽互動、一起合作,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家長何筑婷說:「這次的親子DIY讓我收穫滿滿。因為女兒熱烈參與,主動教我課堂上學到的技巧,就像變成了我的小老師,令我非常驚喜。原來稻草與果實也能創作出這麼可愛、這麼令人賞心悅目的作品,真的非常開心,也很感謝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和孩子一起參與。」 本次「祈福稻草娃娃」創作活動,不僅是一場藝術課程,更象徵著親子、學校與社區共同祈願幸福與平安。未來,逢甲國小將持續以「傳承美、美校園」為核心理念,積極推動多元藝術教育,期盼在孩子心中播下美與創意的種子。
-
紅豆小梯田 幸福來發芽
2025-10-16 南屯區 南屯幼兒園 陳議濃 報導點閱數:113 次教學活動在南屯幼兒園的食農課程裡,有一項相當特別的學習模式—「班群課程」。這是由同年齡的班級共同組成班群,一起種植同樣的作物。孩子們透過共同耕作、照顧與交流互動,不僅體驗了農作的樂趣,也學習到合作與分享的精神。與一般班級內的食農課程不同,班群活動是全體統一進行的,孩子們能更深入了解作物的生長習性,同時透過合作的力量,讓耕作面積與收穫量達到最大化,感受集體耕作的成就感與喜悅。這次要進行種植的是小班群,而他們要種的作物,正是當季適合栽種的—紅豆。 這次開墾的新田地也相當特別,使用的是存放了兩年多的落葉堆肥作為基土,因此土壤肥沃、養分充足,為紅豆的成長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同時,各班在活動前幾天也已經先將紅豆浸泡催芽,以挑選發芽良好的種子,提升種植成功率。可以說,這次的準備相當充分。 活動一開始,老師先帶著孩子們聆聽工作說明。這次的工作分成三個步驟:第一步,是挖水溝。孩子們要依照班級分配的位置,在這片新田裡挖出一條條分界水溝,作為各班的田區界線。第二步,是放木頭。由於這片地帶有約十度的坡度,為了防止澆水或下雨時土壤被沖刷流失,孩子們在溝渠上方放上大木頭並加以固定,當作擋牆,使田畦更加穩固。第三步,則是播種紅豆。孩子們在整好的田畦上挖出一排小洞,小心翼翼地將三顆紅豆放入洞中,再輕輕覆上薄薄一層土壤。 完成所有步驟後,孩子們拿著水管,為新田灑下細細的水霧,幫助土壤與紅豆保濕。灑水之餘,大家還一起對紅豆說悄悄話,祝福它們快快長大、結出滿滿的紅豆。樹蛙班幼生王琪閔說:「紅豆的芽很小,所以要輕輕放,才不會把它弄斷,蓋土也要小小力。」啄木鳥班幼生李盈盈分享:「木頭很重,但我們一起搬就不會很重了!」 水獺班王雅雯老師說:「孩子聽完工作任務後,很開心和老師一起挖呀挖,挖出紅豆田的水溝;接著搬木頭,孩子二人一組,同心協力,一起完成任務,棒!最後是孩子最期待的種紅豆,種植之前,孩子先觀察已有發芽的紅豆,看一看有什麼不一樣,再慢慢的把它種植在指定的位置後,最後輕柔的把土蓋上;好期待紅豆快快長大,可以製作美味的佳餚來品嘗唷!」啄木鳥班蔡敬萱老師說:「活動開始前,老師透過繪本《小種子》引導孩子認識種子,知道種子在土裡需要陽光、空氣與水分才能發芽。園長爸比和嘉嘉老師帶領孩子挖水溝、搬木頭,孩子親手種下紅豆時非常專注與細心,他們表現出高度的參與熱忱,主動舉手協助各項工作,雖然手上沾了泥土,但大家的臉上都掛著笑容!最後,大家一起澆水,希望紅豆快快發芽!」樹蛙班劉彥麟老師說:「紅豆育苗成功啦!今天,在園長爸比的帶領下,我們小班的寶貝們一起出任務,把發芽的紅豆寶寶種進土裡。老師先讓大家看看已經發芽的紅豆,孩子們驚呼連連:「發芽了!」「有白白的耶!」每個小小臉龐都寫滿了驚喜。接著,我們出發到紅豆的預定農地,跟著園長爸比的指令,挖土、搬木頭、種豆、蓋土,一步一步完成種植任務。看著孩子們開心又認真的模樣,老師的心也暖暖的。希望我們的紅豆寶寶快快長大,早日變成園長爸比口中美味的紅豆點心,讓孩子們一同享受自己種出來的成果!」 教務組長蕭文嘉說:「輪到小班一起種植紅豆了,小班的孩子們小心翼翼地把發芽的紅豆放進土壤中。這次特別使用校內自行培養的優質培養土來栽種紅豆,並加設擋土牆以避免泥土流失,相信成功的機率能大幅提升。」園長陳議濃分享到:「這次紅豆的種植,使用了多年累積的落葉堆肥,也借鏡以往的失敗經驗,加入木頭防坡的改良設計,因應土壤與地形的不足。接下來也和孩子們約定,如果紅豆順利長成,大家要一起做紅豆餅,分享給全園的師生。真的非常令人期待。」
-
定期健康檢查,從小培養健康意識
2025-10-16 西區 忠信國小 學務處陳品貝 報導點閱數:94 次教學活動大人要定期健康檢查,忠信國小小朋友當然也要!! 在學齡階段,孩童常見有齲齒、視力不良、口腔衛生等健康問題,而透過尿液潛血、尿蛋白、心音聽診、頭頸部淋巴結觸診可以初步篩檢出異常疾患,因此學齡期的孩子三年會進行一次學生健康檢查,協助學童提早發現學生體格上的缺點或健康問題,提早矯治。 也提醒家長如果收到檢查報告異常通知單,要再帶學生到醫療院所進一步完成複檢並把報告交回健康中心。健康的身體,才能有快樂的學習。
-
從落葉到新田 友善環境的循環魔法
2025-10-15 南屯區 南屯幼兒園 陳議濃 報導點閱數:171 次教學活動南屯幼兒園的本位課程之一—環境教育,自三年前推行以來,師生們依循四季自然變化,種植各式作物,讓孩子們體驗食農課程的樂趣與成果,也因此獲得了許多肯定與獎項。 而在庭院角落,有一處特別的地方「酪梨大碗」,是全園收集落葉堆肥的重要基地。上個月,梅花鹿班師生進行了大碗的翻修工程,將原本以樹枝堆疊的圍欄改良成堅固安全的樹幹結構,不僅強化了耐用度,也提升了安全性。更令人驚喜的是,第一代大碗中所保存的落葉堆肥,經過兩年的熟成,早已化為養分豐富的新土壤,甚至有數十隻雞母蟲在其中棲息,可見其肥沃程度。 而這兩天,小班群即將展開班群種植活動,需要充足的基土作為田畦基礎,因此山羌班的哥哥姐姐們接下任務,為庭院新田添入營養的堆肥土。 任務開始前,大家首先集合在大碗旁聆聽說明。這次的工作會使用圓鍬與推車,是孩子們全新的體驗。老師先帶領大家學習如何安全操作圓鍬、如何穩定推車到定點卸載,並強調在過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當孩子們充分了解步驟後,便正式展開分組合作。由於這是一項需要體力的任務,為了讓效率與休息能取得平衡,工作被細分成幾個小組: 第一組是圓鍬組,負責將堆肥剷起,放入推車或畚箕中。孩子們在挖掘時格外小心,從外圍往內慢慢剷土,一邊保持通行空間,一邊穩定進行。 第二組是運送組,他們的任務是將滿載堆肥的推車運送至指定地點。推車需要兼顧力氣與平衡,卸土時更考驗孩子們的協調與細心。幾趟往返之後,堆肥終於全數移出大碗。 第三組是耙地組,負責將倒入的新堆肥均勻攤開,讓土壤能充分混合養分。之後再交由耕耘機翻整,讓堆肥與原土融合,成為適合耕作的新生土地。 整個過程中,山羌班的孩子們相互協助、輪流支援,展現出高度的合作精神。最終,第一代落葉堆肥成功完成任務,成為新作物最好的養分來源,也讓大家對未來的豐收充滿期待。幼生謝蕎衣說:「這都是葉子變的土,可以讓蔬菜長得很漂亮。」幼生葉軒銘說:「我用圓鍬挖很多土,還有看到很多雞母蟲。」陳亮云老師說:「今天山羌班的孩子們一起幫忙搬運落葉堆肥,每個人都有分配不同的工作,並運用工具將土挖進推車裡,過程中,孩子們都很認真的進行工作,也會互相幫忙,合力將裝滿土的推車送到目的地,全班共同完成任務的感覺真開心呢!」 李佩珊老師說:「今天跟著園長爸爸開挖落葉堆肥區,幼兒看到那黑嚕嚕的堆肥不僅不怕,還很興奮的照著園長爸爸說的工作流程進行:搬運堆肥、用耙子耙平。最讓幼兒感到又怕又好奇的是那肥肥軟軟的雞母蟲,大家正尖叫著『有蟲!!!! 』時候,一個小小身影伸出小手爪起它,並跟大家說它是雞母蟲、他平時會吃果凍...。大家用鏟子鏟著落葉推肥、用畚箕搬運著落葉堆肥、用搬運車搬運落葉堆肥、用耙子撥平堆肥,堆肥很重、天氣很熱,但小孩小臉上掛著開心,完成任務的大家都開心的跳啊跳的!期待小班弟弟妹妹們的紅豆大收成!」教務組長蕭文嘉說:「今天進行學校土質改良活動,多虧山羌班孩子們的幫忙,他們賣力地鏟土、運土,讓大片土地能夠吸收更多養分,相信小班的紅豆一定能長得更加壯碩。 在過程中,孩子們還意外發現了許多雞母蟲寶寶,大家彷彿挖到寶藏般興奮不已,每位孩子都對雞母蟲的模樣充滿好奇。不過,由於山羌班空間有限,最後決定讓雞母蟲們回歸大自然,讓其他班級來復育及照顧。」 園長陳議濃分享到:「『大碗』是學校環境教育的重要指標。經過兩年孕育的落葉堆肥,今天終於能投入新田使用,這對學校來說是一個象徵性的里程碑。希望透過這樣的勞動、循環與友善農作,讓孩子們體會珍愛土地的重要,也能從有機的過程中理解生命的延續與自然的循環。」
-
感謝有您 志工協助學生健康檢查
2025-10-15 北屯區 北屯國小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34 次教學活動「小朋友 來 彎下腰…」感謝北屯國小志工團隊,協助學生健康檢查!114學年度北屯國小學生健康檢查活動開始嘍,志工團隊一大早就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協助受檢的學生們,安全又迅速完成任務!
-
感謝有您 志工協助學生健康檢查-1
2025-10-15 北屯區 北屯國小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43 次教學活動感謝北屯國小志工團隊,協助學生健康檢查!114學年度北屯國小學生健康檢查活動開始嘍,志工團隊一大早就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協助受檢的學生們,安全又迅速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