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報導
-
精進教學充電「趣」 教師社群齊用心-2
2025-06-18 北屯區 北屯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251 次教學活動「wordwall 應用於教學…」北屯國小教師設群成果發表今天重磅登場!老師們在不同領域課程彼此專業成長,以多元形式辦理,今天成果發表,精采又生動,一起來分享吧。
-
精進教學充電「趣」 教師社群齊用心-1
2025-06-18 北屯區 北屯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243 次教學活動北屯國小教師設群成果發表今天重磅登場!各社群的的教師以教學領域為核心,採多元活潑的方式組成各類社群,除自我充電成長外,更能精進教學。
-
豐洲國小小一社區走讀關懷
2025-06-18 神岡區 豐洲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334 次教學活動為培養學生對在地社區的認識與關懷,豐洲國小特安排半日踏查活動,路線以步行方式進行,安全、輕鬆且富有教育意義。上午9:20於校內集合,進行行前說明及注意事項提醒後,師生依隊伍步行前往鄰近的「大明宮」。沿途觀察社區環境,認識周邊的街道名稱、重要地標與公共設施。抵達大明宮後,由教師簡介其歷史背景與建築特色,並透過提問互動讓學生了解地方文化與宗教場域的意義。 約10:30離開大明宮,繼續步行前往「豐洲公園」。抵達後進行簡單的分組遊戲,讓學生在自然環境中舒展身心,同時學習團隊合作。教師也引導學生觀察公園內的植物、動物與設施,並進行簡短紀錄。約11:30整隊返回學校,11:40結束行程。 此次踏查結合了人文與自然元素,不僅促進學生對社區的認識與觀察力,也培養其基本生活技能與公共禮儀,是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在地探索學習活動。
-
性平教育劇場版 劇情討論一起來!
2025-06-17 太平區 新光國中 張易書 報導點閱數:387 次教學活動性平教育劇場版 劇情討論一起來! 新光國中性平教育講座 新光的孩子,有不少同時扮演著學生運動員的角色,因為相處的時間長、因為身體的接觸多、因為運動衣服的特色,讓我們更應該了解,日常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究竟牽涉到多少性平的議題! 新光國中學務處邀請到朝陽科大的林曉芳教授,今日與她的小助手,「演給」新光的孩子看! 透過七組小劇場,分別是:「穿著的議題」、「兄弟情」、「偷拍上傳網站」、「女教練的界線」、「被暗戀的困擾」、「網路不雅言語」、「老師的特別關心」,帶出了一組又一組的情境題,不僅是提醒新光的學生運動員,更是提醒所有校隊的教練群。 在這些情境劇的演出時,新光的孩子自告奮勇的說也要參與演出,於是每一場情境劇,新光的孩子都上台,拿起麥克風,或依照講師的劇本,或者自己加上臺詞,把生活周遭中可能發生的情境都演了一輪! 曉芳教授知道體育專項的孩子可能比較好動活潑好動,於是透過大量的問答,討論今日每一主題的劇情,新光的孩子超級愛發表想法,有些是亂回答,有些是開玩笑,無論哪一種回應,曉芳教授都可以引導為今日討論的核心概念: 明確社會規範的行為、言語,涉及性騷擾,大家知道! 模糊地帶的行為、言語,則是要考量「發生時間長短」、「發生頻率」,最重要的是與「個人主觀感受」有關。 這兩個核心的概念,在今日的每場情境劇的討論中,都不斷的被帶出來。除了核心概念的討論之外,曉芳教授今日也分享了許多:「NG行為、言語」不要做、不要說,提醒新光的孩子避免涉及性平事件;此外也教導新光的孩子「如何適切的回應、反應自己的想法」,讓型為人知道這樣的話語、行為,已經造成個人的不舒服。 性平教育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我們當然都希望新光的孩子,不要涉及到性平教育的事件,但是也希望透過這樣的分享、討論式講座,提醒新光的孩子、新光的老師、新光的教練,小心!「你踩在性平的線上囉!」「你可能涉及到性平事件囉!」 感謝朝陽科大的林曉芳教授,為新光客製化課程,針對學校籃球、舉重、擊劍、跆拳孩子狀況,設計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的情境,也感謝所有教練的參與,以及「回應太踴躍」的新光孩子!讓我們具備這樣的性平知能,然後遠離性平的議題,避免成為受害人,也避免成為行為人。
-
守護畢業花兒 向日葵救護隊
2025-06-17 南屯區 南屯幼兒園 陳議濃 報導點閱數:447 次教學活動再過半個月不到,這學期就要畫下句點了。各校的畢業典禮也陸續登場,而南屯幼兒園也將在下週六(28日)舉辦一年一度、充滿祝福與回憶的畢業典禮。而這一次,大班的孩子們特別用心,他們親手種下了一整片向日葵花田,想用這片黃澄澄的花海,為自己的畢業典禮送上最特別的祝福。 原本花田一切順利,向日葵爭先恐後地綻放,景象美不勝收,彷彿也為孩子們的成長喝采。但沒想到,就在上週,一場突如其來的強風暴雨,把這片希望的花田吹得七零八落。許多向日葵不是被打倒,就是浸水過久而腐爛,不論是花朵還是植株,都受了不小的損傷,讓孩子們看了既驚訝又心疼,眼中滿是不捨。但孩子們並沒有因此灰心。他們決定趁著天氣放晴,捲起袖子,親手搶救這片屬於他們的畢業花田,讓它能趕得上典禮那天,以最美的姿態綻放。 雖然有不少向日葵已經無法挽回,但仍有許多還有機會被拯救。於是,大班群的孩子們集合在一起,先聆聽園長說明救護的方法與工作步驟後,三個班級隨即分頭出發,投入各自負責的花田展開搶救行動。這次的重點工作除了要清除已經壞死的向日葵,更重要的是將被風吹歪、倒地的植株重新扶正,並鞏固根部,讓它們能夠再度挺立。 因為向日葵高大挺拔,修復過程需要兩人一組分工合作:一人扶正花朵,另一人則在旁協助清理積水土壤,再將乾淨的泥土回填至根部,固定植株。等確認向日葵能穩穩站好後,才能移動到下一株。這樣一來一回,工作既費力又費時,但孩子們卻毫不抱怨。 就這樣,大家分頭忙碌,每一組都努力地讓向日葵「站回原來的位置」。有些深處的向日葵不好施力,孩子們就乾脆蹲進花叢中,用雙手緊緊扶住,每一個動作都小心翼翼。搭檔也不落人後,用鏟子輕柔地覆土、壓實,動作默契十足。壞掉的植株也逐一被移除,空間一點一滴地被釋放出來,為重整花田騰出更多可能。 經過一整個上午的努力,三個班的孩子齊心協力,大部分的向日葵又重新站起來了!雖然這次仍損失了約兩三成,但看到整片花田再次充滿生機,孩子們臉上滿是欣慰與成就感。為了避免之後又有強風來襲,孩子們還特地在花田四周釘上穩固的竹竿,再圍上輕薄的防風布,盡可能減少風力的衝擊。有了這層保護傘,大家相信,這片向日葵一定能在陽光與祝福下茁壯成長,準備迎接那天最重要的舞台—畢業典禮。 今天的向日葵搶救行動,不只是一次園藝修復的經驗,更展現了大班孩子們滿滿的行動力、責任感與對畢業祝福的深切情感。他們用雙手呵護這片花田,也用心寫下了屬於自己童年最溫暖的畢業詩篇。山羌班幼生蔡沄軒說:「我們要快點把向日葵救起來,這樣它們才不會爛掉,很可憐。」山羊班幼生陳芧予說:「我們畢業典禮的向日葵,希望在我們幫忙扶正之後,可以長得健康漂亮。」山羌班羅云伶老師說:「經過連日幾天的颳風下雨,後院的向日葵被吹倒了!大班孩子們一起到後院搶救倒下的向日葵,人手一支鏟子、互助合作,一個人挖土、一個人手扶著向日葵,雖然大家都滿身大汗,但孩子們每天細心澆水、施肥照顧這些向日葵,所以就算天氣炎熱,孩子們仍努力的想幫向日葵站起來,期待畢業那天仍有漂亮的向日葵花田可以欣賞!」 梅花鹿班柯婉如老師說:「下雨後的向日葵倒了,孩子們和園長爸比一起動手,把向日葵固定好。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拿工具、有的堆土,和其他大班的朋友一起整理花園,一起照顧每一株向日葵。每個人都好認真,看到花重新站起來,大家臉上都露出開心的笑容。這一天,我們一起守護了自己的花園,也學會了合作和付出。這次整理花園,不只是孩子們在學習,老師也一起成長。老師第一次知道,原來向日葵倒了,也可以用堆土的方式把它固定起來,讓它重新站起來。這是一堂沒有課本的課,大家一起動手、一起想辦法,守護我們用心種下的花,也留下了珍貴的回憶。」 山羊班林憶婷老師說:「假日的風雨,讓好不容易長大的向日葵滿目瘡痍,真是令人心庝。今早在園長爸比的動員下,大班的孩子們著手搶救,一人扶起傾倒的向日葵、一人為向日葵根部補充土壤,向日葵的莖易折損、要補充足量的土才能穩固站好,其實是不簡單的工作,但孩子們都努力工作,認真的恢復向日葵田的原狀,辛苦大家了!」保育組長蕭心慈說:「在大班孩子們細心的照顧下,向日葵一天天茁壯成長,每一株都筆直地朝向陽光。雖然連日的大雨讓原本挺立的花朵紛紛傾倒但孩子們在園長與老師的帶領下,不畏泥濘與辛勞,一起補土扶正,努力讓向日葵重新站起來,沒有人喊苦叫累,期待向日葵重新綻放。」 教務組長蕭文嘉說:「今天一早,我們協助大班孩子們一起搶救向日葵。沒想到昨晚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竟將孩子們親手栽種、滿懷期待的畢業向日葵打得東倒西歪。面對大片受損的向日葵田,我們立即號召大班全體總動員展開拯救行動。孩子們分工合作,小心翼翼地將一株株倒伏的向日葵扶正,再細心地補土固定,每一步都傾注滿滿的心意與努力,直到整片花田重整完成。大家都希望,在即將到來的畢業典禮上,這片向日葵能再次昂首綻放,為他們的畢業畫下美麗的句點。」陳議濃園長表示:「越是自己親手用心栽培、滿懷期待呵護的,就越能懂得珍惜與愛護。今天的向日葵救護行動,正好見證了這份深深的情感與責任感。雖然正值夏日炎炎,陽光灑得刺眼難耐,再加上向日葵葉片粗糙多毛、泥土因連日雨後又濕又軟,種種不舒服的條件,本來可能讓人退縮,但令人驚喜的是,孩子們絲毫沒有抱怨,更沒有偷懶或放棄。相反地,他們一個接著一個埋頭苦幹,臉上雖然冒著汗,心裡卻滿是堅定與熱情。那一株株被風吹倒的向日葵,彷彿成了孩子們的重要使命。他們小心翼翼地將它們扶起,雙手沾滿泥土也毫不在意,只想讓每一株都有重新站起來的機會。每個步驟、每次扶正,都做得一絲不苟,只為讓這片他們親手種下的花田能恢復原本燦爛的模樣。看著孩子們不畏艱難、全心投入的身影,讓人不禁動容。他們不只是在照顧一片植物,更是在守護自己即將畢業的回憶與祝福。也期盼在接下來的兩週裡,這些向日葵能感受到孩子們那份誠摯的心意,在陽光下再次抬起頭、燦爛綻放,用最美的姿態,迎接那一天—屬於孩子們、滿載回憶與感動的畢業典禮。」
-
Fun with English!雙語活動High翻校園
2025-06-13 西區 忠孝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410 次教學活動忠孝國小積極推動雙語教育,今天下午舉辦「與外師有約」special activity特別活動,連續三個場次熱鬧登場,三、四、五年級師生熱情參與!活動由teacher hui-ling 精心設計「Minute to Win It!」趣味闖關遊戲,結合英語指令與團隊挑戰,讓學生在輕鬆互動中開心學英語。 從動作遊戲到英文單字競速挑戰,全場歡笑聲不斷,孩子們玩得投入、學得開心,充分展現語言學習的樂趣與成果。 此次活動特別感謝雙語計畫專案執行朱怡苹老師的細心協助,讓活動更順利、更精彩。這場豐富有趣的雙語體驗,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英語自信,也為忠孝校園注入更多活力與國際視野。 #忠孝國小雙語 #忠孝國小外師
-
科技輔助自主學習四學模式 教育部數位學習實施學校參訪-3
2025-06-13 北屯區 北屯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299 次教學活動「感謝部長、署長、局長蒞臨北屯國小…」北屯國小陳校長致詞歡迎各位長官及來賓。北屯國小為「教育部推動科技輔助自主學習計畫」核心學校,五年級各班以問題導向學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 ,簡稱 PBL )為課程設計與教學模式,係以學習者為中心並利用真實的問題來引發學習者討論,並結合AI學習夥伴——e度整合了知識結構學習、適性診斷測驗,及互動式的智慧學習等功能,以引導方式幫助學生進行數學、國語文與科學學習,來評估學生數位學習成效。今天鄭部長、彭署長、蔣局長蒞臨北屯國小讓全校師生倍感榮耀!
-
科技輔助自主學習四學模式 教育部數位學習實施學校參訪-2
2025-06-13 北屯區 北屯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300 次教學活動「謝謝署長叔叔的教導…」國教屬彭署長親自與學生對話討論課程,給學生莫大之鼓勵。北屯國小為「教育部推動科技輔助自主學習計畫」核心學校,自109年鼓勵教師充分運用數位科技工具與數位學習平臺進行輔助教學及導入四學(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教學模式,並結合AI學習夥伴——e度整合了知識結構學習、適性診斷測驗,及互動式的智慧學習等功能,以引導方式幫助學生進行數學、國語文與科學學習,來評估學生數位學習成效。今天鄭部長、彭署長、蔣局長蒞臨北屯國小讓全校師生倍感榮耀!
-
科技輔助自主學習四學模式 教育部數位學習實施學校參訪-1
2025-06-13 北屯區 北屯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265 次教學活動「部長好…」教育部鄭部長神采飛揚來到北屯國小,給師生鼓勵與勉勵。北屯國小為「教育部推動科技輔助自主學習計畫」核心學校,自106年鼓勵教師充分運用數位科技工具與數位學習平臺進行輔助教學及導入四學(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教學模式,並以單元測驗、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縣市學力檢測為效標,來評估學生數位學習成效。今天鄭部長、彭署長、蔣局長蒞臨北屯國小讓全校師生倍感榮耀!
-
東平國小化石奇遇記
2025-06-13 太平區 東平國小 陳榮原 報導點閱數:374 次教學活動「恐龍生活在中生代的陸地、四肢直立;天空飛的翼龍、海裡游的蛇頸龍都不是恐龍。」「請問這隻生活在中生代海洋的貴州龍是恐龍嗎?」一年級小朋友聽著校長的解說,眼眼亮著自信的光異口同聲的回答問題。這是東平國小化石展的場景。 本次化石展共計展出五十餘件珍貴的真品化石,多數為國際扶輪社3462區草悟道社林建助社長收藏,部分為東勢國中退休黃明康老師借展,由長億高中圖書館李文石主任居中聯繫,促成美事。 展出的化石包含生活在寒武紀(五億四萬年前)到二疊紀(二億五千萬年前)的三葉蟲,還有保存完整肉身的章魚、鰩、鮟鱇魚、三疊紀的飛翼魚、三齒魨、螃蟹、旭蟹、大王巨足蟲等,以及不容易形成的植物化石─矽化木、貴州龍、菊石、遺物化石─恐龍蛋等,可謂種類多元,且形體完整更顯珍貴。 陳榮原校長為班級學生、志工媽媽及家長分別進行多場次的展品導覽及化石課程,參加過的曾同學表示:「經過這次的講解,終於解開了我幼兒園時的疑問─化石是怎麼被人類發現的?原來是因為地殻的變動呀!」賴同學指出:「化石雖是帶著神祕面紗的石頭,但參加了這次活動,讓我對化石有了新的了解,真是收穫滿滿。 本次展覽的另一項特色是化石主人體現教育精神,慷慨的允許參觀者觸摸體驗化石觸感,因此四年級陳同學便在學習單上留下讚歎的字語:「這次的導覽,不只讓我看見真正的化石,還讓我摸到,感謝大方的化石主人,這展覽讓我大開眼界。 閱讀推動教師得知有此展覽資源,隨即用心的蒐集化石的各種資料,製作成精美的教學海報,包含:化石的定義、形成的過程、時間、功能;並設計學習單引導學生能聚焦在化石的學習、將圖書館的化石書籍集中設專書櫃使學生方便閱讀、設計化石拼圖讓學生學習化石並寓教於樂,符應各種學習風格孩子的學習需求。 參加活動的家長蔡媽媽說:「看展聽完解說,才知道化石這麼珍貴,下次有機會到野外看到河川石頭要更仔細的瞧瞧」。眾志工們也熱烈地討論著人類形成化石的各種可能性,及可能對後世的影響,從活絡的對話中可知隨著與地球時空膠囊的近距離接觸,同時也開啟了東平親師生探索古生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