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報導
-
掌心裡的宇宙,從一抔土開始
2025-11-21 北屯區 大坑國小 教務處許家彰 報導點閱數:73 次美感-陶藝本校透過「藝術家駐校」計畫,成功導入跨媒材、跨領域的藝術教育資源。在主題活動中,藝術家引導學生打破既有的視覺和認知框架,藉由韻律,透過拼貼與描繪,從最原始的泥土和基礎的線條出發,開展一場探索自我、建構世界的創意旅程。 活動成果不僅體現了學生技藝的顯著提升,更驗證了本校在推動美感教育、培養創新思維上的策略性成功。在捏陶過程中,學生們親手揉捏、塑形,感受泥土的溫度與彈性,無論是斑斕點點的台灣石虎、色彩鮮明的帝雉,或是顏色豐富的五色鳥,每一件作品都展現了孩子們純粹的內在世界。這種從平面圖片轉向三維立體雕塑的創作過程,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空間結構認知與精細動作技能,更教會他們如何透過具體實物來表達複雜的情感與故事,充分展現了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這次活動的成功,是本校積極推動學校藝術發展、實踐美感教育深耕的有力證明。其成效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美感素養的內化與提升 活動成果顯示,學生在經過專業藝術家的引導後,其作品的美感層次明顯提升。他們不再只是「畫得像」,而是學會了「表達感受」、「建構意象」。從拼貼的色彩張力、素描的精準線條到泥塑的立體造型,學生成功將生活中的觀察與內在的豐富情感融為一體,使藝術素養真正內化為其認知與表達的一部分。 二、跨域與創新思維的養成 藝術家導入的跨媒材、跨維度創作模式,打破了美勞科的限制。學生在色彩中學會了情感,在線條中學會了觀察,在泥土中學會了空間。這種跨域學習的經驗,培養了他們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讓他們敢於嘗試新的組合與表現方式,對於未來在各領域的發展都奠定了堅實的創意基礎。 三、優質師資的資源整合與分享 本計畫成功地將優秀藝術家的資源導入校園,縮短了城鄉學校間的藝術教育資源差距。透過藝術家親自示範與指導,不僅學生受益,校內教師亦得以從中學習最新的教學方法與藝術趨勢,達到藝術教育專業知能的共學與成長,進一步強化了本校學校藝術發展的整體質量。 此次藝術家到校的活動見證了藝術教育的無限可能,而大坑國小藝術發展的萌芽已在學生心中悄悄種下,孩子們在一方泥土中找到了自己的宇宙,透過一次次創作實現了偉大的旅程。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與藝術家的合作,推動更多高質量、高互動性的駐校計畫,讓每一所學校都能成為美感與創新的沃土,為學子們築起通往更廣闊世界的藝術橋樑。
-
「營造美的角落」~公私協力合作「藝術家到校」
2024-09-26 清水區 建國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1220 次美感-陶藝建國國小秉持『PERSIST 幸福建國 誠就孩子』教育理念,發展以國際力、品格力及美感力為主軸之特色課程,培養學生創造思考與想像的能力,讓學生有機會展現多元學習成果,擴展教育學習的新契機。 學校活動中心興建位址列為中社遺址,出土的每一件文物承載了許多歷史、史前記憶及文化,是台灣五千年來重要的文化資產,透過「藝術家到校」的方案,與陶藝藝術家-陳維銓、陳儀蓁老師合作,導入美感設計思維,形塑本校特色,透過陶器仿作讓遺址文化陶器重生,美學教育多元展現,引導學生鑑往知來,主動探索與感受生活環境中的人事與景物。
-
藝術家到校計畫---陶藝講座 激發學生創意潛能
2024-09-26 太平區 太平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872 次美感-陶藝太平國小舉辦陶藝講座 激發學生創意潛能 為了深化學生對於陶藝創作的理解,太平國小於今年五月與陶藝家林志龍老師及林琡慈老師合作,推動「藝術家到校計畫」。此次活動以一場精彩的術講座開啟,吸引了五年級的同學們參與。 在講座中,林志龍老師分享了自己與陶藝的不解之緣,並談及他克服身體殘疾的故事,展現了堅定不移的精神。林老師不僅教授陶土的基本概念,更透過自身經歷,鼓勵學生面對挑戰,採取積極心態應對生活中的困難。他的堅持與勇氣,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同學,激發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講座結束後,學生們對陶藝的興趣愈發濃厚,隨即進入實作階段。課程結合當地文化與農產特色,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創作靈感,並將其融入各種陶藝作品中。學生們的創作包括竹風小屋、枇杷陶盤與蝙蝠杯,充分展現了他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此次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陶藝技術,更是一次心靈的啟發。透過這樣的創作經歷,學生們在藝術的熏陶中更能理解家鄉的文化,並學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項元素。此外,這次活動也讓學生體會到藝術的力量,如何在創作中釋放情感、表達自我。 太平國小始終致力於推廣藝術與人文教育,未來將持續舉辦類似活動,讓學生在多元的藝術學習中成長,培養他們全面的創造力和思考能力。透過這樣的實踐,我們相信學生在面對未來的挑戰時,將展現出更強大的勇氣與智慧。
-
海線尋龍廚動漫與龍鯉陶器展
2024-08-26 沙鹿區 北勢國小 北勢國小 報導點閱數:806 次美感-陶藝中港高中國中部美術班以臺中海線美食主廚為主題,結合龍年意象、自創龍廚動漫,由教師陳維真、王秋燕共同指導,競圖選出三十件作品,以高度160公分的人形立牌呈現,展出於北勢國小。
-
惠文國小602班吉祥金瓜陶創意師生創作展
2024-01-22 南屯區 惠文國小 惠文國小輔導室 報導點閱數:1134 次美感-陶藝臺中市惠文國小重視藝術美學的深耕與培養,在洪誌敬校長再次的大力支持下,以及惠小602班林文鴻老師極力推廣下讓學生藉由『吉祥金瓜陶創意師生創作展』的主題,發揮想像創作出一系列的仿製金瓜,讓孩子親手捏朔屬於自己個人獨特作品,再藉由手捏陶的生活練習,培養美感能力。並透過自己對金瓜紋路的觀察與領悟,再藉由手捏陶的初體驗,讓孩子捏出自己創意的吉祥金瓜陶。獨特的吉祥金瓜陶造型都代表孩子們的創意與特色,透過藝術課程的推廣,讓孩子接觸美的事物,讓藝術走入課程,引導孩子的興趣,讓創作的過程更添童趣,每件作品蘊含代表的藝術氣息更意義深遠,最後藉由此次展覽提升學生的自我肯定與榮耀,讓藝術的火苗得以延續滋長。 對於手捏陶可以說是工藝中最傳統的一種技法,惠文國小602班每個孩子都能夠憑藉自己想像,利用簡單的陶土做最自由的創作,讓孩子藝術天份完全展現,在陶土最純樸的觸覺特色中,透過手感溫度捏朔出一顆顆栩栩如生的金瓜,可愛吉祥金瓜造型創作, 邱于溱同學說,這次的金瓜桃是新的嘗試,過程難免遇到困難,但我覺得作品不一定做到完美,而是體會過程的樂趣,並珍惜這次的機會。珮淣同學說,在做金瓜陶好好玩又有趣,成品完成後,讓我有滿滿的成就感。辰楓同學說,剛開始做時,感覺好玩但難做,在老師的細心指導下,變得簡單又有趣。讓同學藉由金瓜陶開啟創作的情感與思想的激發,用輕鬆的心情打造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創作。創意師生創作展的引領下,加深孩子對於手作捏陶藝術創作的喜愛,深深地埋下捏陶藝術創作的種子。 本次『吉祥金瓜陶創意師生創作展』除了會在12月學校校慶展出之外,目前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黎明分館合作,於2024.01.8~2.5在黎明分館2F閱覽室展出,供民眾欣賞,希望這次展出能讓更多人認識了解手捏陶藝之美。
-
陶藝創作~一起來玩泥巴吧!
2022-10-13 東區 大智國小 幼兒園 報導點閱數:1036 次美感-陶藝又來到了好玩的捏陶時間!今天3~5歲班做的是有各班特色的「植栽花盆」,幼幼班寶貝也來玩陶土,使用各種壓印工具,戳一戳,壓一壓,就變成有個人風格的壓印壁飾啦!在捏陶的過程中,隨時都可見到孩子們專注的神情,以及滿足的笑容,想必是很享受捏陶的樂趣呢!
-
職工栽花 花團錦簇
2022-06-13 北區 中華國小 總務處 報導點閱數:1072 次美感-陶藝六月十六日是中華國小的大日子,就是即將歡送第61屆畢業生,祝福他們有最美好的開始。雖然每一位畢業生將到不同的國中升學,但是職工秉持著團團圓圓、美美滿滿的心,疼惜每一位將出校園的寶貝,種植花兒的美意永遠記在他們的心中,畢業生的前程如花兒一樣,美麗似錦。
-
親子合作樂無窮
2022-03-18 大肚區 大忠國小 李淑珍 報導點閱數:1115 次美感-陶藝連日豪雨後迎來微風徐徐,親子夥伴們在大肚山腰共同發揮創意, 動腦、手揉、捏塑、歡樂聲、專注的神情…… 在在傳遞著親子共做的樂趣, 爸爸、媽媽、阿嬤、阿姨…… 孩子們樂於和家人們共處、 孩子們珍惜和家人們共同發揮創意、 孩子們在有家長陪伴的同時,更能激盪出令人驚艷的作品。 謝謝新住民教育中心~大道國中 讓我們有機會成為夥伴學校 辦理親子共做的活動 提升家庭功能 讓孩子們樂在其中
-
捏泥巴、玩泥巴,變身小小藝術家
2021-11-18 東區 大智國小 幼兒園 報導點閱數:1148 次美感-陶藝捏泥巴,捏泥巴,捏捏捏捏捏泥巴,捏泥巴,捏泥巴,捏捏捏捏捏泥巴,捏一堆圓圓,捏一些方方,變成可愛的作品啦~ 大智附幼的孩子們用硬硬的、軟軟的、濕濕的、滑滑的、冰冰的陶土,透過揉、搓、捏、壓、貼等動作,捏塑出雪人小筆筒、聖誕襪置物盤,在捏陶的過程中,可以見到孩子們專注的神情,以及滿足的笑容,想必是很享受捏陶的樂趣呢!
-
陶藝、陶意~~展創意
2021-08-24 東區 臺中國小 教務處 林孟儒、 輔導室林靜莉 報導點閱數:1312 次美感-陶藝陶藝教學是臺中國小多年以來校訂主題課程,每年到了下學期更會進行盛大的成果展示會。近幾來轉型成為學習成果展,例如:108學年以<陶樂思愛旅行>為故事主軸,結合語文、國際視野、科學積木等內容,由小志工的解說帶領大家逐步進入臺中國小的藝術陶花園。 109學年度我們再接再厲,<陶樂思夢遊仙境>為故事發想,再度辦理熱鬧的學習成果展。其中設計了九個分區-除了一到六年級、教師主題、國際教育、科學積木等分區之外,首度請幼兒園的師生共同參與成果展,在全體師生的努力下創意無限、精彩可期。 五月中佈展一啟動,經由老師們精心策畫的展場逐一成形,美麗的展覽即將到位。不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只能延後開展,令人好不失望。經過長時間的三級警戒,開學在即,只好忍痛撤展,改為線上開展,讓全體師生及家長能盡情地欣賞精采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