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報導
-
交通安全知識王 遵守規則我最行-2
2024-11-27 北屯區 北屯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248 次教學活動北屯國小宣導交通安全不遺餘力,今天辦理靖娟文教基金會辦理的交通安全宣導活動,帶領學生從繪本「到遊樂園去玩」中,一一細數許多要遵守的交通規則!到遊樂園去玩,以學生們在生活中所觀察到、遇見到的案例,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強化學生的交通安全正向態度。
-
交通安全知識王 遵守規則我最行-1
2024-11-27 北屯區 北屯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254 次教學活動「到遊樂園去玩 你會發現有許多要遵守的交通規則喔…」北屯國小宣導交通安全不遺餘力,今天辦理靖娟文教基金會辦理的交通安全宣導活動,帶領學生從繪本中,一一細數許多要遵守的交通規則!到遊樂園去玩,以學生們在生活中所觀察到、遇見到的案例,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強化學生的交通安全正向態度。
-
腦力激盪展創意,科展指導奠基石
2024-11-27 西區 忠孝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291 次校園新聞由忠孝國小承辦的《113學年度臺中市中小學科展指導教師工作坊》,於11月12日、19日與26日在教師研習中心圓滿落幕。來自全市的教師聚集一堂,透過專業講師指導與小組合作,從研究主題發想到成果呈現,為明年科展打下堅實基礎。 研習首日,講師帶領教師進行腦力激盪,從生活細節中汲取靈感,激發創意。教師們踴躍分享經驗,討論熱烈,不論簡單實驗設計或複雜科學理論,都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火花,並將科學概念具體化,融入教學,激發興趣。 在隨後的實作環節,教師們以小組合作形式,將學到的知識付諸實踐,製作科展作品海報。最終成果發表中,各組分享研究流程步驟與結論心得,展示創意與專業結合的精彩成果,增強了指導科展的信心與能力。 為期三天的研習不僅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也讓他們掌握選題、實驗設計、數據分析與成果展示的關鍵技巧,對引導學生進行科展研究有了更清晰的方向。這些收穫將在明年科展中化為實際助力,點燃學生對科學實作的熱情。 此次工作坊順利完成,不僅為臺中市科學教育種下希望,也為教師們注入更多熱情與啟發,為科展指導與教育創新奠定了深厚基礎。 照片連結https://reurl.cc/V0E67Y
-
冬季最美麗的盛事
2024-11-26 新社區 東興國小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606 次美感-其他2024年臺灣最美麗的盛事~新社花海暨臺中國際花毯節,行政院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今年以「花漾新社、太空花境」為主題,透過花海造景讓遊客親臨現場接觸農業,讓民眾體驗中台灣農村豐富的樣貌,讓遊客一飽眼福並享受山城在地景觀,體驗山城慢活的幸福感受;不但帶給民眾心靈與視覺的雙重饗宴,讓煩悶心情一掃而空,當然也讓遊客享受新社區在地美食,體驗新社山城慢活的幸福風情。 新社區東興國小位於花海旁,每年花海季全校師生會到花海進行戶外教育與環境教育課程,今(26日) 空氣中帶有一絲寒意的早晨,讓人有些小小的失落感;但學生朝會後,溫暖冬陽終於出現了,孩子們開心叫好,因為今天要去郊遊;老師們除帶領孩子認識在地美景與文化外,也為孩子們解說各個大型花卉藝術裝置的巧思與意涵,孩童透過沉浸式體驗,一一走讀每個展區的巧思與意涵;大樹班的小朋友們開心的手舞足蹈,彷彿自己就是蜜蜂、蝴蝶,飛舞在花海中;展場也有在地小農與特色店家進駐,孩子們開心地賞花吃美食,盡情享受走出教室上課的不同樂趣。 本次戶外教育不僅讓師生近距離接觸家鄉的農產與花卉,更讓孩童透過走讀、體驗、觀察與探索學習貼近生活經驗,豐富學習;回到學校,每位小朋友紅通通的臉蛋上掛滿笑意與滿足神情,為今天收穫滿滿的校外教學畫下完美句點。
-
永寧小鴨來上學
2024-11-26 梧棲區 永寧國小 輔導室 報導點閱數:262 次校園新聞梧棲區永寧國小一年一度的「小鴨來上學」活動是學校非常具代表性的傳統,讓學生透過和小鴨的互動,學習關心動物、了解自然,也加深與社區文化的連結。這學期共有七隻小鴨進駐校園,成為孩子們的學伴和生活中的小夥伴。孩子們一看到鴨子就興奮地喊著「柯爾鴨!柯爾鴨!」原來牠們被當成了最近爆紅的寵物鴨,其實牠們是很會生蛋的褐色菜鴨。這些小鴨不僅帶來歡笑,還增添了課堂外的生活教育及生命教育的素材,也讓學生從照顧小動物中學到責任感與愛心。 特別感謝永寧社區的「養鴨達人」蘇先生,每年他都無私地將新生小鴨帶進學校,細心為小鴨們準備棲息環境,並和師生分享在地的養鴨文化。低年級的小朋友最喜歡圍繞在蘇先生身邊問:小鴨為什麼是黃色的?小鴨什麼時候會下蛋?…有著說不完的問題,蘇先生總是有耐心的一一回答。蘇先生提到,永寧社區因為低窪的地勢與豐富的水資源,過去有很多養鴨人家,「白毛浮綠水」,成群的鴨子悠游其中,因此這裡的舊地名被稱為「鴨母寮」。這樣的歷史背景也成為學校校本課程的DNA,讓學生對家鄉的自然人文有更深切的認識。 每年,學校也會安排五年級的同學擔任「小鴨志工」,協助照顧校園鴨寮中的小鴨們。珩諺同學表示:他很喜歡到鴨寮看小鴨,看著牠們在水池戲水並整理羽毛,總覺得十分療癒放鬆。小鴨志工們負責每天巡視和補充小鴨的飼料和水、撿拾鴨蛋並隨時觀察牠們的生活起居,雖然有時候在鴨寮會不小心踩到「便便」,但是能讓小鴨在校園裡安心生活,小小志工們都十分有成就感。這項安排不僅鍛鍊了志工同學的責任感,也讓全校學生在互動中學會關愛小動物和尊重生命。 校長彭文貞表示,永寧國小「鴨鄉寶」教材從在地出發,依據不同年級的發展,建構「鄉土、語文、藝術、國際」四大主軸系統性課程地圖;除了觀察、照顧鴨寮裡的小鴨,也結合食農教育導入鹹鴨蛋製作體驗,並在電子繪本中延伸語文與資訊科技學習,以及製作小鴨抱枕的美術創作課程,孩子們也在國際視訊中向各國朋友展示鴨寮中的藝想世界。 結合社區文化是學校成功的關鍵,未來永寧國小將會持續發揚這樣的在地特色教育,讓學習更有意義。
-
開闢生薑園 移植薑薑好
2024-11-26 南屯區 南屯幼兒園 陳議濃 報導點閱數:433 次教學活動日前南屯幼兒園在立冬的時候,舉辦了一場立冬的枸杞紅棗薑湯的品嚐活動。活動裡不僅讓孩子觀察各種配方的形色與味道,也讓全園師生有個溫暖的體驗。值得一提的是,該活動所使用的薑,孩子嘗試之後不僅對它印象深刻,又辣又勁的滋味,在冬天真的是一個非常棒的享受。其次,當時佈置作品所做的薑母鴨,也使用大量的薑來擺飾,這也讓整個校園更加貼近進補的歡樂氛圍。 不過大量用來佈置的生薑,經過半個月的時間,也開始冒出嫩芽,有的甚至已經快長出5公分左右的綠葉。因此,為了讓這批薑能得到最好的運用,大家決定要將冒芽的生薑挑選起來移植,而啄木鳥班的師生就準備要來挑戰這個任務。首先一開始,要先把整塊的生薑先撥開,折成大約半個手掌大的大小。而上面必須要留點突根,會比較容易發芽成功。之後折好的生薑,要移到太陽下先曝曬殺菌,避免傷口沒有癒合好就放入土內,導致生病而移植失敗。經過一天的完整曝曬後,啄木鳥班的孩子們先觀察原本折斷的傷口,都變成白色癒合好了,生薑確定完整之後,大家就帶到預定種植地,準備要來種植了。 因為生薑生性喜歡半日照,所以找了一處合適地方,也是先開墾堆土完畢。不過目前田圃雖然漂亮工整,但之後可能會有長雜草,所以決定要先蓋上黑布,來減少長草的機會,也讓身為小班的啄木鳥班孩子比較好管理。因此在園長與老師的指揮下,孩子們先拉長黑色不織布,先把整個田圃範圍蓋起來。之後再用鐵錐先敲出洞之後,再用塑膠釘將不織布固定在田圃之上。孩子們很多都是第一次拿大槌子,所以使用起來比較吃力也比較逗趣,不過在大家的堅持與努力下,終於把整片不織布給固定完整。 接下來就是準備要種植,首先在黑色不織布上頭,抓取適當的距離,用大剪刀將黑布剪出一個個等距的十字小洞,之後孩子們再拿小鏟子從布破洞的地方再出一個小洞出來;雖然十字開口並不是很大,但孩子們都很專注與用心地挖,挖大概夠埋一個生薑的深度之後,再將生薑的凸芽朝上,最後,再用培養土將洞覆蓋起來,同時把挖出來的土再覆蓋上去,完成了一株珠生薑的種植。 完成了之後,孩子們也協力將原本在一旁的木頭再往中間集中,讓木頭可以沿著田圃周邊擺放。除了可以固定黑布與標示區域之外,也讓整個生薑園更加有自然氛圍。而且種完之後,孩子們不忘給生薑澆水與鼓勵,希望它們能順利長大。啄木鳥班幼生湯睿恩說:「我有力氣大,有幫忙抬不織布。」幼生陳彥霓說:「生薑種下去要澆水,這樣才會快點長大。」啄木鳥林渝婷老師說:「上週園長爸爸有跟我們預告要進行薑的種植,今天是啄木鳥班出任務的時間,園長爸爸事先帶著孩子認識薑的部位與功用後,請孩子將薑折斷一半,然後再把薑拿去曬太陽,曬太陽的原因是就像我們有受傷要擦藥一樣,薑折斷要靠太陽修復這樣才能夠種植,接著今天進行種植,小班較少有這樣種植的經驗,過程中雖然需要大人多一些協助,但孩子有經歷過慢慢的就能夠了解種植的歷程,這次種薑的經驗除了孩子有實際的體驗老師也是收穫很多喔!」 保育組長組長蕭心慈說:「延續立冬的薑母鴨,我們把生薑拿來種植了,原來種薑只要把薑切塊,再埋到土裡就好,種植的步驟很簡單,但為了更好的照顧薑,我們帶領孩子鋪上黑布,可以有效防止雜草生長,又能減少水分的流失。原來生薑要種植2-3年才能收成,相信在啄木鳥班孩子們的細心照顧下,這些薑一定會冒出新芽,一定會有豐收的一天喔!」陳議濃園長說:「薑是一個不但好種植,而且可以做很多發展的好作物。雖然唯一缺點就是成長速度慢,需要長時間來培育。不過這也跟啄木鳥班孩子們說,希望他們能夠好好照顧,未來生薑會變成老薑,可以等他們畢業時再挖出來,送給未來的自己當禮物喲!」
-
我臺中 我運動
2024-11-26 東區 臺中國小 輔導室 報導點閱數:192 次校園新聞11月23日為臺中國小101歲生日,為慶祝校慶,為期兩週的運動週已搶先登場,熱鬧的為活動拉開序幕,校慶當天,正式上場,配合巴黎奧運五環的五大洲主題,熱鬧的氣氛,在孩子們的笑顏上展現。 節奏樂隊首先為活動奏樂,帶領各年級學生進場,配合五大洲五題,展現活潑的一面,六年級用可愛的無尾熊和袋鼠展現大洋洲的魅力、五年級戴著亞洲五國的造型頭飾,手中揮舞各國的代表運動器具,更展現出臺中國小國際化的一面。 四年級以印第安風情展現精神抖擻、信心百倍的美洲勇士精神、三年級用嘉年華面具展現歐洲的各地風情、二年級用充滿原始森林、色彩斑斕的非洲草原風格跳起可愛的舞蹈以及一年級大聲呼喊口號,加上高年級學生的動感大會操與幼兒園的龍來運轉活潑舞蹈,讓活動熱情引爆。 其中讓大家沉浸其中的是光明國中韶樂絲竹團所帶來的表演,他們用精湛的演出祝福臺中國小生日快樂。緊接著各項活動的進行,包含親師及各年級的趣味競賽、賽跑決賽、在接力賽時氣氛拉到最高點。中間穿插的頒獎活動,讓所有小選手臉上充滿自信。 閉幕式時,各班優秀的表現,讓各項評分老師們內心拉鋸,恭禧最後得到田徑總錦標及精神總錦標還有校長加碼獎的班級。臺中國小校慶在歡樂的氣氛下閉幕。
-
有朋自遠方來-新竹縣環境輔導團參訪
2024-11-26 南區 國光國小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201 次校園新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週三學校校門口停了一輛遊覽車,車上來的可都不是簡單的人物,來得可全都是新竹縣各個國小的校長,為什麼來呢?他們是來參觀國光國小的環境教育。 在短短的3個小時內,惠敏主任介紹了國光的生態課程,志典老師簡介了學校的生態環境,外加動手做壽司,過程中校長們笑容滿面,彼此互相交流,共渡充實專業對話的時光。
-
台中市音樂比賽~忠孝國小鼓藝社再創佳績
2024-11-26 西區 忠孝國小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325 次榮譽事蹟忠孝國小鼓藝社的學員們再次以優異表現,展現了對傳統鼓藝的熱愛與精湛技藝。在113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台中市學生音樂比賽中,他們於打擊樂合奏組榮獲優等成績,不僅為學校贏得了榮耀,更彰顯了傳統鼓藝的無限魅力。 鼓藝社由蔡翠玲老師悉心指導,學員們課餘刻苦練習,在多場比賽與公益活動中持續提升表演實力。本次表演曲目包括《戲鼓》與《鼓扇齊聲》,其中《戲鼓》以三個聲部的多元表現為特色,肢體動作與節奏的時而對應、時而互補,讓擊鼓者展現出活力四射的舞台魅力,在恣意戲耍中展現鼓藝的精妙。另一首《鼓扇齊聲》則將立鼓、側鼓與舞扇完美結合,曲中帶入舞扇元素,視覺與聽覺交織出令人振奮的藝術氛圍。 此次佳績是孩子們刻苦努力、老師精心指導以及家長後援會全力支持的共同成果。忠孝國小鼓藝社用鏗然鼓聲弘揚傳統藝術,以蓬勃朝氣感染觀眾。他們不僅在音樂素養上取得了進步,更培養了堅毅、合作的品格。期待這群熱愛鼓藝的孩子們未來能繼續創造佳績,讓鼓聲傳遞更多感動與力量!
-
中興大學&國光國小「河川X橋梁力學科學教育」
2024-11-26 南區 國光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254 次校園新聞台中巿南區國光國小五年級教室化身橋梁實驗場,迎來了五場兼具趣味與知識的「橋梁力學科學教育課程」。本次課程國立中興大學「綠旱興兩河流域河川守護實驗室」USR團隊成員—科技管理研究所鄭菲菲教授兼所長、與土木工程學系宋欣泰教授共同策劃,透過跨領域合作,讓國光國小所有五年級超過百位學生參與課程! 孩子們從日常生活中的河川 —綠川與旱溪— 出發,透過橋梁的故事,踏上了一趟探索力學奧秘的科學冒險! 課程亮點精華--橋梁與我們的連結 課程以輕鬆有趣的暖身遊戲開場,孩子們在笑聲中分享對附近河川與橋梁的印象與記憶,拉近了與河川、橋樑間的距離。 發現橋梁的種類與結構 — 讓我們來瞧一橋 透過宋欣泰老師生動的講解與互動展示,學生認識了吊橋、拱橋、桁架橋等六種橋梁結構,以及其背後的力學奧秘。當各種力的傳導與分散原理被拆解開來,原來冷冰冰的橋梁設計變得充滿魅力! 動手做做看 — 打造羅馬石拱橋 「紙上談兵不如實戰演練!」孩子們分組挑戰拱橋模型組裝,從零開始,一步步搭建屬於他們的羅馬石拱橋。過程中,團隊合作與創意交織,完成後的成品更是讓他們體會到了親手建造的成就感! 實驗觀察 — 羅馬石拱橋的秘密 最精彩的壓軸來了!全班共同觀察模型的承重實驗,目睹拱橋如何以巧妙的力學設計分擔壓力,並在短短數分鐘內重溫所學的拱橋原理,為課程畫下圓滿的句點。 孩子們的聲音最真實 :「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橋不會倒了!」 :「原來不同的橋有不同的用途,好酷啊!」 課後,許多學生都表示這堂課讓他們打開了對科學的全新視野,學到了生活中藏著的科學與設計學問,燃起對未來的好奇心與夢想。 這堂課程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更是一段充滿啟發的旅程。而我們相信,科學的種子已悄然在他們心中萌芽,帶來更多對未來的想像與實現! 主辦單位:國立中興大學USR專案-綠旱興兩流域河川守護實驗室 協辦單位:台中市南區國光國民小學、國立中興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