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報導
-
好好刷牙,牙菌斑躲不了
2025-04-21 西區 忠信國小 學務處陳品貝 報導點閱數:737 次教學活動『兩顆牙兩顆牙慢慢刷』…學生們喊得一口會刷牙,但不一定真的會刷好牙,這通常是學齡期孩子最容易忽略的。小學時期是小朋友換牙的重要階段,容易因為吃糖果餅乾,輕忽口腔衛生,一不容易就有蛀牙、齲齒,也因此在第一次期中考後,忠信國小護理師入班為學生講解口腔衛生刷牙方式並且讓孩子體驗牙菌斑顯示劑的使用。 護理師透過使用電動牙刷的經驗,讓孩子感受牙刷放在皮膚上的力道,並教導孩子刷牙時正確的位置及施力點,而刷牙後,更可以使用牙菌斑顯示劑,來看看牙菌斑殘留的位置。 看著學生吐出牙菌斑顯示劑,照著鏡子牙齒染藍的牙菌班,同學們爭先想要上台使用牙菌斑顯示劑的踴躍,就知道口腔衛生因為有自己親自體驗會更加重視,也更有感受。今晚睡覺前,就好好來試試護理師教導的刷牙方式囉!
-
西區中正附幼綿羊班__錄製紅豆餡製作影片篇__教學報導
2025-04-21 西區 中正國小 賴怡伶、張懷予 報導點閱數:594 次教學活動本周進行衛生保健促進,並與西區衛生所共同辦理健檢活動,禮拜三由牙醫師進校為幼兒塗氟、禮拜四由小兒科診所醫生進校為中班幼兒進行複合式健康篩檢,除了有各種檢查外,綿羊班的課程活動也是繼續的進行延伸,這週孩子們開始為自己畫的故事設計故事書封面,學習自己編創與繪製繪本。 除了設計小蠶豆的延伸故事外,孩子們也開始研究要怎麼錄製屬於綿羊班的紅豆餡製作影片,除了說出材料、工具、步驟外,錄製影片時的聲音大小與表情又要怎麼呈現呢?這是本週與孩子們一同討論的課題之一。
-
一場探索自然奧秘的學習之旅
2025-04-20 西屯區 重慶國小 幼兒園新聞聯絡人 報導點閱數:604 次教學活動一場探索自然奧秘的學習之旅 重慶附幼戶外教育新體驗 為了讓幼兒親近自然、認識多元的生態環境,重慶國小附設幼兒園於114年4月18日舉辦戶外教育活動,全園師生攜手前往「烏牛欄生態農場」,展開一段融合學習、體驗與歡笑的自然探索旅程。 一踏入自然,孩子與生態真實對話 清晨,孩子們興奮地陸續抵達學校集合,臉上洋溢著對大自然探險的期待,在搭乘遊覽車前往農場的途中,孩子們歡唱著歌曲、開心聊天,車上氣氛熱絡,歡笑聲不斷。 當一行人抵達烏牛欄生態農場,迎面而來的是一股清新濃郁的青草香,讓人彷彿走進一幅綠意盎然的畫卷,身心瞬間放鬆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在嚕嚕米爺爺的帶領下,孩子們穿梭於農場間的翠綠植被之中,一邊探索、一邊學習認識各式植物——光滑閃亮的光蠟樹、結實纍纍的芭樂樹、葉脈分明的血桐,以及隨風搖曳的狗尾草,每一株植物都是自然界的精彩教材。 當爺爺發現在草叢間躲藏的昆蟲時,孩子們更是眼睛發亮、情緒高漲,爭相觀察那一隻隻鍬形蟲、獨角仙與雞母蟲。皓暘興奮地拉著爸爸說:「哇!獨角仙的角好大喔!」一幕幕驚奇連連的發現,讓自然教室充滿驚嘆與歡笑。 而永祥則展現了超棒的觀察力和耐心,竟然成功釣到了一隻蟻獅,他得意地把這個「戰利品」展示給同學們看,開心地解說自己釣到蟻獅的過程,孩子們一邊驚呼,一邊圍過來看,紛紛稱讚永祥是釣蟻獅的小高手! 其中一段趣事更是成為當日最令人難忘的插曲:當宜呈媽媽小心翼翼地拿著雞母蟲時,牠竟突然「留下見面禮」——便便了!孩子們見狀笑成一團,宜呈媽媽也睜大眼睛驚呼:「這是牠的見面禮嗎?」現場頓時笑聲不斷,這一刻也深深烙印在大家的心中。 親子齊心動手做披薩,體驗「食育」的溫度 中午的「披薩DIY」活動,老師們與家長一同參與,有的協助孩子塗抹醬料,有的與孩子討論配料組合。孩子們各個發揮創意,將披薩變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芷儇把葡萄乾當眼睛、玉米當鼻子,火腿排成嘴巴,驕傲地說:「你看,我做了一個笑臉披薩!」 香噴噴的披薩出爐後,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侑紘滿足地說:「這是我和媽媽一起做的披薩喔!」 體驗農事,感受辛勤與珍惜 午後陽光下,孩子們戴上斗笠、穿上袖套,親自為芭樂樹撒下肥料,雖然汗流浹背,但每個孩子都展現出堅毅與專注,家長在一旁幫孩子擦汗、拍照,記錄下這珍貴的學習時刻。 文晴在活動後說:「農夫真的好辛苦,我以後一定會把飯菜都吃光光。」這句話,是孩子在自然中體悟到的珍貴收穫。 親師攜手,讓愛與教育同行 活動中,老師與家長分享孩子的成長點滴,楚澐媽媽笑著說:「難怪孩子每天都說喜歡來學校,老師真的太有耐心了。」老師也溫暖回應:「有家長的信任與支持,我們的教學才能更有力量!」這樣的親師互動,凝聚起教育的共識與情感連結。 溫馨回聲:讓每一次出走都成為美好篇章 美芬校長表示:「這次烏牛欄農場之旅,不僅讓孩子們近距離認識自然生態,更透過親子共遊與親師交流,建立起信任、合作與情感的連結。孩子在自然中成長,家長在互動中理解孩子,老師在陪伴中深化教學。未來我們將持續推動親子與親師共學活動,讓每一次戶外教學都成為成長、愛與記憶交織的溫馨篇章。」
-
動保宣導進校園 結合生命教育熱鬧又暖心
2025-04-20 后里區 后里國中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735 次教學活動本校於4月17日週會時間,與台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攜手舉辦「114年動物保護暨狂犬病防疫校園學生巡迴教育宣導」,特別邀請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郭婷婷老師,以「愛寵咖的8個生死約定」為題,為師生帶來一堂生動有趣又意義深遠的生命教育課程。 本次宣導活動以培養學生關懷生命、愛護動物及提升狂犬病防疫意識為主軸,透過講師深入淺出的說明,介紹動物保護法規、人犬安全互動、正確的飼主責任,以及不任意飼養或棄養動物的重要性,讓同學們對動保議題有更全面的認識。同時,活動也鼓勵學生養寵物是一輩子的承諾,從日常生活中實踐愛與責任,將尊重生命落實在行動中實踐。 活動最高潮莫過於緊接登場的「有獎徵答」環節,當郭老師一拋出問題,全場同學熱情高漲,紛紛舉手搶答,現場氣氛歡樂又熱烈。學生們展現出對動物保護知識的高度掌握與參與熱情,甚至在題目問完後仍意猶未盡、意興盎然。 透過這場寓教於樂的宣導活動,不僅提升了師生對動物保護的理解,也為校園注入一股關懷生命的新風氣,為打造友善、尊重生命的校園文化踏出堅實的一步。
-
大里高中×有故事的人-在台移工82萬,你們過得好嗎?
2025-04-19 大里區 大里高中 社團活動組長 報導點閱數:912 次教學活動今日活動講師官安妮小姐,來自關心移工在台生活的〈壹零玖伍移民工文化協會〉,為同學們帶來〈移工人生桌遊〉,讓同學扮演來自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的移工,了解仲介制度、工廠與家事僱工面臨的工作與生活問題。 參加的學生涵蓋高中一到三年級,加上亞大六位外籍學生,分組進行活動。安妮精彩的中英文解說,帶領大家逐漸融入角色,本校同學也能適時為外籍學生翻譯,主動與外籍生討論。經過兩個小時的遊戲,大家扮演的角色有人死亡,有人受傷返鄉,有人完全沒有存到錢,也有人順利賺錢回家鄉蓋房子。不是每個人都能圓夢,透過體驗,大家或許能更理解在台工作的這群異鄉人,或許可以相處得更好,或甚至為82萬移工發聲。 移工在異鄉奮鬥需要勇氣,外籍生來台也有他們的辛苦與快樂,期許同學從關心他人的處境,強壯自己的適應能力,勇敢挑戰未來!
-
與白馬的美好相遇-大里高中參加中坑國小基地遊學之旅
2025-04-19 大里區 大里高中 社團活動組長 報導點閱數:810 次教學活動天馬行空在中坑,是位在東勢區與和平區交界的中坑國小設計的戶外教育基地遊學課程,大里高中有幸配對成功,由江宜珊老師帶著國中部203班學生來到中坑國小生態豐富的校園,體驗拓印,與外師互動。並到鄰近校園馬場了解如何照顧馬匹,並體驗騎乘馬匹,十分驚喜愉悅。同學們大開眼界,歡樂學習新知,大家都收穫滿滿。 感謝中坑國小校長與老師們熱情款待,欣羨中坑國小的同學能徜徉在美好校園,熱情分享貴校的資源與大里的孩子一起學習。希望未來也能邀請大家來大里一起做中學,一起成長。謝謝中坑!! 大里高中積極為孩子建立內部資源,也努力媒合外部優質學習資源,學習多元豐富好精彩,讀里中好幸福。
-
藝術點亮校園!大師駐校領軍集體創作 激發師生美感
2025-04-18 后里區 后里國中 總務處 報導點閱數:966 次教學活動為凝聚師生創意與美感能量,后里國中於4月上旬啟動「綜合活動中心公共藝術」集體創作計畫,邀請國內鑲嵌藝術大師簡源忠教授親自指導,帶領全校師生共同打造專屬於校園的藝術新地景。 此次創作以校內圖書館閱覽室作為臨時藝術工作坊,並結合藝術課程進行實作教學。簡教授以其豐富經驗為學生開啟藝術之門,學生在理解創作理念後,依據設計圖案進行拼貼。由林奕妏組長和紀勝隆老師協助教學與技術指導,學生親手將磁磚、琉璃與石板等媒材切割、修整並嵌入圖樣中,不僅體驗創作過程,更在實作中學習欣賞美感、累積藝術素養。 除了學生熱情參與,本次創作計畫也向全校教職員敞開大門,邀請對藝術有興趣的老師們共襄盛舉,透過跨年級、跨領域的合作,營造共享創作的校園氛圍。 另外,為擴大社區參與,總務處許碩航主任更邀請學校志工隊和學生家長於5月1日下午齊聚閱覽室,共同參與陶板繪畫體驗,期待透過師生、家長與社區的攜手合作,讓藝術從校園向外延伸,成為凝聚在地情感與創意的美麗象徵。 這場結合教育與藝術的創作行動,不僅點亮校園一隅,更激發出每位參與者心中的藝術火花,為校園帶來不同以往的視覺驚喜與溫暖共鳴。
-
熱血對決掀高潮全場為青春喝采
2025-04-18 后里區 后里國中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759 次教學活動歷經多日激烈賽事,后里國中二年級班際排球賽於4月17日落幕,今年各班實力相當,戰況緊張刺激,吸引大量師生到場觀戰,球場上加油聲此起彼落,歡呼聲中充滿緊張與期待,為這場青春盛事增添無限熱血。 本屆比賽遵循113學年度國中普及化運動班際排球賽規則,採三戰兩勝制,第一局由全女同學上場,第二局為全男同學,若進入決勝局則由五位男生與四位女生共同組隊應戰。此外,今年特別採取積分決勝制,讓各班能有更多實戰經驗,提升比賽強度與觀賞性。 賽前,各班導師全力支持,親自到場督導學生暖身,並全程投入指導與鼓勵,未上場的同學們也熱情為隊友吶喊打氣,展現團隊合作與班級凝聚力。比賽過程高潮迭起,許多場次比分緊咬、平手頻現,雙方實力相當,毫不退讓,每分每秒都令人屏息以待。 經過多場精彩對決,201班表現穩健、策略靈活,在積分上脫穎而出,成功奪下冠軍榮耀。這份勝利,來自於團隊合作、平日練習的堅持與默契。 賴勝豐校長表示,感謝學務處體育組林曉君組長的精心規劃,讓傳統的班際排球賽能延續精神、持續深耕校園。他指出,透過班級初賽選拔出代表隊伍,學生們為了爭取榮譽與對外參賽機會,積極利用體育課練習、備戰,不僅提升運動能力,也增強了班級向心力與學習動機。這場比賽,不只是體育競技,更是一場青春與團結的展現。
-
柔道角力隊蓄勢待發朝全中運優勝邁進
2025-04-18 后里區 后里國中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704 次教學活動隨著114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腳步逼近,后里國中柔道與角力隊全力備戰,練習氣氛緊張又充滿鬥志。今年本校共有23位選手成功入選台中市代表隊,展現本在校體育發展的堅強實力與長期培訓成果。 4月15日下午專訓時間,賴勝豐校長特地前往練習場地,親自為辛勤訓練的選手和教練們打氣。他一到場便親切問道:「累不累?」選手們齊聲回答「累」,但眼神堅定、鬥志十足。賴校長勉勵大家:「辛苦要有所得,再堅持一下要為自己、為學校全力一搏!」鼓舞選手們在全中運賽場上全力以赴、超越自我。 柔道與角力隊的選手們正進行密集訓練,包括體能強化、技巧練習與模擬對抗,每一次摔技、每一回身法都力求精準。教練群也全力指導,根據各選手特長調整策略,提升實戰能力,打造堅不可摧的團隊戰力。 后里國中長年重視運動專才培育,尤其在柔道與角力領域成績斐然。此次大批選手入選市隊,再次印證學校在體育發展上的深耕與成效。隨著全中運倒數計時,讓我們一同為這群努力不懈的選手們加油,期待他們在賽場上大放異彩!
-
夢幻粉紅仙境 紅藜採收趣
2025-04-17 南屯區 南屯幼兒園 陳議濃 報導點閱數:814 次教學活動食農教育是南屯幼兒園的本位課程,班群活動也是經常運用的教學策略。所以在校園,不時可以看到同班群的師生一起開墾、種植、照顧與收成,體驗農村彼此協力共作的責任與情誼。而在去年十月的時候,幼幼班群五個班,大家一起彼此幫忙合作,在學校的北側開墾了一塊田地,並且分別平均劃分出五個田畦。孩子們撒下紅藜種子,並細心呵護照顧,到了今天(17日)紅藜終於成熟,師生們也準備要來開心採收。 一一開始,大家先學習如何判斷成熟的紅藜,同時也觀察紅藜的「紅化」,這是一個從根部到藜穗的連續歷程,真的很有趣也很漂亮。由於成熟的紅藜飽滿沉甸甸,所以每株紅藜都低著頭。因此,老師指導孩子們先將紅藜扶正,再從莖部下方三分之一處剪斷,這樣不僅安全,也能避免藜穗因碰觸而掉落,更方便整理。孩子們掌握要領後,便一一走進紅藜田開始採收,大家都小心翼翼地避免碰到其他紅藜,慢慢地將紅藜剪下後集中放入籃中。經過大家輪流努力,一畦畦的紅藜終於在合作下完成。 採收完畢後,接著就是整理紅藜。首先要將紅藜的葉子拔除,讓整株紅藜只保留藜穗與莖部。清除乾淨後,接著將所有整理好的紅藜用麻繩綁成一捆,這樣可以避免散落,更方便處理。之後,再用布袋鋪好,把紅藜搬到有陽光的地方曝曬,最後將工作場所整理乾淨,整個流程才算真正完成。 而紅藜的曝曬大約需要一週時間,期間孩子們要觀察天氣,以確保藜穗不受濕氣影響,才不會影響口感與保存品質。孩子們也明白每天曬紅藜是重要任務,因此還討論出曬太陽的方法與位置,接下來也會繼續努力,完成這項重要的工作。螢火蟲班幼生蔡元婷說:「紅藜不可以摸藜穗的地方,要不然會散掉。」蜻蜓班幼生詹子怡說:「紅色的紅藜才是好的,綠色的還沒有好,不能剪下來。」 螢火蟲班劉珮琪老師說:「今天是令人期待的紅藜採收時刻,早晨戶外時光小螢火蟲們興奮地到粉色紅藜田合照,採收時孩子們模仿著園長爸爸的動作,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剪下紅藜的莖,小螢火蟲認真幫忙整理摘下葉子,獲得了園長和嘉嘉老師的讚賞,大家都開心的拿著結實纍纍的紅藜,在這次的紅藜採收活動,老師們明顯觀察到小螢火蟲們這學期更加喜愛且專注於食農活動。」瓢蟲班林育楦老師說:「寶貝們聽完園長爸比的介紹後,開始動動小手,一手扶著紅藜,一手拿剪刀從紅藜莖部剪下,有些紅藜莖部比較粗,因此寶貝不容易剪下,但是鼓勵寶貝們多剪幾次後,就順利剪下來囉!是讓寶貝們練習手眼協調及小肌肉力量的好機會!最後拔掉紅藜的葉子,再等待曬乾就完成了!過程中,幼生昕佑驕傲的說:我剪下來了!承洋開心的說:我把葉子拔完了!寶貝們又認識新的採收方式了!好期待紅藜會變成什麼美食呀!」 蜜蜂班劉彥麟老師說:「今天的食農課程有一項重要的大事,採收這學期由幼幼班寶貝們親手種下的紅藜!蜜蜂班小小農夫來完成任務啦!寶貝們專心聆聽園長爸比細心講解紅藜的採收步驟,接著由嘉嘉老師指導大家如何摘除紅藜莖上的葉子。小小農夫一步一步動手操作,齊心完成了這項任務,大家表現得非常棒!期待這些用心栽種與採收的紅藜,經過曬乾後,能變成美味又營養的食材~」蜻蜓班王雅茹老師說:「去年十月寶貝們親手撒下紅藜種子,我們也常常到菜園觀察這些小種子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所種植的紅藜已經成熟,這幾天寶貝興高采烈地,看到自己親手種植的紅藜已經長得如此茂盛,可以進行採收了,寶貝們都非常地期待,終於到了採收這一刻,首先園長爸比先講解如何進行採收以及採收時所要注意的事項,寶貝們都能專注地聆聽,接著輪到寶貝親自上場進行採收,在老師協助下,每位寶貝都參與了收割的過程,相信這次的經驗讓他們感受到無比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獨角仙班林玉春老師說:「我們種植的紅藜麥從播種、發芽、開花結果、轉紅,到最終可以收成,整整經歷了六個月的時間,終於到了收穫的時刻,寶貝們都興奮不已!當他們親手採收自己辛苦種植的紅藜麥時,臉上露出了驚喜與自豪的表情,眼神彷彿在說:「哇!這真的是我種出來的紅藜麥耶!」這段從播種到收成的過程,不僅讓孩子們實際參與農作,更深刻體會到食物的得來不易。透過這次的體驗,孩子們開始懂得珍惜每一口食物,學習感恩土地的賜予與農人的辛勞。這也正是食農教育的核心目標——讓孩子們從做中學,了解食物的來源、認識自然的運作過程,並培養對環境、土地與飲食的尊重與珍惜,進而建立健康的飲食態度與永續的生活價值。」保育組長蕭心慈說:「紅藜在幼幼班孩子們的細心照顧下,長得又高又壯,這次是第一次親眼看見一整片成熟的紅藜田,粉嫩的顏色非常漂亮,讓人覺得既美麗又療癒。原來我們平常吃到的紅藜麥,就藏在紅藜上半部裡,還要經過太陽曝曬、慢慢脫殼、乾燥,才能得到那一顆顆小小的紅藜麥,像紅寶石一樣珍貴,很期待接下來紅藜的再次變身。」 教務組長蕭文嘉說:「食農教育是南屯幼兒園的本位課程,班群活動也是經常運用的教學策略。所以在校園,不時可以看到同班群的師生一起開墾、種植、照顧與收成,體驗農村彼此協力共作的責任與情誼。而在去年十月的時候,幼幼班群五個班,大家一起彼此幫忙合作,在學校的北側開墾了一塊田地,並且分別平均劃分出五個田畦。孩子們撒下紅藜種子,並細心呵護照顧,到了今天(17日)紅藜終於成熟,師生們也準備要來開心採收。」陳議濃園長說:「經過六個月的努力,紅藜終於成熟結穗,幼幼班群也開心採收。看到孩子們接觸紅藜的笑靨,同時努力整理與採收的模樣,真的是可愛極了。也希望後續的曝曬與莖穗分離活動一切順利,也為之後與其他班群的課程合作,先埋下重要的伏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