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報導
-
Pizza分享趣,閱讀成果大成功。
2025-01-20 霧峰區 桐林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197 次校園新聞提升孩子閱讀能力與培養閱讀習慣是學校重要的目標,所以學校辦理了班級閱讀量以及個人借閱的閱讀的活動,鼓勵孩子們踴躍借閱書籍,看完書後有產出心得的孩子可以獲得愛閱獎章,獲得其他的獎勵。 恭喜本學期所有班級都達到規定的閱讀量,為了獎勵孩子們努力的閱讀,校長及會長特別請了一臺Pizza餐車到校現烤給孩子們吃Pizza,每一位孩子都很期待今天的到來,當拿到pizza那刻每一位孩子都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感謝老師們依據學校的規劃鼓勵孩子們閱讀,志工伙伴們協助圖書室的相關事宜,家長會大力的挹注閱讀獎勵經費,以及最重要的家長們一同陪伴孩子們在家閱讀,在這麼多方合作下創造出一個閱讀友善的環境,相信培養孩子終身閱讀習慣不再是一個口號,而是實際在桐林孩子身上看得到的學習歷程。
-
太平國小社區走讀 踏查第二市場與柳川
2025-01-20 北區 太平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245 次教學活動為了讓學生走出教室,親身體驗在地文化與歷史,臺中市北區太平國小特地為六年級學生在學期末規劃了一場別具意義的社區踏查課程。這次活動的主題是探索第二市場與柳川的魅力,這不僅是一趟學習之旅,更是一場與土地和文化深刻連結的心靈體驗。 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首先來到臺中市區擁有百年歷史的第二市場,這座市場不僅是傳統飲食文化的匯聚地,更是人情味濃厚的生活縮影。學生們首先參觀了市場中的古蹟—六角樓,了解這座建築在市場歷史中的特殊地位。六角樓以其三翼放射狀的建築形態成為市場的核心,過去是瞭望台,如今則是一處靜謐的歷史見證。 隨後,學生們分組展開探索活動。他們與攤販交流,了解市場經營的點滴。水果攤主耐心地向孩子們介紹如何挑選新鮮好吃的水果;小吃攤的老闆熱情地邀請他們品嚐傳統的臺中小吃,孩子們親身感受了市場裡滿溢的人情味。六年級的陳妍伶同學興奮地說:第二市場真的很熱鬧,有好多我從來沒見過的東西。攤販們都好親切,他們的笑容和交流讓我覺得很溫暖,這樣的學習比課本上的知識更有趣,也更容易記住。 回程來到位於臺中市中心的柳川,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漫步於這條充滿生命力的生態河流旁。柳川從昔日的污水河道到今日的綠意盎然,承載著城市變遷的記憶,也見證了人類與自然共生的努力。江宓琪同學說:原本我以為柳川只是一條河流而已,到今天才知道,它曾經是居民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真的很神奇。 此次社區踏查活動,校方也投入了大量心力進行規劃與執行,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活動中有所收穫。透過這次的課程,孩子們不僅提升了對社區的認識,也學會如何用更寬廣的視角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拓展了他們的學習領域,更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對所居住的社區深耕與熱愛的種子。 校長曾娉妍表示:柳川和第二市場不僅是臺中的重要文化地標,也是學生們認識在地生活的最佳場域,希望透過這樣的實地學習,讓學生不僅能夠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還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美好,培養出熱愛鄉土的情懷。
-
霧峰國小書法名家揮毫 設計版小紅包大受歡迎
2025-01-20 霧峰區 霧峰國小 總務主任 劉秀菁 報導點閱數:198 次校園新聞蛇序呈 祥 福壽安康 霧峰區霧峰國小特別於期末定期評量後規劃書法名家春聯揮毫活動,提早帶來過年歡喜氣氛。本次活動邀請書法家臨場揮毫,讓大家實際感受文字美感,此次邀請書法名家包括有施永華教授、李深山校長、姚吉聰老師、詹益承老師、黃敦厚老師,及該校洪文雄主任. 施永華教授擔任開筆貴賓,以蛇年吉祥如意為題,祝賀全校師生家長小龍年新春鴻運昌隆。學校更用心設計迎新小紅包分送小朋友 大家除了驚喜外 更是感受到學校的貼心 期待新的一年 大家平安順心
-
與泥共好~慢活x共好x永續 水牛校園巡迴
2025-01-20 太平區 新平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754 次校園新聞你知道嗎?從牛角就可以判斷出公牛或母牛? 牛角較大、比較有深刻凹槽,就是公牛。 新平國小非常幸運,在期末安排與泥共好拖拖拉拉牛耕隊~水牛校園巡迴活動,讓水牛進入校園,以生動活潑的方式體驗食農教育與生命教育,讓都市的小朋友可以親眼看到水牛,這是很難得的機會。 在台灣歷史發展過程中,牛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近幾十年來,鐵牛取代了耕牛,這種代表台灣精神的動物,已經逐漸消失在農村中。為了不讓耕牛成為塵封的過去式,將水牛與農村的在地知識,分享給學生們,讓我們多一份人與動物共生、共存、共榮的生態價值,讓環境平衡永續世代生生不息。 活動開始介紹拖拖拉拉牛耕隊隊長高一鑫,由他介紹水牛的特徵有牛角、溫馴的經濟性動物、外觀、個性、食物是吃玉米梗、麥麩、米麩、稻稈…等等,讓我們人類眼中比較沒價值的食材,獲得更好的利用。一隻水牛種800多公斤,每天食量要吃大約體重的1/10,每天會排放近30公斤的牛糞,牛糞可當做燃料,用來煮飯燒水。也可坐薰香驅蚊的功效,是最天然無害的驅蟲劑。學生許若嫻說:「第一次近距離摸牛,體驗用牛擔仔就是牛軛,又稱犁擔仔,是掛在牛肩上,以便受力拉動犁拖東西,真的好重。」學生李昀庭說:「牛身體摸起來很平順,拿牧草餵牛吃東西,是很特殊的體驗,牛真的很可愛。」 劉錦興家長會長表示:「許多人喜歡用牛,來比喻台灣人刻苦耐勞的精神,讓水牛進入校園,可以陪伴小朋友一起體會阿公阿嬤時代的農村文化,也教導用正確的方式與牛互動,謝謝學校的安排。」李秀櫻校長也表示:「與泥共好水牛巡迴校園,讓孩子與牛互動,排隊摸牛、餵牛、體驗農具,這是很好的生命教育和食農教育的活動,拓展孩子的學習視野,也符合SDGS永續教育。」
-
幼幼小農夫 茼蒿種植趣
2025-01-20 南屯區 南屯幼兒園 瓢蟲班 林奕瑄 報導點閱數:392 次教學活動瓢蟲班的教室位置在學校後院的農田旁,寶貝們常常會看到哥哥姊姊到農田工作著,對於事事有興趣的大家,會相約一起到玻璃窗看來種植工作的人,這一天,有寶貝跑來問老師:「他們在做什麼?」,老師回答:「他們是小農夫,在照顧他們種的植物呀!」,農夫是誰呀?植物是什麼呢?對於幼兒園年紀最小的幼幼班來說,種植這件事情既陌生又新奇,老師詢問似乎對種植有興趣的寶貝們想要來種看看屬於自己的植物嗎?大家馬上開心的說要!!於是就展開了瓢蟲班的種植之路囉! 因應季節的合適性,首先我們挑選了「茼蒿」作為初次種植經驗的植物,接著開始認識茼蒿種子、建立茼蒿的家、施肥、澆水等,小農夫要做的工作樣樣不少,不過因為沒有經驗,所以在過程中,寶貝們一點一滴地和老師一起探究討論、觀察哥哥姊姊工作時的樣子、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慢慢從中學習如何當一位有責任感的小農夫,例如:在澆水的時,我們先用常見到的牛奶瓶當澆水器,但發現瓶口太大,導致水流太快會沖垮茼蒿,於是一起DIY了飲料瓶澆水器,來解決這個問題;還有種植後期發現茼蒿長得太密集,茼蒿的家(美植袋)太擠了,於是寶貝們來幫忙整理,給茼蒿一個更舒適的家等,這些都是在種植過程中,寶貝們透過平時的細心照顧和用心觀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是了解到生命的珍貴與其成長的喜悅,所以現在當你問瓢蟲班的寶貝們關於照顧茼蒿的歷程,大家都會笑瞇瞇的跟你分享著其中的點滴,你一定能感受到他們滿滿的自信與成就感,因為這次的種植,經驗特別珍貴,第一次從無到有、第一次當小農夫照顧生命、第一次自己種植出綠綠植物,這些第一次都將成為寶貝們生命中難得可貴的回憶。 而在經過一個多月的種植,茼蒿順利地長大了!為了慶祝豐收,我們特別舉辦了「茼蒿火鍋同樂會」,在收成的日子,直接現採現煮!更邀請家長們一同來歡慶!當天寶貝們開心的採收、清洗、幫忙放入火鍋,家長們也陪伴著寶貝一起煮熱呼呼的火鍋,大家圍在一起享用美味的佳餚,和最愛的人一起做幸福的事真的超級開心!林奕瑄老師說:「這次的茼蒿歷程,看見了寶貝們和茼蒿一起成長著,從小小懵懂的樣子到可以獨當一面成為厲害的小農夫,老師深深為大家感到驕傲!也非常感謝一路支持的家長們,最後親師生一起煮火鍋歡慶,真的是非常美好的回憶!」。林育楦老師說:「這次寶貝們從認識種子、準備土壤、種植、照顧、記錄茼蒿日記、最後收成,過程遇到茼蒿被水沖扁、生長太密集等問題,寶貝們都有耐心的討論,尋找解決方法並改進,對幼幼班的寶貝是個挑戰,瓢蟲班的寶貝都進步許多!超棒!」幼生莊秉浩說:「我的茼蒿長好大!耶!」。幼生王琪閔說:「爸爸媽媽跟我一起煮火鍋!好開心哦!」期待之後瓢蟲班的寶貝農夫們能夠繼續有更多更棒的種植歷程喔!
-
師長勉勵 + 傑出校友分享,潭子國中結業式為學生注入滿滿正能量!
2025-01-20 潭子區 潭子國中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187 次校園新聞在這學期的結業式上,潭子國中師生齊聚一堂,回顧一學期的努力與成長,展望未來的挑戰與機會。除了校長與各處室主任對學生的誠摯勉勵外,我們還榮幸邀請到傑出校友——考上臺灣大學醫學系的羅同學,為學弟妹們帶來寶貴的經驗分享!羅同學自潭子國中第一屆體育班畢業後考取臺中女中,更在去年透過大學多元入學管道從全國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錄取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堪稱潭子之光! 羅同學用自身實際的例子,分享了自己如何在學習中克服挑戰、平衡生活,並一步步實現夢想,建議同學維持「動力」、解決「問題」和培養「興趣」,才能在求學路上走的穩健長久。學姊的話語激勵人心,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目標與毅力的重要性,分享談話後同學們更爭相與學姊合照,期許潭子國中的同學們未來也能走出自己的成功之道!
-
學習無止盡! 潭子國中師生熱情參與會考激勵講座!
2025-01-20 潭子區 潭子國中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195 次校園新聞期末考結束的鐘聲剛響起,潭子國中師生迅速切換模式,參加了一場充滿笑聲與啟發的會考激勵講座!👏 這次特別邀請到沙鹿國中的浩浩老師蒞臨分享,以生動幽默的風格帶領同學們學習如何面對大考的挑戰,並準備得更加充分。 🎯 講座亮點回顧: 浩浩老師以「GPS、掃雷器、彈力帶和精靈球」四項有趣的工具作為象徵,勉勵同學們: ✅ GPS: 找到明確目標,規劃清晰方向。 ✅ 掃雷器: 避開學習地雷,接受學習天花板。 ✅ 彈力帶: 走出舒適圈,勤作錯題本,確實擬定學習計畫。 ✅ 精靈球: 練習實踐,腳踏實地不斷提升自我! 老師幽默的講解讓全場學生捧腹大笑,氣氛輕鬆卻不失深刻。每位同學都感受到激勵與鼓舞,對會考和生活的挑戰充滿信心!💪🎉 老師幽默的講解讓全場學生捧腹大笑,氣氛輕鬆卻不失深刻。每位同學都感受到激勵與鼓舞,對會考和生活的挑戰充滿信心!💪🎉 我們相信,只要準備充分、心態正向,同學們一定能在會考中交出亮眼成績,並從這段旅程中學到更多面對未來的寶貴技能!✨
-
國光國小籃球隊~參加豐陽HOPE盃邀請賽
2025-01-20 南區 國光國小 蔡珠娟 報導點閱數:343 次校園新聞本校籃球隊應邀參加1月18日和19日在豐陽國中舉辦的「2025年台中市豐陽HOPE盃邀請賽」,有別於國小的高框比賽,對國光國小學生是一項挑戰,雖然成員只有2位六年級的學生,多數為五年級和四年級的學生的,不過讓小編感動的是他們沒有因為輸分而喪志,反而愈挫愈勇,戰到最後一秒。這是一個國際型的比賽場地,孩子們能因為參加這次比賽,擴展視野,雖敗猶榮。 陳禹衡同學說:下次可以多跟隊友配合,應該可以打得更好。杜弘恩同學說:這次已經打得不錯了,希望下次可以打得更好。劉承豫同學說:我們這次傳球,沒有傳得很好,希望下次可以更好。鄭宇捷同學說:昨天的第二場比賽的時候,一直被快攻,都追不到,搶不到籃板。石帛巨同學說:我們籃球隊的隊員雖然矮小,但是運動家精神令人敬佩,希望可以再努力。張宇翔同學說:我們雖然輸球,但是大家都很有運動家精神,我們下次會更好的。戴茂庭:他們很強,我希望我們可以再厲害一點。戴茂媽媽說:有觀眾好奇問,為什麼國光國小有兩個女生在打籃球很特別,而且她們都打得很好。宥澄爸爸說,他從孩子四年級時,只要是假日的比賽,他都會陪孩子參加,一起加油打氣,他已經陪了三年,更開心的說,孩子讀國光國小是很快樂的學習。 第二天的比賽臨時接獲通知能否配合大會更動提早賽程,感謝司機先生車輛調度的配合,和所有學生家長的時間調整,更謝謝畢業生家長的機動支援,幫忙載送學生,讓賽程能如期提早開始,國光國小有如此多元的社團環境,後援會家長功不可沒,因為有家長們的用心付出,孩子們才有多元的閃亮表現。
-
后里天師壇善舉回饋地方 捐建醮結餘款嘉惠學子
2025-01-20 后里區 后里國中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275 次校園新聞后里天師壇於1月19日晚間假東達餐廳舉行平安宴暨愛心捐贈餐會,慷慨捐贈建醮活動的結餘款回饋地方、支持教育,展現宗教團體行善濟世的精神。捐款儀式上,各個受贈單位及各級學校校長均出席接受善款,並回贈感謝狀感謝天師壇對於地方的關懷與支持,助力學子追求學業發展。 這場捐贈活動吸引了眾多政要與地方人士出席,顯示其重要性與影響力。台中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大春、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立法委員楊瓊瓔、以及市議員陳本添、邱愛珊、楊啓邦、徐瑄灃、李文傑等人均親臨現場支持。大甲鎮瀾宮顏清標董事長、鄭銘坤副董事長及后里區賴同一區長亦到場致意,而市議員張瀞分則派代表參與,充分展現了各界對於弱勢族群及學校教育的重視,以及對於善舉的支持。 捐贈典禮上,天師壇候錦朝主任委員感性致詞表示,宗教信仰的核心不僅在於修身養性,也在於實踐慈善、造福社會。此次活動感謝各宮廟和志工的積極投入,促成建醮盛會成功辦理,為地方帶來平安和繁榮。他驕傲地讚譽委員會總理各項活動進行亦秉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理念樽節開支,將結餘款回饋鄉里,象徵天師壇與地方共同成長的承諾,希望透過實際行動激勵更多人關注地方及教育發展,共同打造更優質社區和學習環境。 典禮圓滿落幕,不僅是一場單純的捐款儀式,更是一場充滿愛與關懷的聚會。未來,期待更多社會力量加入,攜手推動教育與公益發展,讓地方的孩子擁有更光明的未來。
-
開花的樹
2025-01-20 潭子區 新興國小 張玉蓮 報導點閱數:315 次校園新聞「哇!快看快看!樹上怎開花了?」在新興國小的校園裡,每季的那幾日總有孩子群聚在一起,抬頭仰望著藍天綠樹中盛開的花,發出一聲聲讚嘆的聲音! 寒假前,以往總默默在穿堂旁的樹下等候孩子的家長,一致的舉起手機往上猛拍,原來是草原中的橡樹-紅花風鈴木粉紅色的花朵繁盛,粉嫩花球吸引了大人們、孩子們的注意。趁著打掃時間,聚攏花瓣,不管是粉色的花瓣雨或是巨型愛心、浪漫花冠,都讓勞累的打掃工作浮現笑臉。平日說話總是童稚十足的學生說:「原來在粉色花瓣樹下打掃一點都不累!」另一位勤於背詩的孩子則當場背出了唐代·李嶠:「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說:「風、輕輕吹樹葉,替換上了美麗的花朵。」談笑間,飛花落,又是一陣驚嘆聲不絕。 冬去春來,校門口附近的樹展露不同的樣貌,樹上漸漸綻開了黃色繽紛的花。花開時金黃鮮豔的顏色,是開學後下課時間孩子們最愛駐足的地方,拾一朵花,笑跟好友們討論誰的花像風鈴,誰的像喇叭。老師介紹著:「黃花風鈴木是春天的賞花樹木。花綻放、在樹上猶如黃金閃閃發光;落花謝,在地面彷彿花毯落英繽紛。它有個浪漫名稱-伊蓓樹,是距離我們近二萬公里地球彼端巴西的國樹。」酷愛踢足球的學生以恍然大悟的表情回應道:「難怪巴西足球隊的衣服都是閃亮亮的黃色,原來是把黃花風鈴木穿在身上啊!」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描述:「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基於這樣的認同,讓孩子藉由觀察與親近大自然更替瞬間不同的變化與感動,激發孩子對自然萬物的感受與認知,也是一種團體生活下潛移默化的境教。 席慕蓉在一顆開花的樹中寫道:「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新興校園中會開花的樹未必是前人在佛前求了五百年,但卻始終屹立在孩子們上學必經的路旁,荏苒代谢,為一屆又一屆的孩子傳遞著一路生花的美好祝福。樹-真的開花了,學生們的心也溫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