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動報導
-
臺中市與嶺東科大及業界合作開辦跨校式人才培育專班-第3屆學生結訓囉!
2021-08-30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709 次教育動態為培養高三畢業生銜接大學生活,與企業接軌,落實產學應用,讓高中職畢業生未來具有競爭力,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與嶺東科技大學,針對臺中市多所優質高中職的高三學生共同辦理「WEB智慧應用設計產業培訓專班」與「智慧機電製造整合產業培訓專班」,替企業預先培養資訊時代所需之人才,今年度挺過疫情,經歷半年每週末以線上方式完成120個小時訓練課程,於今(30)日下午舉辦結訓典禮。 嶺東科技大學資訊學院承辦跨校式培訓專班已有三年經驗,今年更擴大辦理2個專班,結合鄰近精密機械科學園區、臺中工業區超過30家以上優質參與廠商,方便未來同學求學與求職,開設專業技能專班,減少學用落差,貼近產業需求,結訓後嶺東科技大學協助媒合企業,並提供嶺東科技大學進修部就讀機會 ,讓參與本計畫學生在大學四年內找到自我定位並較同齡學生具備產業競爭力,替企業培育人才,讓大臺中地區人才留鄉。 結訓典禮因應疫情首次採線上辦理,除邀請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與嶺東科技大學趙校長蒞臨外,配合參與計畫知名廠商,如惠特科技、車王電子、橋椿金屬、采威國際等30餘家優質廠商,提供超過60個以上職缺,協助同學學業就業一把抓,亦為疫情後產業復甦加溫,體現產、官、學與研究單位共同搭配善盡社會責任。 教育局楊振昇局長期勉本計畫學子要善用提早接軌產業優勢,累積業界經驗與校內所學,在工作場域有效發揮並兼顧課業精進成為就職公司中的明日之星。
-
中市8/28辦理國中資優學生鑑定初選 資優教育適性揚才
2021-08-30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783 次教育動態臺中市110學年度國民中學一般智能暨學術性向(數理及語文類)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初選因受COVID-19疫情影響延至110年8月28日辦理,並訂於9月11日公告初選結果。 為了銜接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資賦優異教育,實施適性教育,培養優秀人才,臺中市每年皆辦理國中資優學生鑑定,鑑定類別為一般智能類、學術性向數理類及學術性向語文類,今年因受COVID-19疫情影響延至8月28日在黎明國中、成功國中、漢口國中、大雅國中、光明國中及惠文高中等6校同時舉行鑑定初選,報名人數總計3,834人。教育局在初選當日並由副局長方炳坤等到鑑定承辦學校向工作人員及監試人員致意。 今年為因應COVID-19疫情,鑑定當日不開放家長陪同;教育局及承辦學校已進行相關防疫措施,包含鑑定前後試場全面消毒,當天加派人力,於校門入口處量測體溫與手部消毒工作,所有工作人員及學生均須全程戴口罩。鑑定當日參加鑑定學生如有發燒(額溫≧37.5°C、耳溫≧38°C)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應立即就醫,另填寫體溫量測與退費通知單,可於110年10月29日前依教育局公告之退費規定向承辦學校申請退還報名費。 教育局也提醒學生及家長,9月11日中午12點前公告初選結果,公告後學生或學生家長可至線上報名系統自行列印初選結果通知書;初選通過者,請記得在9月16日前線上進行複選報名,9月17日至就讀國中校內個別報名,並在10月2日參加複選。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家長向就讀國中、各鑑定承辦學校或教育局洽詢。
-
培養足球基層專業人力,中市教育局辦理足球C級裁判講習
2021-08-27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761 次教育動態今(27)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和中華民國足球協會共同在惠文高中及朝馬足球場辦理「臺中市110 年 C 級裁判講習會」,培養在地足球專業裁判人力,教育局李有峻股長、惠文高中王沛清校長都到現場為學員們鼓勵,臺中市體育總會足球委員會林洪銘總幹事也特地說明臺中在地足球發展,期許未來能夠在足球場上看到這些專業裁判的身影。 教育局指出,此次研習活動是教育部110年補助推動學校足球建設工程實施計畫之一,主要提升基層足球裁判人力資源及協助裁判增能,原先規劃於6月辦理,因疫情關係延後,並且為培養本地人才,限額30名學員並以設籍臺中市學員為優先,希望能為臺中培養專業人力,提升整體足球風氣。 教育局表示,盧市長非常重視臺中市體育運動發展,教育局積極提供基層運動選手後勤支援,除了鼓勵各級學校成立運動社團,並予以培訓經費補助,推廣學校體育運動,同時,也協助基層人力的培養,辦理多場體育專長教師、體育教學模組研習、運動單項種子教師研習,也和全國協會合作辦理教練及裁判講習,兼顧學生選手及教練各項能力提升。 教育局特別感謝此次研習活動承辦單位惠文高中及臺中市海線足球協會,在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相關指引下,落實出入口健康管理、學員人數限制及實聯制登記,不僅全程配戴口罩,並貼心為參加學員準備用餐隔板,同時安排課後清消作業,確保研習學員和學校師生的安全。
-
中市70餘名族語教師 傳承原住民語言文化
2021-08-27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660 次教育動態為推廣臺中市原住民族教育,在族語保存與傳承上,臺中市有共有70餘名族語老師,協助孩子們習得族語及認識原住民族文化,除平時課堂族語教學外,教育局亦請族語老師共同參與原住民學生文化體驗活動,以達推動文化傳承的目的。 教育局於太平區光隆國小成立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致力於辦理族語教師增能研習、研發族語相關教材及辦理學生體驗活動等。未來教育局仍會持續努力爭取經費,使本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永續發展,並依學生需求進用族語教師,讓學生了解自我族群的文化及歷史。
-
重視教師健康 中市教育局研議調整學校教師健康檢查補助基準
2021-08-27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730 次教育動態有關行政院修正「中央機關(構)員工一般健康檢查補助基準表」,並自111年1月1日調高中央機關員工健康檢查補助基準。由於各地方政府得視財務狀況審酌研訂,且基於臺中市政府所屬機關及學校人員全體適用一致性考量,臺中市政府教育局將依本府人事處研修結果,配合修正臺中市立各級學校暨幼兒園教職員健康檢查處理原則,提供教師實質健康檢查補助,以提高教師定期參加健康檢查之意願。 另教育局長楊振昇表示,教師是學校教育最重要的資本,教師因教學而有長期說話、久站、飲食不規律,容易有聲帶息肉、肺部炎症、靜脈曲張、腸胃道功能紊亂,工作上學生輔導管教及親師溝通導致失眠、焦慮等常見職業疾病。因此,教育局自109年起積極協調部分臺中市醫療院所,針對教師需求,規劃教師專屬健康檢查方案(例如肺部疾病篩檢、夜間睡眠時全身性身理功能檢測、HRV身心能量分析),讓教師更願意使用這些資源,透過專屬健康檢查方案,可有效預防職業傷病,發揮健康檢查更大效益,後續亦將配合上述臺中市立各級學校暨幼兒園教職員健康檢查處理原則之修正,規劃更貼近教師職業實際需要之專屬健康檢查方案,積極維護教師健康及權益,讓臺中市政府教育局成為關懷教師最堅強的後盾。
-
親師溝通幸福力 看懂青少年的情緒訊號
2021-08-26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707 次教育動態為迎接110學年度新學期開學,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與親子天下合作,於110年8月25日舉辦「110年度親師生溝通幸福力線上校園講座」,邀請親子天下知名作家陳雪如諮商心理師及蒙特梭利教育專家羅寶鴻老師,與教師、家長分享於經歷疫情、停課期間及面對開學的到來,學習如何看懂青少年的情緒訊號及建立親子關係,讓孩子於開學前後做好準備。 教育局表示,開學即將到來,可能有許多孩子因疫情停課產生焦慮、憤怒、無聊、限制感等情緒,而教師及家長都需先自我充電,學習如何在開學前後陪伴孩子調適情緒,家長又該如何先安定自我內在的焦慮或憤怒才能理性與孩子互動,建立穩固親子關係。 因應防疫措施,並為讓更多教師及家長參與,本次講座採用線上教學方式,由兩位專家學者分別於線上與教師、家長對話,分享「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大人先安定,與孩子彼此同理建立更穩固緊密的親子關係」的主題,帶領教師和家長認識情緒及如何管理情緒,並藉由自身經歷引導以溫和堅定的對話方式,經營親師生的溝通管道,引導孩子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及處理情緒,朝向正向思維,共創親師生溝通幸福通道。
-
全臺首創--電動車技術教學中心揭牌
2021-08-26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1174 次教育動態全臺首座結合理論與實務,研發教材為汽車科教學助攻的「臺中市電動車技術教學中心」於8月26日在臺中市立東勢高工揭牌啟用。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為順應汽車產業朝電動化發展與未來職場能力需求變動,並配合108課綱各校所開設之電動車檢修技術特色課程,與臺灣師範大學車輛與能源學士學位學程、裕隆汽車(NISSAN)、豐田汽車(TOYOTA)、起而行綠能及睿能創意營銷等企業聯手簽署產官學合作備忘錄,成立「臺中市電動車技術教學中心」,為推動電動車技術教學的發展基地,開啟大臺中電動車技術教學新紀元。 市長盧秀燕表示,面對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推展具環保特性的電動車已成全球未來的發展趨勢,以挪威2021年新售車輛統計,已超過90%是電動車或油電混合動力車。為推動國內電動車產業,臺中市政府早在2019年即與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針對電動車的發展舉辦「電動車產業科技座談會」,由產官學界的代表共同探討電動車產業未來趨勢。臺中市政府並於2020年7月制定「建置電動車環境」、「推動電動車發展」、「廣設充電站」、「獎勵電動車」等系列相關政策,建構電動車輛產業發展的友善環境。 「臺中市電動車技術教學中心」與產業合作,建構模擬產業現場工作環境及實務崗位,首重培育電動車專業人才師資教學研究,結合本市群科輔導員跨域社群研發教案,推廣至技術型高中的動力機械群科教學為目標,並提供國高中生學習體驗及職業試探、開放國高中教師參訪體驗等多功能學習場域,未來將辦理電動車技術體驗活動,積極媒合人才進入電動車技術職場,為電動車時代的來臨提供最佳的驅動力。 教育局長楊振昇表示從產業發展趨勢分析,我國的電動車市場在未來十年勢必急速發展,有關車輛的「售後服務人力」以及「維護技術人才」將出現大量需求。為因應產業需求,縮短學用落差,臺中市教育同步進化,整合學界及產業界資源,建構技術型高中的電動車技術教育,堪稱為完美結合CSR及USR的創舉,感謝臺師大及各企業與臺中市共同培育專業人才;期許未來藉由本中心推廣國中小環保綠能概念,往下札根,讓本市「電動車技術教學中心」成為實踐理論與實務的最佳教學場域。
-
盧市長視察校園清潔及消毒 要求學校落實防疫工作整備
2021-08-26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1076 次教育動態為迎接110學年度第1學期開學日即將到來,讓師生安心返回校園,臺中市長盧秀燕(20)日在教育局長楊振昇、環保局長陳宏益的陪同下一早即前往西屯區長安國小視察校園環境消毒、午餐隔板整備及班級教室冷氣設置情況,並給予辛苦執行校園消毒、防疫工作的清潔隊同仁及學校同仁勉勵。 鑒於國內COVID-19疫情仍然嚴峻,為加強開學前校園環境防疫整備工作,中央宣布110學年度第1學期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延後至9月1日開學,為此臺中市各級學校校園在8月20日至8月31日整備期間不對外開放,並由市府環保局及各區清潔隊協助完成454所公私立學校及市立幼兒園的校園室外公共區域消毒工作,班級教室、師生經常接觸的物品及學生交通車等區域則由學校進行常態性環境清潔消毒,並強化教室空間通風,以確保環境安全無虞。 市長盧秀燕表示,市府持續以「臺中市校園零個案、零傳染」為目標,除了要求各校加強開學前後防疫工作,盤點所需防疫物資外,教育局亦加速核定補助學校防疫物資經費,採購午餐隔板、口罩酒精、快篩試劑等必要物資;同時要求各校開學前利用多元管道向親師生宣導防疫措施,務必配合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實聯制等防疫措施,維護彼此健康安全。
-
中市府公布校園防疫管理指引 與學校攜手一起為開學做好準備
2021-08-26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1405 次教育動態因應9月1日開學即將到來,臺中市政府教育局(20)日公布「臺中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110學年度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管理指引」,要求各校於開學前完成各項整備工作;另為將疫情阻絕於校外,確保每位進到學校的教職員工生都能健康安全無虞,要求開學後學校應落實上下午體溫量測、全程戴口罩、校園環境勤消毒、維持社交距離與用餐使用隔板等防疫措施,以讓校園親師生安心。 「臺中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110學年度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管理指引」後續亦將依中央及市府相關規範滾動修正,相關內容摘述如下: 一、 開學前整備工作 (一)開學前務必召開防疫小組會議,研議校(園)內防疫措施,加強物資盤點,包含用餐隔板、酒精、、口罩、額(耳)溫槍等等,確保存量無虞;另額(耳)溫槍及紅外線熱感應儀應預先完成校正。 (二)於開學前加強校園內環境消毒工作,包含教室、各學習場域(含游泳池)、相關盥洗等常用空間進行衛生清潔消毒及空間清消管理。 二、 服務及入校條件 (一)學校教職員工及工作人員,應符合完成疫苗第一劑接種且滿14日之服務及入校條件;疫苗第一劑接種未滿14日或未接種者,首次進入校園服務前應提供於醫療機構所做3日內抗原快篩或PCR 檢測陰性證明,之後每7日進行 1 次抗原快篩或 PCR 檢驗為原則。學校教職員工抗原快篩或PCR 檢測費用由學校支應。 (二)開學後,家長及訪客原則不入校(園),經學校認定有入校必要者除外。 三、 個人衛生防疫措施 (一)到校後,學校應落實入校(園)時及下午上課前師生體溫量測、手部清消及監測健康狀況。 (二)全校(園)師生除用餐及飲水外,應全程佩戴口罩。 四、 環境及空間清消管理 (一)每日定期針對教室、各學習場域及相關盥洗等常用空間進行衛生清潔及消毒,並視使用情形,增加清潔消毒頻率。 (二)學校學生交通車與幼童專用車應加強清消管理,且應造冊並落實固定座位。 五、 教學活動防疫措施 (一)課程及活動採「固定座位」、「固定成員」實施,並落實課堂點名。 (二)室內外體育課程,均應配戴口罩,保持防疫所需之適當社交距離(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游泳課暫緩進行,視疫情滾動修正。 (三)實習實作與實驗應採固定分組,學生練習時使用之設備、器材,應避免共用;如有輪替使用設備、器材之需要,輪替前應先澈底消毒。 六、 學校辦理大型集會活動如開學典禮、週會或迎新活動及學校日等,仍應採線上方式辦理為原則。 六、 餐飲防疫 (一)應加強清潔消毒飲水機,並加註標示僅供裝水用不得以口就飲。 (二)廚務人員應加強手部清潔、落實量測體溫及環境清潔消毒工作,並佩戴個人專用及完整之防護具(包括帽子、口罩等)。 (三) 班級應固定人員執行配膳作業,配膳前落實正確手部清潔、量測體溫、戴口罩等防護 (四) 用餐期間,應使用隔板入座或維持社交距離用餐,且不得併桌共餐;用餐期間禁止交談,用餐完畢落實桌面清潔及消毒。 (五) 合作社應落實空間容留人數管制(張貼公告可容留人數),開放性熱食倘無法加蓋、專人夾取則不得販售。 七、 停課規定及配套措施 (一)1班有1位師生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列為確定病例,該班已停課14天為原則。 (二)1校有2位以上師生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列為確定病例,該校停課14天為原則。 (三)各行政區有3分之1學校全校停課,該行政區學校原則停課。 (四)班級或全校停課期間採取線上授課,停課不停學。 市府表示,9月1日臺中市各級學校師生們將返回校園、實體上課,為提供師生一個安全、安心的環境,除動員環保局及各區清潔隊協助各校進行公共區域清消作業外,教育局日前除已發放備用口罩及防疫酒精予學校,近日亦將核定防疫物資經費予各校,要求各校優先用於用餐隔板之採購,亦得用於口罩、酒精及快篩試劑等,全力協助學校為開學後師生返校做好準備。教育局亦要求各校依自我查檢表落實各項防疫措施自主檢核,教育局亦將不定期派員到校查核。
-
停課後重返校園,中市各校全面評估線上學習成效
2021-08-26 教育局 報導點閱數:1623 次教育動態因應疫情嚴峻,自5月19日開始停課,停課期間採線上教學,孩子們在經歷不一樣的學習方式後,是否對學習成效產生影響?教育局提供「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線上學生學習成效評估及學習輔導措施因應指引」,帶領中市各學校全面性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並積極給予孩子資源與輔導。 教育局指出,停課期間改採線上教學,但教學品質易因學生家庭因素、自主學習能力等受影響,為保障學生學習權益,各級學校應於開學或復課後針對停課期間學生線上學習之成效,進行有系統的評估診斷,提供適性、多元的學習輔導規劃,協助學生返校後能在老師的協助下,弭平學習落差,順利銜接新的學習內容。 教育局楊振昇局長表示,各校必須確實瞭解學生在停課期間學習成效,教育局發布因應指引,提出學校在開學前、開學後二周內及學期間輔導應執行工作,學校可以有系統地進行各項評估與規劃,家長及學生也能在教師的協助下,透過多元的評量與輔導措施,提高學生學習成效。國小校長協會理事長紀男昌校長也表示,學校會全力支持及落實,各校也會因為學校條件、人力資源及學生需求,給予孩子們校園生活及學習上最大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