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報導
-
孩子們繞成一個圓圈牽著手,玩大球
2025-06-05 西區 大勇國小 幹事 周秋華 報導點閱數:499 次校園新聞臺中市西區大勇國小幼兒園的親親班小朋友,近日在校園操場上進行一場特別的戶外活動——推大球遊戲。陽光燦爛,草地綠意盎然,孩子們繞成一個圓圈,手牽著手,在老師的帶領下輪流推動一顆鮮黃色的大球,現場充滿歡笑與活力。 這顆大球不只是遊戲的道具,更是一個訓練小朋友手部力量與動作控制能力的教具。在互相配合推球的過程中,孩子們學習如何協調、等待與合作,也培養了空間感與基本動作技巧。 老師表示,這次活動設計得像一場迷你郊遊,小朋友雖然仍在校園內,卻因為空間寬敞、活動自由而感受到探索的樂趣與冒險的感覺。孩子們在活動中展現出無比的熱情與專注,彼此互動自然,氣氛溫馨可愛。 這樣富有創意的戶外教學,不僅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與成長,也為校園生活增添了色彩與回憶。
-
金露花的掙扎──當蝶豆花太熱情,反成致命的擁抱
2025-06-05 西區 大勇國小 幹事 周秋華 報導點閱數:508 次校園新聞在臺中市西區大勇國小的校園綠籬間,一場無聲的生存戰正悄悄上演。 主角是「金露花」,一種原生於南美、在台灣落地生根多年的常綠灌木。它因為夏秋季節綻放的淡紫色小花,以及花後結成的一串串金黃色、晶瑩剔透的小果實,獲得了「金露花」這個詩意的名字。在陽光下,它的果實如金珠閃耀,是校園中自然教育的重要一環。 但這段時間,「金露花」活得不太好。 在校園角落,蝶豆花的種子落地成長,正張牙舞爪地爬上金露花,捲曲的鬚鬚纏緊枝幹,將這株柔弱的原生植物勒得難以呼吸。蝶豆花的確可愛,紫藍色的花瓣如翅,但它的成長方式注定需要依附──當它選擇攀爬在「金露花」身上時,對後者來說就不只是依靠,而是壓迫。 園藝師惠芳說得直接:「蝶豆花再怎麼美,畢竟是外來種。它不是自己長,是靠纏。只要纏上去,就會勒死別人。」 於是,為了讓「金露花」有一口氣喘,有一點光照,有一塊生存空間,園藝師不得不忍痛將蝶豆花拔除。 這是一個真實的教訓──不管你多可愛、多亮眼,如果長錯了地方,就可能變成別人的災難。 「金露花」不是奪目型的植物,它不高調,花也不大,但它有自己的節奏。淡紫色的小花一串串地長,花謝了,就結出金色果實,這才是學校希望孩子們看到的生命循環。 雖然它成長不理想,枝葉纍弱,甚至常被誤以為是「看起來沒什麼用」的背景植物,但它其實是這所學校最早種下、最原生的生命之一。它值得被保護,不只是因為它的歷史,而是因為它代表了一種努力在原地成長的堅持。 我們總喜歡追逐外來新奇、亮眼奪目的事物,但不該忘記:真正重要的,不只是你能不能活得漂亮,而是你能不能長得正確、有分寸,別傷害他人。 給小朋友的提醒: 就像蝶豆花如果長在牆角,爬上牆面,它可以變成一幅漂亮的綠色藤牆;但如果它爬錯了對象,就可能讓別的植物喘不過氣。 每個人都要自立自強,也都有自己的生長策略,但最重要的,是長對地方、不妨礙別人。 「金露花」的故事,是一堂真正的生命教育課。
-
仁愛之星-才藝表演
2025-06-05 北屯區 仁愛國小 輔導室 報導點閱數:595 次教學活動為培育學生多元智能,學校特別辦理才藝表演,讓小朋友除了在課堂知識學習之外,也能展現其他方面的才藝。 首先由活潑可愛的二年2班「嗶嗶哩巴嗶哩布」表演活動,拉開仁愛之星表演秀的序幕,今天的表演內容真是豐富精采,有扣人心弦的鋼琴、直笛演奏、魅力四射的熱舞秀,動聽歌曲的演唱,演唱的不只是國語歌曲,還有閩南語歌曲呢!還有還有,讓人捧腹大笑的講笑詼,也是大受歡迎的表演喔! 仁愛之星-才藝表演能如此成功,除了表演者外,氣質出眾與帥氣過人的兩位主持人功不可沒,他們詼諧逗趣的引場及串場,讓今天掌聲不斷。 期待下次的仁愛之星,更期待今天沒上場表演的小朋友,下次願意把握機會上台,展現自己。
-
三年級的動物保護宣導
2025-06-05 北屯區 仁愛國小 輔導室 報導點閱數:581 次教學活動很榮幸邀請到楊淑梅老師為三年級的小朋友進行動物保護宣導,在楊老師輕鬆詼諧又淺顯有趣的內容引導下,小朋友都沉浸在如何和動物親近的氛圍中,也學會了怎麼愛護動物、保護動物、和小動物做朋友以及和動物親近時的自我保護,相信小朋友都很有收穫。
-
仁愛科學日
2025-06-05 北屯區 仁愛國小 輔導室 報導點閱數:469 次教學活動仁愛科學日活動,由六年級小關主設立科學攤位,從討論關卡主題,準備器材設備,繪製海報,到討論各關卡進行流程,撰寫科學原理原則,都是關主們一起合作完成。 科學日活動以每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遊戲闖關的方式進行,讓仁愛的學生在遊戲的過程中,習得諸多科學原理原則,從大家洋溢歡笑的臉龐中,相信他們已感受到科學的魔力及奧妙。 用心是教育成功的不二法門,我們陪伴孩子成長,也看到孩子令人驚豔的成果,六年級小關主跑前跑後累到「燒聲」很辛苦,心情卻很嗨,大家齊心配合,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很讚!
-
同幼社暖心行 串起《忘了我記得》公益情
2025-06-05 太平區 新平國小 輔導室 報導點閱數:1022 次校園新聞新平國小師生47人前往太平區潤康護理之家,進行社區公益服務,為銀髮族的長者們帶來一場精彩的音樂表演。 在頒贈同際會莊永明會長感謝狀時,現場的阿嬤有感而發:「想起年輕時先生也是同濟會會員,常常在做公益活動,所以看到同濟會制服很感動。」 潤康護理之家不僅是臺中第一間設立活力村團體家屋的機構,還以其創新的「家」照顧模式,為失智症長者提供安全且溫馨的生活環境,並長期收容需要長期照護的長者。潤康養護中心陳靜蘭院長也表示:「最近很有名的Netflix台灣影集《忘了我記得》,由劉若英執導,該劇以獨特視角與真摯情感,探討失智症與家人的親情。感謝新平國小同幼社為失智症長者提供溫馨關懷。」參觀完家屋三年級同幼社學生范雲嘉說:「希望這些生病的長輩能好起來,能夠舒服的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哩路。」 同幼社小手牽起長者的雙手,輕聲叮嚀長者:「要乖乖吃飯喔! 」長者想起自己的孫子,忍不住淚流滿面,令人動容。六年級學生林熙蕾表示:「希望我們的表演能讓他們好起來,早日康復回家跟家人團聚。」六年級學生蕭子皓說:「我覺得他們很辛苦的對抗病痛,感到很難過。希望他們能不要痛苦的離去。」 家長會長劉錦興說:「愛的力量,善的循環,從小紮根孩子愛與關懷,許孩子一個實踐公益愛的童年。」李秀櫻校長感謝同濟會與家長會的支持與協助才能促成這次公益行。
-
北屯畢業祝福滿滿 鵬程萬里-2
2025-06-05 北屯區 北屯國小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550 次教學活動「恭喜學長學姊 你們的努力與汗水,都化成了今天的成就。感謝你們的辛勤付出,也祝福你們未來前程似錦,鵬程萬里。」 北屯國小學弟學妹送給畢業學長的祝福海報 重磅登場!每逢畢業季,北屯國小的學弟妹都會精心製作海報,以精采的圖畫及溫馨的文字,將祝福的心意傳遞給畢業生,我們一起來欣賞!
-
北屯畢業祝福滿滿 鵬程萬里-1
2025-06-05 北屯區 北屯國小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378 次教學活動北屯國小學弟學妹送給畢業學長的祝福海報 重磅登場!每逢畢業季,北屯國小的學弟妹都會精心製作海報,以精采的圖畫及溫馨的文字,將祝福的心意傳遞給畢業生,我們一起來欣賞!
-
Teacher阿嬤帶領小朋友『蟲』彩飛揚!
2025-06-05 神岡區 岸裡國小 教務處(楊孏梨) 報導點閱數:381 次教學活動2025年6月3日上午,岸裡國小一年甲班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雙語美勞公開課」,由雙語美勞老師庭芳主講,特邀臺中教育大學英語系退休教授柴素靜蒞臨指導。全班學生以「繪製昆蟲」為主題,結合中英雙語教學,從畫筆下的蝴蝶、蜜蜂、瓢蟲,連顏色與形狀都一併用英文描述,讓整堂課充滿創意與活力。柴教授不斷以英語與孩子互動,頻頻讚嘆岸裡學生「最有禮貌」。 課程重點:用畫筆認識 Insects、Colors、Shapes 庭芳老師帶領學生進行「昆蟲彩繪」活動時,首先請孩子們用鉛筆描繪蝴蝶(butterfly)、蜜蜂(bee)、瓢蟲(ladybug)等常見昆蟲的輪廓,接著以彩色筆或色鉛筆上色。課程中,庭芳老師示範以英語描述昆蟲外觀,例如 “A butterfly is pink and white.”、“This bee is yellow and black.”,並同時引導學生練習唸出顏色(color)和形狀(shape)等相關詞彙,如 red、blue、circle、oval。當孩子們一邊畫畫一邊好奇問「老師,這是什麼顏色?」時,庭芳老師便立刻以英文回覆 “That’s green!” 或 “That’s red!” 。完成彩繪後,學生們在作品旁標註英文標籤,並輪流示範一句簡單的英語句型,像 “This is a ladybug.”。透過畫畫與語言的交互練習,孩子們既能培養美感,也在實際情境中練習聽說,學習氛圍既專注又充滿歡笑。 最萌對話:小朋友驚呼「您好像我阿嬤!」 課堂進行到一半,一位小朋友走向柴教授,害羞地說:「您好像我阿嬤唷!」柴教授隨即展現親和笑容,高EQ用回答:「OK, you can call me Teacher 阿嬤!」(你可以叫我阿嬤老師)小朋友開心地重複:「謝謝您,阿嬤老師!」全班同學立刻爆出笑聲,孩子們邊畫邊竊竊私語,紛紛模仿喊「阿嬤老師」,畫面既溫馨又有趣。 教與學的真實瞬間 庭芳老師課後分享:「美勞與語言教學結合,能讓孩子在做中學。透過『昆蟲+顏色+形狀』三合一主題,讓學生不只是記單字,也能學句型、練口說。柴教授的互動讓孩子看到自己能用英語表達日常,也更有動力。」
-
垃圾車旁的蝴蝶蘭:一段在污泥中綻放的生命傳奇
2025-06-05 西區 大勇國小 幹事 周秋華 報導點閱數:394 次校園新聞在臺中市西區大勇國小的一個不起眼角落,有一台綠漆剝落的垃圾子母車旁邊的水泥地堆滿廢棄物與落葉。但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有一株寄生樹身的碗狀盆栽,忽然倔強地綻放了桃紅色的蝴蝶蘭。它的根部緊貼著一棵樟樹的粗糙樹皮,花梗垂下,一串嬌豔欲滴的花朵在風中搖曳——彷彿一抹彩虹,在灰塵與塑膠袋之間宣告生命的奇蹟。 這株蝴蝶蘭曾是地方議員贈送給前、前、前任校長的辦公桌盆栽,花期一過便被遺棄在雜物間。當時一名行政職員心疼這株美麗的花被當作垃圾丟棄,無意間一句話,感動了校工張朝益。他找來黑土,小心翼翼將蘭花重新安置於樟樹背陰的枝幹上,給了它一線生機。 張大哥退休後,這株蘭花沉寂多年,只留下幾片灰綠葉片。但校工賴枝然沒有忘記它。他每天早晨巡視校園時,都會順手澆上一瓢水。這樣默默地堅持了十年,直到一個春天,蘭花終於吐出新芽,綻放整整十二朵桃紅花朵,在垃圾車旁燦爛如火。 「澆水不費事嘛!」賴枝然大哥說得簡單,但十年的堅持澆水是這奇蹟的關鍵。他與張朝益大哥當年也曾討論過如何將蝴蝶蘭寄植於樹上,嘗試不同方式,但最終能否成活,還是得看花本身是否願意活下來。 「老師,垃圾車旁邊長出了彩虹!」孩子們去倒垃圾時總會驚呼。他們在課堂上談起這株花,如今它成了校園最具啟發性的生命教材。當孩子們蹲在花下觀察它在惡劣環境中綻放,賴枝然大哥總會說:「看,它教我們——環境或許不好,但只要努力生根、吸收養分,總有一天會看到希望。」 這株被孩子叫為「子母車蝴蝶蘭」見證了一段溫情的接力:從被丟棄,到被拯救、澆灌、等待,再到重生。它不是單純的花,而是對生命韌性的頌歌。賴枝然大哥摸著花瓣,笑著說:「花都知道要活,人更要爭氣啊。」 污泥之中,它靜靜盛放,無聲卻堅定地提醒著每個人:縱使被遺忘,生命依然可以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