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報導
-
慶祝教師節系列活動
2025-09-30 西屯區 西屯國小 王祥俊 報導點閱數:76 次教學活動在今年教師節,西屯國小特別策劃了一場別出心裁的活動——「愛的放大鏡」,讓孩子們用心去觀察、用愛去感受老師們平日裡無聲的付出。 我們常說「眼睛是靈魂之窗」,透過眼睛,我們不僅看見了世界的光亮,也看見了人的情感與溫度。老師的眼睛,正是這樣一扇窗,傳遞著關懷、包容、鼓勵與愛。這一次,學校希望孩子們能透過觀察老師的眼睛,發現平時未曾留意的溫柔與細膩。 活動當天,學校穿堂的布告欄貼滿了一張張放大的「眼睛特寫照」,有的炯炯有神、有的溫柔細膩,有的略帶嚴肅,有的笑意盈盈。這些眼神,來自學校裡不同科任、導師與行政老師們。每一張照片下方標有編號,孩子們手中則拿著特製的「教師節尋眼任務學習單」,開始了一場趣味與感動兼具的探索之旅。 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彼此討論:「這雙眼睛看起來很親切,是不是美勞老師?」「這好像是我們導師生氣時的眼神!」也有孩子害羞但勇敢地跑去問老師:「老師這是你的眼睛嗎?可以幫我簽名嗎?」 透過這樣的互動,孩子們不僅提升了觀察力,更重要的是——他們開始用心去看待身邊每一位老師的情感。原本看似嚴肅的老師,眼裡藏著滿滿的期許;平時話不多的老師,眼神裡卻透露著溫柔與細心。這些發現,讓孩子對老師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與感謝。 我們也看見許多動人的場面:孩子一邊笑著認出老師,一邊對同學說:「我好像從來沒有這麼仔細看過老師的眼睛耶。」還有孩子把學習單拿去給老師簽名時,輕聲說了一句:「謝謝老師一直照顧我。」短短一句話,卻讓老師感動不已。 「愛的放大鏡」不只是觀察眼睛的活動,更是一次心與心的連結。在孩子們的眼中,老師不再只是站在講台上的身影,而是擁有溫暖情感的陪伴者與支持者。而對老師來說,孩子們主動的感謝與關注,也是一份無價的節日禮物。 在這個屬於老師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用心觀察、用愛回應。因為,每一雙眼睛背後,都是一段深深的師生情誼,也是一份份無聲卻深刻的愛。 教師節快樂,謝謝您用眼神照亮我們的學習旅程!
-
一起動手,讓書本重生!
2025-09-30 西屯區 西屯國小 王祥俊 報導點閱數:65 次人物特寫在西屯國小的圖書館裡,總有一群熟悉的身影默默穿梭在書架之間,他們是我們最親切的圖書志工媽媽們。不僅協助孩子借還書籍、維持圖書館秩序,更在一次次的學習與實作中,展現出對閱讀與孩子無比深厚的愛。他們的任務,不只是管理圖書,而是讓書——能繼續活下去。 隨著時間的推移,書本經常因為翻閱頻繁而出現破損:書角折裂、書頁鬆脫、書皮破損……這些原本可能被淘汰的書,在志工們的巧手下,卻有了重生的機會。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志工夥伴們展開了一場「書本醫生」的訓練課程。他們學習如何修補書角裂痕、如何用黏著劑固定鬆動書頁,甚至學會使用護書膜幫書本換上一層新的外衣。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細心與耐心,從對齊書頁到壓平氣泡,每一個細節都是對書本的尊重。 「原來一本書的修復要這麼細緻!」有志工媽媽驚訝地說。從一開始的陌生到後來熟練地操作,大家都在過程中獲得了成就感。更重要的是,當看到一本破舊的書重新恢復光彩,能再次被孩子們借閱時,心中湧上的,是無比的溫暖與驕傲。 每一本書都是一段知識的旅程,也可能是孩子童年記憶的一部分。我們不是單純在修補書本,而是在延續一本書的生命,也讓閱讀的價值繼續傳遞下去。透過這樣的行動,孩子們也學會了尊重書本、珍惜資源,更明白了「每一本書都值得被好好對待」。這場修書行動,不僅讓書本得以重生,更讓志工媽媽們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圖書館,不再只是借書還書的地方,而是充滿愛與生命力的學習空間。有了你們的陪伴與投入,西屯國小的閱讀風景更加完整,也更加動人。 謝謝每一位願意「動手」的志工,你們不只是修書的高手,更是點亮閱讀之路的守護者。 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書本繼續說故事,讓閱讀的美好代代相傳!
-
舉球輕托夢想~拋球高舉希望
2025-09-30 西屯區 西屯國小 王祥俊 報導點閱數:72 次榮譽事蹟體育館裡迴盪著一種獨特的聲響:那是排球拍擊手臂的「咚」聲,是球鞋摩擦木質地板的「吱呀」聲,更是五、六年級女排小將們奮力呼喊的加油聲。這些聲音,共同譜寫著她們對排球的熱愛與對夢想的執著。 她們的身影,在排球場上是那樣的鮮明而充滿力量。為了參加「114 年度排球基層運動選手訓練站區域性對抗賽」,這群小小的戰士們,付出了比同齡孩子更多的汗水與時間。當球快速飛來時,她們能低身撐臂,穩住接球,那沉著的姿態,展現了無數次彎腰訓練的成果。當隊友將球傳來時,舉球員輕輕一托,將球精準地送至攻擊手最舒適的擊球點,那不只是技術的展現,更是將團隊的希望輕柔地舉起。每一次躍身奮戰、每一次默契的跑位,都是在與自我極限較量,與對手爭奪榮光。 一切的偉大,都從微不足道的「一點點」開始。這場排球旅程,教會她們的不是一蹴可幾的成功,而是積沙成塔的堅持。發球時,只需要一點點發球的勇氣,將球拋向空中;接球時,只需要一點點接球的專注,穩住身體的重心;最關鍵的舉球,則需要一點點舉球的精準,為隊伍創造進攻的機會。在場邊,教練與隊友的呼喊是一點點加油的能量,讓洩氣的隊員重新振作;甚至連賽前整理裝備、賽後收場的每一個動作,都是一點點這個那個的細節累積。這些看似微小的付出,最終匯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每一次將球拋高高地發出,都是在拋球高舉希望;每一次將球輕柔地舉起,都是在舉球輕托夢想。這些在球場上累積的勇氣、專注與團隊精神,將會成為她們未來人生中,面對任何挑戰時最堅實的基石。因為,所有的未來與所有的勝利,都從這一點點微小的累積中,開始邁向輝煌!
-
小一迎新活動
2025-09-30 西屯區 西屯國小 王祥俊 報導點閱數:60 次校園新聞9月1日的清晨,空氣中瀰漫著期待與興奮。這一天,是屬於西屯國小最亮眼的「西屯之星們」——可愛的小一新生——的重要日子。學校用滿滿的愛與祝福,精心策劃了一場溫馨又充滿儀式感的迎新活動,為這些即將展開全新學習旅程的寶貝們,留下最美好的起點。 為了讓孩子們帶著滿滿的祝福與力量踏入校門,一系列寓意深遠的儀式成為迎新的重頭戲。當孩子們找到自己的姓名貼紙後,便迎來了第一個重要的合影時刻。每一班都有一個獨特而美好的期許,例如 1 班的【一鳴驚人】象徵潛力無限,5 班的【五福臨門】期盼健康、快樂、智慧、勇氣全到位。孩子們在這些「特色打卡板」前,與家人定格下這份獨特的期待,將夢想的種子悄悄埋下。 迎新活動中最感人,也最具教育意義的環節,莫過於一系列「愛的告白」活動。學校特別準備給每一位新生一組「西屯好棒我最棒」的加油棒,這份禮物,承載著學校對每個孩子都是最棒、最特別的堅定信念。 在「愛的悄悄話」環節,許多孩子略帶羞澀地靠近爸爸媽媽,輕聲說出深藏心底的「謝謝你,我愛你」。這份甜蜜的親情告白,讓家長的眼角泛著淚光。緊接著,轉換到「愛的大聲公」,孩子們必須鼓起勇氣,大聲喊出:「我會獨立、我上小學了!」這一聲聲堅定的宣告,標誌著他們從家庭依賴走向校園獨立的勇敢蛻變。 最後,在「愛的加油棒」環節,家長們高舉加油棒,敲響對孩子新起點的祝福。這一刻,小手拉著大手,慢慢放開,是一種溫柔的放手,也是一種堅定的支持。家長用最溫暖的鼓勵,陪伴孩子邁向全新的起點。 小一的開始,是一段全新旅程的啟程。西屯國小透過這些精心設計的活動,不僅迎接了新生,更傳達了核心的教育理念: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具備無限的潛力。歡迎這些親愛的小朋友,西屯國小將會用滿滿的愛與專業,陪著他們一起學習、成長、築夢飛翔,成為真正自信而閃耀的「西屯好棒我最棒」!
-
行動表演藝術列車-小青蛙劇團
2025-09-30 大肚區 大忠國小 學輔處 報導點閱數:88 次校園新聞在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與港區藝術中心的支持下,本校於近日迎來「行動表演藝術列車」的精采演出。這次特別邀請小青蛙劇團蒞校演出,將趣味十足的戲劇帶到校園,讓全體師生近距離體驗表演藝術的魅力。 演出過程中,小青蛙劇團以生動逗趣的劇情、活潑有趣的互動橋段,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笑聲與掌聲此起彼落。師生們不僅沉浸在劇場的奇幻氛圍中,也在劇情中獲得啟發,培養創意思考與美感素養。 本次活動充分展現將藝術直接送進校園,突破交通與場地的限制,讓更多學童有機會親近表演藝術。未來本校也將持續配合推廣藝文教育,期待帶給學生更多元且豐富的學習體驗。
-
走訪桐林好鄰居綠能校園-朝陽科技大學
2025-09-30 霧峰區 桐林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73 次校園新聞朝陽科技大學已連續多年榮登世界綠能大學評比全球百大,在校園綠覆率、減碳成效、再生能源使用率等面向,皆是他校的楷模。今日,桐林國小五年級的孩子們特別走進朝陽校園,一探綠能大學的奧秘。 一踏入校園,滿眼的綠意便映入眼簾,豐富的植栽讓孩子們讚嘆不已。張喬揚講師隨即帶領大家走進朝陽的秘境──落羽松林。在林間步道上,我們認識了落羽松,發現了貓頭鷹的巢箱,觀察到琉璃蟻的生態,並了解校園如何透過邊坡設計進行土石流防治。這一趟生態小旅行,不僅讓孩子們更親近自然,也看見校園與環境共生的自然景色。 接著,大家來到室內教室,課程從「什麼是自然能源」開始談起,逐步引導孩子們認識自然能源的利用方式。隨後進入最令人期待的實作環節──手作微型風力發電小電扇。孩子們專注地組裝零件,完成後各自進行測試:有人用力吹氣帶動葉片轉動,有人把作品放到電風扇前檢驗成果。當小電扇開始轉動並驅動小電燈泡時,孩子們臉上都露出了驚喜的笑容。 這堂課,讓「綠能」不再只是抽象的名詞,而是能用手觸摸、用眼看見、用心體驗的過程。在孩子們心中,已悄悄種下了一顆綠能的種子。期待這顆種子在學習旅程中持續萌芽、茁壯,最終能將綠色力量散播得更遠,讓綠能長存於我們的日常生活。
-
【東勢國小114學年度家長代表大會】
2025-09-30 東勢區 東勢國小 總務處 報導點閱數:68 次校園新聞東小9/26晚上在本校圖書館二樓舉行114學年度家長代表大會,來自各班的家長代表齊聚一堂,顯示家長們對學校發展與孩子學習的高度重視。 全體家委一致推舉歐嘉文先生擔任114學年度家長會長,嘉文會長在致詞時表示感謝大家的信任,並承諾未來將保持開放心胸,傾聽意見,和大家一起努力,成為家長和學校之間溝通橋樑,給孩子們更優質、美好的學習環境。 同時,我們也要向上一屆家長會表達最深的謝意🙏,在信義會長帶領下,推動許多具遠見又充滿意義的活動,為全校師生帶來滿滿能量,讓校務推展更順利。 最後再次恭喜歐嘉文先生當選會長🎉,熱烈歡迎新任家委加入,也感謝副會長和常委持續支持。您們為學校投注的時間心力,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有大家陪伴付出,東小校園處處洋溢著愛與溫暖 ❤️。
-
老師默默付出,讓校園更美好—一位體衛組長與校園整潔的小故事
2025-09-30 神岡區 岸裡國小 學務處 學務主任 呂保岸 報導點閱數:86 次人物特寫如果你曾在放學後經過操場邊、廁所外或花圃旁,可能會看見一位熟悉的身影——她不拿教鞭,手裡卻常握著掃把、垃圾袋,或是一雙工作手套。她是我們熟識已久的體衛組長陳郁芬老師。 每天早晨,她總是早早來到校園,檢查各處清潔狀況。下課時間,她巡視廁所、走廊,時而蹲下撿拾紙屑,時而指導學生正確打掃。即使一天行程滿檔,她也從不抱怨。「我只是做我該做的事,讓大家在乾淨的環境裡學習,心情也會比較好呀!」陳老師總是這樣說,語氣輕描淡寫,卻讓人倍感敬佩。 其實,除了例行工作,郁芬老師還會在放學後主動留下,除了辦公加班,還會修剪雜草、分類回收、修補破損設施。即使汗流浹背,她仍不忘自嘲說希望能多減幾公斤。整潔不只是清潔,而是一種態度、一種習慣,從老師做起,學生才會跟著學會。 六年級的某同學分享:「有一天我們打掃時偷懶沒掃完,結果看到陳老師一個人彎腰把我們沒掃完的垃圾撿起來,真的很不好意思。後來我們班都變得更認真了。」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才是真正的教育力量。 學校也在陳老師的努力下,環境整潔整個提升不少。校長楊朝銘表示:「郁芬老師不只是體衛組長,更是我們學校『身教』的典範。她用行動讓整個校園變得更整潔、更有人情味。」 除了清潔工作,陳老師也辦理「廁所整潔評比」、「資源回收再利用」等活動,讓孩子們從中學習負責與珍惜資源。她說:「我希望學生不只是為了成績讀書,更要學會愛自己所處的環境。」 或許你沒注意過,那些永遠乾淨的角落,背後有多少默默的付出。但只要你曾被那份整潔感動,請記得,有一位老師正在默默守護著我們的校園——她就是陳郁芬老師。
-
【校園健康報導】癌魔王的陷阱:當身體的細胞悄悄「叛變」
2025-09-30 神岡區 岸裡國小 學務處 學務主任 呂保岸 報導點閱數:77 次校園新聞你有沒有想過,原本健康的身體,竟然也會出現「背叛者」?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真實發生在人體裡的事情。每年在台灣,有超過12萬人被診斷罹患癌症,其中不少人是在毫無症狀的情況下,才發現自己早已落入「癌魔王」的陷阱。 癌症是什麼?簡單來說,它是原本正常的細胞「不聽話了」,開始不停地生長、分裂,甚至破壞其他器官。這些變異的細胞就像是叛變的士兵,悄悄在體內建立自己的「軍隊」,造成破壞。醫師形容它是「身體裡的內亂」,讓人一開始完全感覺不到異常,但當症狀出現時,往往已經太晚。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癌症前五名分別是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和口腔癌,其中不少和生活習慣有關,例如吸菸、飲食不均、熬夜、缺乏運動等。這代表,從年輕時就養成健康習慣,是防癌的第一步。 財團法人癌症關懷基金會郭講師以淺顯易懂的講述,讓學生提早意識到植化素的均衡攝取及遠離壞油、多糖、加工類食品,及早為自己的健康做把關,遠離疾病及癌症的致病因子。 針對學生族群,雖然目前罹癌風險相對較低,但了解癌症的預防方式,對自己和家人都是一種保護。以下是幾個防癌小提醒: • ✅ 少吃加工食品、含糖飲料,多攝取蔬菜水果。 • ✅ 避免熬夜,保持規律作息與運動。 • ✅ 遠離菸品、檳榔與酒精。 • ✅ 鼓勵家人定期做健康檢查與癌症篩檢。 • ✅ 隨時保持正向積極的心情。 此外,若身邊有親友正與癌症抗戰,理解與陪伴也非常重要。心理支持,是他們對抗病魔的重要力量之一。 「癌魔王的陷阱」也許無法完全避免,但只要我們懂得守護自己的健康,就能提早發現問題,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
We are all natural ecologists-認識東海國小植物研習
2025-09-30 西屯區 東海國小 教務主任張凱棠 報導點閱數:107 次校園新聞為了增進教師對校園植物的認識,並深化對校園生態的理解,學校於週三下午舉辦一場別具特色的教師研習活動。本次以「校園植物的認識」為主題,特別邀請紀瑤勝老師擔任講師,帶領教師們從植物特徵出發,體驗觀察、實測與創意結合的多元學習。 一開始,瑤勝老師就在教室黑板前展示了事先蒐集的多種校園植物,讓老師們能近距離觀察各類葉片的形狀與脈絡。他並引導大家運用自製的小工具,嘗試依據葉子的特色進行分類,藉由實作讓教師們體會自然科學探究中「觀察與歸納」的重要性。 隨後,老師們走出教室,實地演練如何利用三角板與皮尺測量校園樹木的高度。這項活動讓大家感受到數學工具在自然觀察中的應用,創造了跨領域結合的豐富體驗。 回到電腦教室後,研習內容依舊精采不斷。紀老師安排了摩斯密碼小遊戲,讓教師們分成四人一組,以童軍繩拉動的次數的方式傳遞資訊,最後再由組員猜出是哪一種植物的葉子。遊戲不僅活絡了氣氛,也啟發老師們思考如何透過趣味化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自然學習。 最後的實作環節中,老師們以紙張模仿葉子的葉脈結構,觀察如何讓紙張挺立。這個活動不僅展現植物結構的奧妙,也引導教師思考如何將科學原理轉化為生活化、可親近的教學內容。 瑤勝老師的專業與用心設計,整場研習由靜態觀察到動態實測,再到創意思考,層層遞進,內容豐富而多元。讓同仁在專業成長的同時,也獲得啟發與靈感。未來我們將把研習中的學習經驗應用於課堂,讓孩子們能更貼近自然、勇於探究,進而體驗到自然探究的樂趣。